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及超声造影在诊断食管裂孔疝(EHH)中的表现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临床高度怀疑为EHH者152例的胃镜及超声造影表现,总结胃镜与超声造影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优点与缺点。结果152例患者胃镜诊断EHH15例,阳性率9.87%,表现为食管胃连接部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之上、门齿距食管胃连接部的距离缩短〈38cm、贲门裂1:3明显增宽或略增宽、膈上可见疝囊腔等。15例显示胃食管连接部上移至食管裂孔环之上,门齿距胃食管连接部距离30~37cm,12例可见疝囊,9例伴反流性食管炎。超声造影诊断EHH13例,阳性率8.55%,表现为膈上疝囊、食管一胃环、腹段食管消失、胃底变浅、部分可见胃壁滑动征、胃底横隔异常等。13例膈上可见疝囊,疝囊直径4.08—5.30cm,10例食管裂孔增宽,8例见胃壁滑动征,7例胃底横隔异常。胃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患者中有2例超声造影未见EHH征象,但均可见胃食管反流征象。结论超声造影与胃镜诊断EHH各有优劣,二者应相互结合以提高EHH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又不易造成其他疾病的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的部分参数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表现对比,为临床判断肝硬化程度及早期并发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对内镜下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110 例进行彩色超声检测分析,根据内镜结果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 组,比较各组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比例,分析门静脉宽度、厚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胃底静脉曲张与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77,P>0.05).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9、0.338, P<0.05).结论 B超的部分参数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对比,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可作为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3.
李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190-3191
目的:提高胃黏膜下肿瘤诊断率,减少胃底假占位性病变(胃床压迹)的误诊。方法:对胃镜诊断胃黏膜下肿瘤8例患者及胃床压迹27例患者经B超进一步确诊。结果:内镜诊断黏膜下肿瘤患者8例,胃床压迹患者27例,与B超诊断完全相符,符合率100%。结论:胃镜B超联合诊断胃黏膜下肿瘤及胃底假占位性病变安全可靠,诊断率高,不亚于超声内镜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13-113
目的:对比分析78例肝硬化患者胃镜表现。方法:观察78例肝硬化患者胃镜下消化道黏膜损害的特征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黏膜红色征、青蓝色、苍白色及蛇皮样变多见于食管、胃底,糜烂性病灶、颗粒样增生、陈旧性出血点及白苔多见于胃窦,霜斑样变及瘢痕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并发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多见;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改变的范围与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黏膜损害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341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分析比较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高分辨测压远端潜伏期(DL)、下段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结果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和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93.22%、特异度98.10%、准确度94.72%、阳性预测值99.10%、阴性预测值86.65%,分别高于单独使用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或食管胃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0.881)。通过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检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食管高分辨测压测出DL、IRP大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测出DCI小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较各自单一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体位附419例胃镜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伟  杨帆  李荣 《吉林医学》2012,33(27):5842-5843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体位与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管黏膜改变部位与之间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检查观察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变的部位及程度。结果:观察419例患者,右侧卧位睡眠占78%,胃镜下提示以小弯侧食管黏膜受累为主共计248例,占59%。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患者夜间睡眠体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不同睡眠体位食管黏膜改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镜下微波凝固(MCT)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MCT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胃镜内MCT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54%.经1年随访,研究组生存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45.15%(P<0.05).结论 针对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胃镜下MCT是治疗食管与贲门-胃底癌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双钳道胃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食管黏膜下肿瘤(SMT)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黏膜层以下的肿瘤经双钳道治疗胃镜行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1例病例均完整剥离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8±0.6cm,ESD手术平均时间为65.0±18.5min。术中出现1例穿孔,穿孔率为4.8%,未出现大出血。术后成功随访1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5月(3~9月),所有随访病例手术创面均完整愈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胃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办法,经双钳道胃镜操作可降低操作难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玉梅  刘冰  徐淼 《吉林医学》2013,34(16):3263-3264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作用。方法:分析153例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过程,总结该病的临床观察特点、饮食管理经验。结果:153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除2例食用过量较硬食物造成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外,其余151例患者现均能近似正常人生活和工作。结论:严格的饮食管理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成功率,降低出血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于涛  李建业  刘宾 《北京医学》2005,27(3):132-134
