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黄炮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麻黄EphedrasinicaStpr.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t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f。equIsenqBge.的干燥草质茎,全茎入药,地上部分草质茎为麻黄,地下根部为麻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辽宁、四川等地。立秋主霜降之间采收为宜,阴于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亚地炙麻黄的应用麻黄生用、炙用功效不同。不同的炮炙方法有不同的药效。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甚强,多用于表寒实证和风水浮肿,但过汗有伤阴亡阳之虑,对体虚者不宜。麻黄蜜炙后味甘微苦,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并与止咳平喘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正> 麻黄与麻黄根虽同出一物,但二者功效相反,前者发汗,后者止汗。最近笔者在蜜炙麻黄时,从4kg麻黄中分离出麻黄根近1kg,如  相似文献   

3.
传统方法蜜炙麻黄绒,均采用将炼蜜加入少量开水稀释后,淋于麻黄绒中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深黄色,或不粘手及微粘手为度。由于麻黄经各种不同工艺方法制得的麻黄绒绝大部分为纤维部分,变得疏松,轻泡,经蜂蜜拌匀后,在蜜的作用下变得粘结成团。在烧热的铁锅中翻炒过程中,由于温度作用,使得粘结成团的蜜麻黄绒更加粘结难分,而且受热不匀,水分不易蒸发完全。再则由于制得纤维性麻黄绒轻泡、质软,火候稍掌握不准,部分麻黄绒易火候太过,影响成品质量;有的火侯不及,达不到蜜炙目的。且制得的麻黄绒在贮藏中易潮解,粘结,生霉,不利于中药调配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麻黄与麻黄根不能混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与麻黄根虽同出一物,但二者功效相反,前者发汗,后者止汗。最近笔者在蜜炙麻黄时,从4kg麻黄中分离出麻黄根近1kg,如  相似文献   

5.
麻黄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和方书,笔者拟对经典名方所用麻黄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古代麻黄药材主流基原为麻黄科草麻黄Ephedra sinica。药用部位为麻黄的草质茎。南北朝以前著录的产地为“晋地”和“河东”,即今山西省;南北朝及后世产地范围变大,现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地,其中内蒙古为主产区。历代采收加工方法均为秋季采收其茎,阴干或晾至7~8成干时再晒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节生用、酒炙、蜜炙、醋制等,现仅蜜炙法仍在使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的麻黄选取麻黄科草麻黄E. sinica为基原,以其干燥草质茎入药,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发汗与平喘药效的影响。方法:制备生麻黄、清炒麻黄及蜜炙麻黄供试液,并制备生物碱、挥发油、醇溶性及水溶性部位。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足跖汗液分泌着色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豚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喷雾致喘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平喘作用的影响。结果:生麻黄、清炒麻黄、蜜炙麻黄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生物碱部位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的挥发油部位的发汗作用最强。蜜炙麻黄、生麻黄和清炒麻黄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生物碱部位、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蜜炙麻黄的生物碱部位的平喘作用最强。结论:炮制降低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增强了平喘的效果,还应深入探讨麻黄发汗及平喘的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麻黄发汗、平喘药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炮制对麻黄发汗、平喘作用的影响,探讨麻黄蜜炙缓和发汗并增强平喘作用的机理.方法:选择麻黄生品、蜜炙麻黄以及在相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不加炼蜜炒制的清炒麻黄,通过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着色法和喷雾致喘法测定麻黄不同炮制品及各药效部位发汗、平喘作用.结果:生品麻黄发汗作用最强,发汗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挥发油和醇提部位;蜜炙麻黄的平喘作用最强,平喘的主要有效部位是生物碱和挥发油.结论:炮制对发汗作用的影响主要在于挥发油类的变化,对平喘作用的影响主要在于生物碱和挥发油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麻黄蜜炙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凌云  祝婧  龚千锋 《中药材》2008,31(8):1126-1128
