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GM—CSF、IL-4、TNF—α及肿瘤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选取1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和6例健康人,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贴壁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先后加入GM—CSF、IL-4和肿瘤细胞裂解液、TNF—α诱导培养,获得成熟DC,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标志物表达率。实验中设置舌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肿瘤裂解液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9d诱导培养,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相差显微镜、HE染色和扫描显微镜下均见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呈典型DC形态。舌癌组DC平均获得率9.9%,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1287)。舌癌组成熟DC标志物CD83表达率为37.19%,共刺激因子CD40、CD80和MHC分子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51.79%、48.43%和65.82%。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裂解液诱导组较对照组可获得更高的DC获得率和成熟率,分别为P=0.0186和P=0.0473。结论:舌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前体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转变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肿瘤细胞裂解液刺激,有助于提高DC获得率和成熟率。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来源于人体的牙髓细胞并对其细胞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根据牙髓的细胞成分选择特异性抗体,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细胞表型进行分析。结果:Ⅲ型胶原在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中广泛表达,ON和OPN表达也较广泛,阳性细胞呈星形,伸出多个胞浆突起互相连接;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CD34表达细胞为集落状,前者呈细长的梭形,后者呈圆形;Ⅰ型胶原、BSP和OC仅在少量细胞中表达,且细胞形态不规则;DSP、NF、CD14及CD45均为阴性。结论: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表型呈现多样性,表达平滑肌、内皮细胞及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ca-83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源DC,加入细胞因子和Tca-83细胞培养上清作为实验组,培养7d,以正常培养体系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表型。结果:Tca-83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的DC,细胞形态不典型,数量明显减少。低表达CD80,CD83,HLA-DR等表面分子,与正常培养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结论:Tca-83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某些因子抑制DC表面的分子表达,对DC的分化和成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 DC和CD83 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 DC/CD1 a DC的比值。结果:CD1 a 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1),在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显著低于未转移的淋巴结(P<0.01)。CD83 DC浸润程度在OSCC的DLN中明显低于扁桃体(P<0.01),但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与未转移者无显著差异(P>0.05)。OSCC的DLN中CD83 DC/CD1 a DC的比值显著低于扁桃体组织(P<0.05)。结论:OS-CC的DLN中,DC以不成熟DC为主,难以实现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系列,对6例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细胞进行了培养前后的动态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增减前后均以T淋巴细胞为主,平均为58.37%和72.13%;OKT3^+和OKT8^+亚群由培养前13.18%,17.21%,上升到培养后的50.39%,52.65%,PKT4/OKT3^+亚群由培养前13.18%,17.21%,上升到培养后的50.39%,52.65%,OKT4/O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研究重点是关于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发育 ,树突状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加工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 ,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1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和分化发育通过对不同组织来源DC的研究发现 ,体内DC主要分为髓系DC(Myeloid -derivedDC)和淋巴系DC(Lymphoid -relatedDC)两大类。目前用于研究的髓系DC包括CD34 (clusterofdifferentiation ,CD)干细胞来源的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口腔鳞癌同一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j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和转移性淋巴结细胞(metestaticlymphnodelymphocyte,MLNL)的增殖能力及表型特征。方法 :从 7例口腔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分离TIL和MLNL ,与rIL - 2共培养 ,观察两种来源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 ,用FACS检测细胞表型。结果 :6 0 %的淋巴细胞在培养的 4~ 5周可扩增 10 - 10 0倍 ,6例 >10 0倍。MLNL较TIL扩增高峰延迟 1周 ,MLNL培养 4周后仍显示其强有力的扩增潜力。新鲜分离MLNL和TIL以CD 3 、CD 4 、CD 8为主。MLNL中NK较TIL中少 ,CD 4 CD 8分别为 1.2 4和 1.19。培养 4周后 ,CD 3 、CD 4 、CD 8均增多 ,但CD 8增加比例较CD 4 大 ,CD 4 CD 8比分别为 :0 .95和 1.0 8。结论 :口腔鳞癌MLNL较TIL具有更强的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通过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外周血单核细胞 ,在GM CSF IL 4的诱导下体外培养。其中一组加入TNF α ,另一组不加TNF α ;以不加任何细胞因子作为对照。用Tca8113细胞冻融抗原冲击后 ,加入自体淋巴细胞一起培养。再按 10 0∶1效靶比与Tca8113共培养 ,设未致敏淋巴细胞 Tca8113组 ,单独Tca8113组作对照。行形态学观察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C的CD1a、CD83、HLA DR表达状况 ,MTT法检测Tca8113的存活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 1)加入TNF α组更高表达CD83 ,不加入TNF α组经肿瘤抗原刺激后 ,CD83表达急剧增加。 ( 2 )DC激活的淋巴细胞可显著抑制舌癌细胞的生长。结论 :GM CSF IL 4诱导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 ,能体外摄取肿瘤抗原而进一步成熟 ,通过激活淋巴细胞抑制舌癌细胞生长 ;TNF α能促DC成熟 ,诱发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化疗对口腔癌患者IL - 2、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12例口腔癌患者接受热化疗 ,于第一次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取其外周血行IL - 2、TNF -α水平检测。结果 热化疗后口腔癌患者IL - 2、TNF-α水平较治疗前大大提高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热化疗可以提高口腔癌患者IL - 2、TNF-α水平 ,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全身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形态、表型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7—201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第二医院口腔科住院的口腔鳞癌初诊患者30例,分为40~50岁及≥60岁2组,每组各15例。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80、CD86的表达。结果    培养7d后,2组均诱导出典型形态和表型的树突状细胞,其中≥60岁组DC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死亡,培养至第7天大部分细胞死亡,获得的DC数量较少,有3例未能培养出DC;而40~50岁组培养细胞的活力保持较好,至第7天均可获得数量较多的DC。