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1985年,Campbell等对急性心肌梗死存活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同一次心电图中,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问期互存差异,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这一概念,但一直被视为记录伪差所致而未予重视.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QTd)的概念及其重要临床价值.到目前为止,QTd的应用已涉及到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梗死的预防和随访、缺血性心脏病、QT延长综合征等领域.本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CA)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并探讨CA对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1],本文对75例行PTCA术的冠心病患者和102例冠脉正常者术前术后(QTd)比较,观察成功的PTCA能否改善QTd.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 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回顾 95例 AMI患者 ,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心电图。对比分析其中 6 8例 PTCA再通患者 (PTCA组 )与 2 7例未行 PTCA或溶栓患者 (对照组 )不同时间 QTd的变化。结果 :PTCA组再通即刻 QTd、Q Tcd较再通前明显延长 (P <0 .0 1) ,2 h后恢复到入院时水平 ,4h后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 <0 .0 1) ,以后 2 4h内相对稳定。对照组入院后 2 4h内 QTd、QTcd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AMI后成功的 PTCA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 QTd,但再灌注即刻可延长 QTd  相似文献   

4.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前后QT离散度 (QTd)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老年AMI患者、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各 40例进行QTd分析 ,同时对 3 1例老年AMI患者PTCA前后QTd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AMI患者QTd均显著大于老年和非老年健康者 (P <0 .0 1)。老年AMI患者PTCA后QTd显著缩小 (P <0 .0 1)。结论 :QTd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对评价心肌再灌注状态、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后QT离散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增大在冠心病患者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有用指标。旨在估价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对QTd的影响。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行PTCA术后QTd进行分析。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5岁,患者为单支血管病变。本组对PTCA术前后12导联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测定。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QTd及QTed均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Qrd及QTcd明显增大,并在PTCA术后随着缺血及心室复极不一致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再狭窄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PTCA术后再狭窄时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临床拟诊PTCA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根据第二次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9例)及非再狭窄组(11例)。对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前后、第二次PTCA(或冠造)术前后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同时进行QTd(QTd=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第一次PTCA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5)。再狭窄组第二次PTCA术前QTcd(70.9±17.1)ms又恢复至第一次PTCA术前(73.5±17.2)ms的水平,且显著大于(P<0.001)第一次PTCA术后(35.2±8.9)ms及第二次PTCA术后(34.5±9.3)ms的水平。非再狭窄组第二次冠造前QTcd(30.7±8.5)ms与第一次PTCA术后(29.3±8.1)ms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仍显著小于(P<0.005)第一次PTCA术前(69.6±12.7)ms。结论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再狭窄时QT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影响,以期寻找评价急诊PCI治疗预后的有效无创方法。方法将2011年02月至2012年05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急诊PCI治疗组;将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并〈75%的58例患者设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另外,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诊PCI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在PCI治疗前、治疗后3d、术后1周分别检测QTd;单纯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入院时、治疗后3d及1周分别检测QTd。结果急诊PCI治疗组PCI治疗后3d、1周QTd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的Q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后1周QTd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QTd下降幅度较大,两组3d、1周QT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d快速、显著缩短,从而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成功行PTCA 及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1 d、术后1~7 d每日定时测定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PTCA术前QTd及QTc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TCA术后各天与术前第1 d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QTd及QTcd值在术后第1~3 d,较术前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至术后第5 d基本降至正常值水平。结论:提示PTCA可降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的QTd及QTcd值,于术后第5 d接近正常值水平。