目的: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麻黄蜜炙炮制工艺,为规范蜜炙麻黄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盐酸麻黄碱含量、豚鼠平喘潜伏期和外观性状为指标,考察炼蜜加入量、炮制温度、炒制时间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对麻黄蜜炙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炼蜜加入量、炮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实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影响,蜜炙麻黄的最佳工艺为:每100 kg麻黄,用炼蜜20 kg,在110℃炒制10 min.结论:本研究将为麻黄蜜炙生产工艺技术参数的量化和麻黄饮片质量标准的制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康  林文津  林励 《中成药》2005,27(2):173-176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后生物碱与挥发油两类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用气质联用方法分析蜜炙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按<中国药典>测麻黄总碱的方法比较蜜炙后麻黄总碱的变化情况.结果: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其中异桉叶素、对-聚伞花素、D-柠檬烯、桉叶素、T-萜品烯等含量显著升高,苯甲醛、四甲基吡嗪、对乙烯基茴香醚、1-α-松油醇、T-松油醇等含量均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则均表现为减少.结论:麻黄蜜炙后辛散发汗力减弱,润肺平喘作用增强,可能与总碱含量减少及挥发油特征变化有关,这为研究古人的炮制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枇杷叶、麻黄为常用中药,以生用或蜜炙入药。枇杷叶蜜炙能加强润肺止咳作用,多用于肺燥或肺阴不足,咳嗽少痰等。炙麻黄则可缓和辛散发汗作用,并与止咳平喘的功效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其宣肺平喘止咳的效力,多用于表症较轻而肺气壅阻咳嗽气喘的患者。以往蜜炙枇杷叶、麻黄时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麻黄饮片质量,制定麻黄饮片质量的参考标准.方法采用 HPLC法测定各饮片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依照<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的方法测定各饮片的浸出物、灰分、水分、杂质及灰屑等;并采用经验法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麻黄碱含量生品为 0.995 %~ 1.589 %,蜜炙品为 0.855 %~ 1.557 %;伪麻黄碱含量生品为 0.560 %~ 2.087 %,蜜炙品为 0.508 %~ 1.902 %;水溶性浸出物生品为 8.83 %~ 18.30 %,蜜炙品为 14.81 %~ 27.45 %;醇溶性浸出物生品为 7.74 %~ 18.83 %,蜜炙品为 14.15 %~ 27.34 %;总灰分生品为 6.49 %~ 10.29 %,蜜炙品为 6.34 %~ 10.24 %;酸不溶灰分生品为 0.19 %~ 0.42 %,蜜炙品为 0.18 %~ 0.42 %;平均含水量生品为 8.10 %( s=0.3961),蜜炙品为 4.02 %( s=0.4674);平均所含杂质及灰屑量生品为 2.02 %( s=0.1954),蜜炙品为 2.01 %( s=0.2209).结论 该研究为建立完整、科学的麻黄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波炉蜜炙麻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秀芝  张薇  沈烈行 《中药材》2001,24(4):263-264
目的:探讨微波炉蜜炙麻黄新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和麻黄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参数。结果:以中微波强度,含蜜量12.5%,加热30s微波蜜炙麻黄的成品质量最佳。结论:微波炉蜜灸麻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用于防病治病,中药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与人民健康。笔者结合检查验验收;调查了我地基层25个中药店(房)。现就目前基层中药质量上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看法。一、修治不当中药修治是对中药材初步加工处理,除去非药用部分及杂质,区分药用部分。有的中药虽同出一体,但其功用差异悬殊,必须经过修冶,严格分开,才能充分发挥药效。但这项工作基层往往忽视。如麻黄茎的来货中,混有麻黄残留根须,在麻黄根中夹杂残茎,有的单位不严格修治区分就入药。麻黄茎发汗,麻黄根止汗、功用不同,混杂使用,影响到药效发挥。金樱子要纵切两瓣,除去毛核,但不少基层部门只去毛刺、整货配方,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斑蝥有毒,特别在足关节处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法炮制麻黄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学武  何富章 《中药材》1990,13(11):28-30
本文用正交试验法对蜜炙麻黄的工艺过程进行改进.以加蜜量、闷润时间、烘药温度、烘药时间为四因子,每因子取三水平;选用麻黄碱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证明蜜炙麻黄时应采用拌蜜、闷润,于90℃烘箱中烘2小时为宜;且加蜜量要少(约占原料药重量的10%),闷润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15.