目的探讨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对14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者施行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评分、胃镜及24h食管pH监测的结果.结果术后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7%(完全缓解35.7%,部分缓解50.0%),无效14.3%,24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反流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胃镜下腔内胃黏膜折叠缝合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可靠的,能较好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Fibrovascular polyps of the esophagus are rare, benign, and submucosal tumor-like lesions, their course is usually indolent until reaching enormous proportions.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s are dysphagia, vomiting, and weight loss. Surgical excis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since endoscopic removal is not always feasible. We report a case of a 59-year-old man with a giant fibrovascular polyp who complained of progressive dysphagia. The lesion was resected by left cervical approach. The patient remains symptom-and recurrence-free within one-year of follow-up.Fibrovascular polyps (FP) of the esophagus are rare, benign, intraluminal, submucosal tumor-like lesions that usually remain asymptomatic.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is unknown. Symptoms are present when the polyp reaches a large size, and include progressive dysphagia, odynophagia,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We report a case of an old man with a giant esophageal fibrovascular polyp identifi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endoscopy and specimen images. Our objective in presenting this particular case is to introduc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giant esophageal fibrovascular poly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例食管畸胎瘤并发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疗效,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进食后胸疼急诊入院,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及胃镜均提示食管破裂,行急诊胸腔探查术。术中见食管破裂口长且坏死无法修补,改行食管切除、胃与食管颈部吻合术。结果: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食管畸胎瘤破裂出血。随访至今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食管畸胎瘤并发食管破裂临床罕见,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诊疗中的作用,以此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小探头超声内镜发现胃黏膜下肿瘤52例,超声剖面直径≥20 mm,结合腹部64排螺旋CT检查,判断肿瘤的位置、来源、周围及远处器官转移等情况,对腔内生长未累及浆膜的肿瘤行ESD治疗,对侵及浆膜和向腔外生长的行腹腔镜或剖腹手术治疗,所有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胃镜及CT随访。结合疗效来来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在较大胃黏膜下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良性间质瘤20例,恶性间质瘤16例,平滑肌瘤5例,异位胰腺6例,脂肪瘤5例,CT提示30例腔内生长,未侵犯浆膜,无周围器官转移,予内镜下ESD治疗,仅有2例穿孔,经钛夹夹闭和保守治疗好转。其余22例CT检查为腔内及腔外生长予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变愈合好,无复发。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CT对较大胃黏膜下肿瘤进行检查,可获得较准确的病变情况,对胃黏膜下较大的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腔内超声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Wang Y  Sun Y  Liu Y  Li Y  W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56-458
目的:研究食管腔内超声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1996年9月到2000年8月,对23例食管粘膜下肿瘤和11例食管外压性疾病患进行了腔内超声检查。其中32例还进行了CT扫描检查,除3例血管外压性疾病外,其余全部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23例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中,腔内超声对食管平滑肌瘤诊断的准确率为95.7%(22/23),而CT仅为42.9%(9/2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4.69,P=0.0196),11例食管外压性疾病中,腔内超声均能准确地将其与食管平滑肌瘤区分开来。结论: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腔内超声是一项很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胃镜及直接门静脉造影(DSA)对比,评价多层CT(MDCT)在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GV)诊断及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确诊为GV的3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内镜检查后2周内,均进行了上腹部MDCT动态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检查,CT扫描后,均进行了cT门静脉成像(CTP)。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cT阅片,应用Kappa(k)检验比较3位观察者诊断黏膜下GV和胃周GV的一致性。3名医师共同评价GV的大小、部位及GV的供血静脉和引流静脉,并与胃镜和DSA结果比较。依据GV的分类,比较不同类型GV的血供及引流路径差异。结果3位观察者诊断黏膜下GV的病例数均达到了34例(94.4%),所有36例患者3位观察者均诊断胃周GV(100%),诊断黏膜下GV(k=0.85)和胃周GV(k=1.0)的一致性均较好。MDCT与胃镜诊断GV大小和部位的符合率分别达到86.1%和88.9%。CTP显示GV供血血管和引流路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达到80%以上。胃后静脉、胃短静脉参与胃底静脉曲张(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和孤立型胃底静脉曲张)供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94.1%和70.6%,明显高于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GEV1,分别为52.6%和31.6%,P〈0.05)。经奇静脉系统引流到上腔静脉是GEV1的主要引流路径(100%),经胃肾分流引流到下腔静脉是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引流路径(82.4%)。结论多层CT可作为诊断黏膜下GV和胃周GV的重要手段,可清楚地显示曲张静脉的大小、部位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7.14%,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14%;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在MSCT图像上可见贲门及食管管壁呈环状或结节状增厚,管腔变小而不规则;贲门呈鸟嘴样变浅39例,鸟嘴消失呈向内突起改变31例;受侵胃底、胃体及胃窦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其中有2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发现肝转移。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早期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敏感性强,对肿瘤分期可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庆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9-50,F0003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盲观易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1例食管平肌瘤的临床病理X线表现进行分析,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具有典型粘膜下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的病理特征,X线检查能充分反映其病理基础.除边线光滑的腔内充盈缺损或范围一致的腔内外肿块、“环形征”、粘膜不同程度挤压等固有X线特征外,作者认为“扇形增宽皱襞”、“肿瘤移动征”等特异征象,对诊断也很有帮助.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检查.文中并讨论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效果和伴发病的术后变化。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选择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吻合术,贲门癌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结果:本组治愈578例,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术后趋于正常。结论:食管贲门癌伴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和过速手术后会发生非特异性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和心率减慢。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治疗术治疗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确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患者,于出血24 h内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后1、3、6个月行内镜随访,观察再出血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好转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全部止血成功,1个月内再发出血5例,3例为排胶期轻度渗血,2例出血量较大,5例病人重新进镜行内镜下喷洒正肾液后血止;6个月内复查无再出血发生.食道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6%,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应用内镜组织胶注射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