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QTd的应用已涉及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和随访、缺血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领域 [1 ] ,作者分析 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后的心电图 ,以探讨 PTCA对 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 42 (男 34,女 8)例 ,年龄39~ 75 (5 9± 9)岁。患者入院前 1~ 2个月内有反复心绞痛发作 ,无严重心律失常 ,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入院后扩冠、抗凝及对症治疗 ,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 PTCA。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单支 2 0例 ,双支 16例 ,三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 2 2例心肌梗死 (MI)病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前 ,术后心率变异性 (HRV)和 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之间相关分析 ,来了解 PTCA术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PTCA术后 HRV指标中 UL FP(193.4± 32 1.8;381.3± 6 35 .3) ,VL FP(35 2 .4± 40 4.5 ;6 82 .1± 5 72 .4) ,L FP(2 6 3.9± 2 30 .6 ;40 6 .7± 376 .4) ,TP(895 .6± 795 .8;1817.5±16 85 .3) ,HRm ean(6 8.1± 9.7;74.7± 11.6 ) ,HRmax(76 .4± 11.6 ;82 .6± 11.8) ;HRm in(6 2 .2± 9.5 ;6 8.3± 12 .1)明显升高 (P<0 .0 5 ) ,而 QTd(80 .5± 18.2 ;5 3.5± 13.9)和 QTcd(85 .5± 19.4;6 0 .2±14.5 )则明显减少 (P<0 .0 5 )。术前、术后 QTd、QTcd与 HRV指标之间有相关关系。说明心肌梗死病人PTCA术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和心肌电稳定性明显提高 ,提示 PTCA术可能改善心梗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恢复期 (2~ 4周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7例AMI恢复期的患者 ,分别记录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 1d ,术后 1h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 ,并与 8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进行对照。结果 AMI组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最大QT间期 (QTmax) ,最小QT间期 (QTmin) ,QTd及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差异有显著性。前壁与下壁AMI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QTmax,QTmin,QTd及QTcd比术前明显缩短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 ,而AMI恢复期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使增加的QTd及QTcd显著缩短 ,从而减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QT离散度(QTd)变化与存活心肌的关系。方法48例成功行PTCA的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行心电图检查以观察QTd变化,行心血池检查以观察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行心肌代谢和心肌灌注显像以观察心肌存活情况。结果存活心肌阳性组术后QTd明显小于术前(P〈0.01),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组术后QTd明显小于术前(P〈0.01)。结论成功PTCA术后QTd减小表明梗死部位有存活心肌,QTd可以预测PTCA术后冬眠心肌及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42例AMI患者在发病0.5~12小时内行直接PTCA术,必要时联合临时心脏起搏技术及主动脉气囊反搏术,梗死相关血管(IRA)43支,TIMI血流0级:30例(71.4%),Ⅰ级:9例(21.4%),Ⅱ级:3例(7.2%)。结果:43支IRA中39支获得再通(90.9%),均达TIMI Ⅲ级血流,再通血管残余狭窄〈20%,5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killip分级Ⅱ~Ⅲ级)及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死亡(2.5%)。术后6例(15%)直接PTCA成功患者心绞痛再发,再次PTCA后血管再通。结论:直接PTCA治疗AMI成功率高,病死率低,近期预后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发病至入院时间<12小时的28例患者行直接PTCA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28例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CA)均为左前降支(LAD)近端或起始部,TIMI血流0~Ⅰ级,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4例,PTCA即刻成功率100%,IRA血流均达TIMIⅢ级灌注.1例未置入支架者手术后第二天再发胸痛,并发急性肺水肿死亡.27例存活病例随访1~36个月无死亡,LVEF59.8±6.5%.结论对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包括对升压药有反应的KillipⅣ级患者行直接PTCA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后ST段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95 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30 分钟体表心电图ST 段改变进行分析,探讨此时ST 段改变与PTCA 效果、心肌损害程度及心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ST 段改变分三组。组Ⅰ:ST 段明显下降(≥50% )组55 例,组Ⅱ:ST 段下降(< 50% )组32 例,组Ⅲ:ST 段无变化或抬高者组8 例。测定术后肌酸激酶(CK)的变化,同时测定术前及术后心功能。结果 组Ⅰ与组Ⅱ为PTCA 成功者,术后组ⅡCK 明显高于组Ⅰ。术后4~6 周组Ⅱ射血分数(EF% )明显低于组Ⅰ。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TCA 术后30 分钟体表心电图ST 段的改变能间接反映PT-CA 疗效。较准确早期了解心肌细胞灌注情况并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6.
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对心绞痛患者 QT及 JT离散度 ( QTd及 JTd)的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心绞痛患者 (心绞痛组 ) PTCA术前和术后的 QTd及 JTd,并以 5 0例正常冠状动脉者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1心绞痛组于 PTCA后 QTd及 JTd显著减小 ( P <0 .0 1) ,而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及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2与对照组比较 ,心绞痛组 PTCA前 QTd及 JTd明显增大 ( P <0 .0 1)。术后心绞痛组 QTd及 JTd值虽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结论 :PTCA能使 QTd及 JTd减小  相似文献   

17.
测定10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第三心肌梗塞日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3O例)QTd与JTd较存活组(77例)明显增大(均P<0.001)。提示以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