麻黄绒炮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培民  刘咏梅 《中药材》1998,21(11):564-565
麻黄制绒后较生麻黄挥发油降低了20.6%,因而能缓和发汗之力,炙麻黄绒较麻黄绒挥发油降低了51.9%,生物碱则损失较少,因而可用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体虚患者。但麻黄制绒时药材及其有效成分损失较多,建议不必制绒,体虚患者用时量酌减即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地产木贼麻黄及木贼麻黄根、双穗麻黄及双穗麻黄根、山里红及黄果山楂等6种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含量,以间接了解其6种中药的质量情况。方法:分别依《药典》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以上6种药材进行了主要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结果:木贼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为3.18%,木贼麻黄根中的麻黄素含量为0.98%;双穗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为1.40%,双穗麻黄根中的麻黄素含量为1.08%;山里红中的枸椽酸含量为4.97%;黄果山楂中的构椽酸含量为1.12%。结论:阿勒泰地产木贼麻黄,双穗麻黄中的麻黄素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但两种麻黄根的外观和显微观察与《药典》收载品种草麻黄根和中麻黄根的记载差异太大,因此两种麻黄根不能做药用;山里红中的枸椽酸含量比《药典》规定的低0.03%;黄果山楂中的熊果酸含量较高,因此,黄果山楂可考虑做为提取熊果酸和果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李红亮 《新中医》2012,(7):222-223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断。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其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常用剂量为3-9g。笔者临证30余年,常重用麻黄,少则15g,多则60g,治疗疑难杂症,收到满意的疗效。此举验案数则,以就正于同道。 1感冒后顽固性咳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炮制对麻黄发汗、平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大鼠及2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生品麻黄组、蜜炙麻黄组和清炒麻黄组四组,各6只。经大鼠足跖汗液着色法和豚鼠喷雾致喘法测定不同麻黄炮制品的发汗及平喘作用差异。结果:生理盐水组大鼠平均发汗点数为四组最低[(55.48±12.15)个],麻黄生品组大鼠平均发汗点数则为四组最高[(92.51±14.22)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炒麻黄组[(87.26±9.15)个]平均发汗点数略高于蜜炙麻黄组[(84.92±11.63)个],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大鼠平喘潜伏期为四组最低[(32.44±7.26)s],蜜炙麻黄组大鼠平喘潜伏期则为四组最高[(66.81±5.81)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炒麻黄组[(41.63±7.95)s]平喘潜伏期略低于麻黄生品组[(45.92±4.38)s],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蜜炙后的麻黄平喘效果提升,但发汗作用降低,临床可通过辨证用药的方式选择合理的药材处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麻黄及其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诠  刘成基 《中药材》1989,12(8):21-23
本文采用药典法、电位滴定法、直接滴定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麻黄生品及炒黄、蜜炙2种炮制品中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麻黄经炮制后生物碱含量降低,其中以炒黄降低最多,蜜炙法次之。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上述三种麻黄样品中总生物碱,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今阅贵刊《酒在蜜炙麻黄中的妙用》[2 0 0 0 ,2 5(1) :6 3]一文,认为于蜜炙麻黄中加酒应慎重。因为酒作为炮制中药不可缺少的辅料之一,具有辛甘火热,能升散,行药势,活血通络的特性,并能改变药性和引药上行。一般适合酒制的药物多为活血散瘀及某些苦寒性本沉降者,而麻黄沿用传统蜜炙法目的是缓和发汗力,因其生用发汗力甚强,若依照文中介绍方法在蜜炙麻黄中加辛热之黄酒(占辅料量2 0 % )稀释蜂(炼)蜜“防霉”,那么麻黄的发汗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