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观察舌象和脉象以及病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发病年龄50~70岁以阴虚燥热者为多,70岁以上以阴阳两虚为主。病程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5 a者居多。阴虚燥热组以舌红、苔黄燥、脉弦数为主,气阴两虚组以舌红、苔少、脉濡细数为主,阴阳两虚组以舌淡胖、苔白腻、沉迟脉细为主。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舌象脉象均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对证候的认识。用客观的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每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化学发光法测量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质量,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阴阳两虚型患者IRI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阴阳两虚组患者IRI、IAI、BMI较阴虚燥热组和气阴两虚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阴阳两虚组患者的BMI与IRI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696(P<0.01),二者有典型的相关性.结论 IR 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IR与阴阳两虚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脂质谱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每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PCR-RFLP对ApoE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脂质谱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血脂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改变(P<0.01),其中气阴两虚组患者的TC、LDL-C较阴虚燥热、阴阳两虚组有极显著升高(P<0.05,P<0.01)。等位基因E2组的TG较E3、E4组有极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各种中医证候之间脂代谢的差异与ApoE基因的多态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poE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进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者ε4/4基因型所占比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ε3/4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所升高(P<0.05)。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E4组患者的病例数最多,E4组的病程与E2组比较,有显著的延长(P<0.05)。结论 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气阴两虚型与ApoE基因ε4、ε3有内在关系,ApoE基因的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自拟《T2DM中医分型积分量表》对海口地区183例T2DM患者评分并分型,运用2检验分析证候分布及其与年龄、病程、舌质、舌苔、脉象的关系。结果:T2DM患者证候分布与年龄、病程、舌质、舌苔、脉象均有一定相关性,T2DM中医证型分布中,以阴虚燥热型和气阴两虚型为主(占91.2%);T2DM患者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为主体(占59.6%);T2DM患者平均病程最短为阴虚燥热型最短,阴阳两虚型最长;且T2DM患者各证型之间舌质、舌苔及脉象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口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差异性,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一般分布特征、中医证候与肺部病变范围和空洞情况相关性,初步明确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证候分布及与影像学的关系,具体为设计统计分类表,标注证候、性别、年龄、病程、肺部病变范围、空洞情况、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等条目,建立Excel数据库,提取中医证候分布信息,确定数量、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依次为阴虚火旺证(40.83%)、气阴两虚证(38.33%)、阴阳两虚证(11.67%)、肺阴亏虚证(9.17%)。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其肺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肺部病变范围无明显差异。阴虚火旺证出现肺部空洞的表现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相对较多;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出现肺部空洞表现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肺阴亏虚证。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病变范围较轻。阴虚火旺证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空洞病变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夹瘀四组,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四组证候按顺序递减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MDA含量明显升高,四组证候按次序递增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紊乱。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 P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归纳,寻找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病变,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 PVD病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2DM PVD患者中医辨证单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气虚、血瘀证。临床中单证少见,组合证多见。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主证,而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兼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李惠萍 《新中医》2011,(7):31-3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腰臀比等相关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内蕴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腰臀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各证型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内蕴型〉阴阳两虚。腰臀比也是逐渐升高,为痰湿内蕴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空腹C肽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为痰湿内蕴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阴阳两虚型。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检测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唐亚平  戴芳 《山西中医》2003,19(6):47-4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的关系 ,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6 0名 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组、气阴两虚型组、阴阳两虚型组 ,并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 ,测定各组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各证型组之间 ,阴阳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组及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P<0 .0 1) ,甲状旁腺素显著高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 ,气阴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结论 :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水平可能反映了 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肾虚”的程度 ,有可能成为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阴虚证主要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基础上,得到147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分为阴虚证组和非阴虚证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阴虚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阴虚证呈正相关,性别呈负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年龄是2型糖尿病阴虚证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候动物模型 ,观测血清胰岛素、血栓素B2 、6 -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STZ造成糖尿病 (血糖 >16 7mmol/L)后用中药青皮、枳壳、附子造中医气阴两虚证候模型 ,成功后用中汇糖脉康进行反证治疗。结果 :(1)造模后出现懒动 ,舌胖大 ,少津等症状。 (2 )应用糖脉康后上述症状减轻 ,证明所造证型为气阴两虚证。 (3)实验室指标 :①模型组insulin、TXB2 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6 -ke toPGF1α差异不显著。②反证组insulin、TXB2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6 -ketoPGF1α差异不显著。结论 :应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与糖尿病病证特点和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 ,研制 2型糖尿病证候的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阴虚证患者、甲亢病阴虚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的检测,探讨NOS活性与阴虚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阴虚证患者、甲亢病阴虚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NOS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阴虚证患者、甲亢病阴虚证患者NOSmRNA的表达均显著强于正常对照组,而阴虚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和甲亢病患者的NOSmRNA可能对阴虚证有重要意义,NOS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阴虚证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水平及中医辨证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5例,将其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和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A组64例,B组61例。观察两组患者之间TBA、CG的差异,探讨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B组,LDL-C高于B组,而TBA及CG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和LDL-C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5.155),而血清TBA和CG水平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OR=0.747,OR=0.856)。A组湿热困脾证患者占比较高(33/64),且TBA水平显著低于阴虚热盛证与气阴两虚证(P<0.05)。结论:TBA和CG可能促进LDL-C在人体内代谢清除,从而起到大血管的保护作用;湿热困脾证患者TBA水平较低,且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占比较高,因此对湿热困脾证患者临床上需紧密关注及预防大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