结论    2组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经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均能扩增出成熟DC,但较40~50岁组,≥60岁组外周血培养的DC体外生长活力明显降低,可能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化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OSCC组81例及对照组24例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质量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57例OSCC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观察血清与原发灶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DC的关系.通过体外实验,将CD-14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nd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诱导为DC过程中加入VEGF165,观察其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325.70±117.54)ng/L]相比,OSCC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764.33±263.64)ng/L]显著升高(P<0.01),而DC/PBMC比值和DC计数显著降低(P<0.01).且外周血DC与血清VEG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P<0.01).OSCC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血清VEGF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P<0.01).体外研究则显示VEGF165使DC表面分子CD-1a、CD-40、CD-80、CD-86、CD-83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而吞噬能力增强(P<0.05).结论 OSCC过量分泌的VEGF可能是抑制DC分化发育及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口腔癌时辰化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比较卡铂(CBP)联合5- 氟脲嘧啶(5 -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2 03~2004 04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 Fu行化疗的T3、T4口腔鳞癌患者73例,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37例和常规化疗组36例,比较化疗2个疗程后2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时辰化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其有效率分别为75. 68%、52. 78% (P<0. 05);时辰化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24. 32%、58. 33% (P<0. 05)。结论:卡铂联合5 -Fu化疗方案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口腔癌的发生部位和TNM分期对颈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的影响。方法随访 30 1例首诊治疗口腔癌患者 ,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率、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复发率、颈淋巴清扫后颈淋巴结复发率。结果 病理转移检出率 41 6 % ,舌、口底、下龈、颊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淋巴结复发率 32 1%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复发率 14 7%。结论 TNM分期是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依据 ,对发生于上述 4个部位的鳞癌应扩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适应证 ,选择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探讨bFGF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标本4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探测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口腔鳞癌中bFGF表达阳性率为69. 05% (29 /42),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30% (3 /10),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P< 0. 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5),bFGF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bFGF表达阴性组(P< 0. 05 ),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 0. 01 )。结论:bFGF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和形态学特征,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标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的微血管分布及形态。结果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癌旁和正常口腔黏膜微血管相比,前者具有血管密度高、不成熟、形态不规则、血管周长较小的特点(P〈0.01);口腔鳞癌癌灶边缘的血管与癌灶内血管相比,血管密度更高(P〈0.01)、更不成熟(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正常口腔组织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有利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癌灶边缘可能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区。微血管密度可望成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The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assay, also known as the comet assay, is a cytogenetic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DNA single stranded breaks (SSB) and/or alkali labile sites within individual cells.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of 22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SCGE and the DNA damage levels (SSB) were quantified with respect to clinical st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 grading.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NA damage levels were found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OSCC of the same age group. DNA damage levels were altered in all clinical stages and histopathological grade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differences were gener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all the clinical stages of OSCC. while in histopathologic grading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 only between grades 1 and 111.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concept of a systemic host response in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18.
口腔癌及口咽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应提供给临床准确的病理诊断,还应包括与患者预后评估、治疗策略选择相关的信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对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标本固定、取材及报告内容等进行研讨与规范,形成《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此规范涵盖了近年来在口腔癌和口咽癌临床病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变化,如口腔癌肿瘤T分期应考虑肿瘤侵袭深度、肿瘤N分期应考虑有无淋巴结外扩展、口咽癌中新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等。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制定,提高我国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报告质量,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S-100proteinpositivedendriticcels,S-100+DC)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较易发生癌转移(P<0.05)。我们认为,S-100+DC分布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预后及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