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碧清 《医学综述》2009,15(6):851-853
着色芽生菌病是由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性的慢性真菌病,呈全球性分布。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纤维增生机化。确诊依靠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找到棕色厚壁孢子,分子生物学技术(DNA技术)为该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对其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脑着色芽生菌病1例王静吴文新唐山市三院病理科(063000)附属二院病理科关键词着色芽生菌;复发;病理学患者,男性,62岁。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头痛,以顶部为重,为阵发性钝痛,无显著规律性。近10天头痛加重伴呕吐而入院。入院检查: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双...  相似文献   

3.
芽生菌病     
  相似文献   

4.
取皮肤、支气管等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皮炎芽生菌病的形态,其特征为慢性混合性肉芽肿和化脓性损害,病原体及芽孢常见于小脓肿和巨细胞内。结合真菌培养,资以鉴别其他真菌病,结核病和增生性脓皮炎等。  相似文献   

5.
6.
3例着色芽生菌病的临床分析及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着色芽生菌病进行临床分析及病原菌鉴定。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取患者皮损及分泌物行组织病理及真菌学检查。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DNA 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按照CLSI制定的M38-A方案对菌株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结合3例患者组织病理、真菌学特征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其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病程迁延。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伏立康唑、硝酸异康唑均敏感。临床上伊曲康唑和(或)特比萘芬治疗有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与裴氏着色霉相似,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其引起的着色芽生菌病需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外源性暗色真菌侵入皮肤深部组织所引起的,以疣状增生、化脓、瘢痕性挛缩为特征的慢性深部真菌病。该病是由自然界一组腐生性真菌感染所致。病原菌一般通过外伤处侵入皮肤深部,经过一定的时间由菌丝相转成酵母相硬壁孢子,其孢壁的抗原性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炎症反应,形成慢性肉芽肿[1]。原发病灶的病原菌可通过淋巴管、组织间隙和自家接种的途径向远处播散,形成新病灶。  相似文献   

8.
王红燕  王宏伟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639-3643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着色芽生菌病(CBM),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3-22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真菌培养、镜检、病理检查、DNA测序、体外药敏试验情况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左手虎口部位创伤后引发疣状增生斑块长达11年。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上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分生孢子,病理结果显示可见棕色厚壁孢子。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体外抗真菌药敏结果提示该Fonsecaea monophora菌株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联合特比萘芬(250 mg/d),共治疗9个月,病情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治疗过程中全程检测肝、肾功能,未发生异常。结论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成功治愈1例Fonsecaea monophora致CBM,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例深部霉菌感染,根据真菌在组织内的形态、病理改变、组织化学反应及荧光显微镜检查,可确诊为皮炎芽生菌病。镜下见异物巨细胞型肉芽肿形成。异物巨细胞内、外均有大量真菌细胞,直径8~15μm,双层壁,有1~4个核,单个出芽,牙颈粗短。PAS梁色及Grocott六次甲基四胺银染色为阳性,Alcian blue及Mucicarmine染色为阴性,少数呈弱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具明显自发荧光,暗视野下可见多个核。  相似文献   

10.
探索建立快速、敏感、可靠的评价抗真菌药物活性的方法。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各药物浓度管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判定特比萘芬对7株着色芽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全部试验过程中不足25h,所测最小抑菌浓度与液基稀释法对比相差不超过3个倍比稀释浓度,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流式细胞术用于特比萘芬对着色芽生菌的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建立快速、敏感、可靠的评价抗真菌药物活性的方法。 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各药物浓度管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判定特比萘芬对7株着色芽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全部试验过程不足25h,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液基稀释法对比相差不超过3个倍比稀释浓度,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FCM药敏试验具有快速、敏感、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2例皮肤着色芽生菌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特染等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皮肤着色芽生菌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化脓性肉芽肿性炎及机化现象,直接镜检或组织学找到具特征性棕黄色厚壁孢子为其明确诊断依据。结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较少见,易误诊为皮肤疣状结核,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海南是疟疾的高发区,医生对于治疗患疟疾的病人,都能很快有效地控制与治疗,但该病例较为特殊,是恶性疟疾与皮炎芽生菌混合感染,较为罕见,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干咳半月”于2008年4月12日入院。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阴道内放置甲硝唑等抗生素类药物,但甲硝唑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1].鉴于其病因是阴道与阴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失调,我们使用内蒙古双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杆菌活菌胶囊制剂,与甲硝唑进行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树荣  张彦 《重庆医学》2004,33(3):453-455
目的探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例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肺部损害、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瘦、乏力及消化道症状等.骨髓及血涂片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疗程62~70d,全部治愈.耐受性较好.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