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探讨其诊断NSCLC微转移、评估预后和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测定66例NSCLC患者和4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肺癌组患者随访1~40个月,了解Lunx mRNA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并对其中50例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以了解其与Lunx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为57.6%,中位拷贝数为48 copies/ml;良性肺疾病中则无表达。Ⅲ、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59.3%,88.9%)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8.8%)(P<0.01),Lunx 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但其表达与化疗疗效则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14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5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鉴别诊断组、2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PLT计数、PCT,分析PLT计数、PCT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PLT计数、PCT在NSCLC与良性病变鉴别的价值,比较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不同时期的PLT计数、PCT.结果 肺癌组PLT计数、PCT均高于对照组和鉴别诊断组(P<0.05);鳞癌患者PLT计数、PCT均高于腺癌患者(P<0.05),Ⅲ期 、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均明显高于鉴别诊断组及Ⅰ期NSCLC患者,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显著高于Ⅱ期NSCLC患者(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计数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32、0.653;PCT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14、0.636.在21例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中,化疗4个周期后 、肿瘤复发或进展时PCT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PLT计数、PCT可能与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密切相关,且对鉴别肺部良恶病变有一定的价值;化疗可能通过抑制骨髓功能使PCT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65例NSCLC患者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并比较35例 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Ⅳ期NSCLC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P<0.05~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1),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Ⅰ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105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NSCLC临床分期和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与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为NSCLC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探寻新的突破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ct4在50例手术切除NSCLC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和癌旁肺组织中均有Oct4的表达;与癌旁肺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在肺癌组织中低分化组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临床I期和II期相比,临床Ⅲ期的Oct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Oct4在NSCLC病灶内表达度高,与癌灶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顺林  施敏骅 《浙江医学》2010,32(11):1643-1645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鼠类淋巴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Bmi-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NSCLC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肺癌组织、29例癌旁肺组织及1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mi-1水平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5),而在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分化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均P〈0.05),但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标本中Bmi-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Ⅰ、Ⅱ期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Bmi-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病变范围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本院2006年3月-2007年12月5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试验组21例,同期对照组36例。试验组患者在术前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为NSCLC,术前确定肺癌局限于一侧胸腔,无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属ⅢA、ⅢB期肺癌,未接受过化、放疗,且经全面检查评价能耐受外科手术者。以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III期NSCLC患者作为对照,试验组给予术前NVB+DDP化疗两周期,对照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有效率为76.19%(16/21),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和血液系统,静脉炎发生率为14.29%(3/21),临床分期下降率为52.38%(11/21),手术切除率为95.24%(20/21),对照组切除率为86.11%(31/36)。结论: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较高,毒副反应小,疗效满意,新辅助化疗用于治疗Ⅲ期NSCLC能明显提高肺癌的治愈率,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237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2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TP方案化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后4周进行手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术后住院天数、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除率明显增高(P0.05)。术后住院天数、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提高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率,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Ⅰ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Ⅰ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需行肺叶切除术的Ⅰ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病人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胸腔镜组)应用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对43例肺周围孤立小结节行肿物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施行相应的肺叶切除,系统性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开胸组)43例Ⅰ期非小细胞型肺癌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他处理与胸腔镜组相同,两组术后均未加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病人创伤明显减轻,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p<0.05),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无1例复发与转移.结论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对Ⅰ期非小细胞型肺癌行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织中CD40阳性表达率较癌旁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I4O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NSCLC组织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 NSCLC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 (s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 NSCLC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和NSCLC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CD40含量增加可增强肺癌的侵袭和免疫逃逸能力;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升高可能和肺癌细胞表面CD40分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部小结节的影像诊断。方法: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CT检查的3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20例患者在外院行肺叶切除、7例良性病变行肺局部切除、3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提示20例肺癌和10例肺内良性病变。结论:小肺癌早期诊断对于及早手术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体检者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筛查的结果及肺结节的相关易感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搜集体检中心23 695例体检者首次进行LDCT筛查的资料,对疑似肺癌的随访结果以及相关年龄、性别、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及部分检查状况进行整理统计。结果 本次筛查肺结节检出率79.79%,其中实性结节为71.43%,亚实性结节为22.98%;其他方面以心血管和肝脏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1.42%和24.49%。另外,疑似肺癌病例315例,随访确诊肺癌84例,其中Ⅰ期占比最高(69.05%,58例)、其次是Ⅱ期(20.24%,17例),早期诊断率为89.29%。肺结节的恶性病变检出率为0.44%,肺癌检出率为0.35%。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病变率及确诊肺癌检出率较实性结节偏高。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病史是肺结节发生的独立易感因素(OR=0.969、0.790、0.922、0.863,均P<0.05)。结论 LDCT适合对人群进行大规模肺癌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肺内及其他部位可疑病变。在临床筛查过程中,更应重视对男性、年龄≥ 55岁、有吸烟史及高血压史等易感人群的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同期胸腔镜下双侧肺切除手术治疗双肺多发结节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40例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同期行双侧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术前肺部CT、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行双肺结节定位、评估肺功能储备等情况,据此制定手术方案,行亚肺叶切除手术。考察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病变直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及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功能指标FEV1)、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对病理结果、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与手术术式的关联进行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共切除118个结节;其中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86个(72.88%),分布于33例患者中,包括癌前病变4例,原发性肺癌26例,其他恶性肺部肿瘤3例;原发性肺癌TNM分期:0期7例,Ⅰ期14例,Ⅱ期4例,Ⅲ期1例,Ⅳ期0例;原发性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5例,其中4例N1转移,1例N2转移。所有患者恢复顺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139.80±33.12)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0±23.63)mL,术后住院时间为(5.42±4.23)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2例,呼吸衰竭1例,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肺叶-肺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肺段-肺段(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切除手术的患者。出院时评估术后近期疗效,行肺叶-楔形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存在部分无效的病例(2/30,6.67%)。 结论 经术前评估筛选的双肺多发结节患者同期行双侧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安全有效,对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需术前综合评估以确定最佳手术术式,获得更理想的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R-146b-3p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良性肺结节与健康人群外周循环血中的表达差异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RT-PCR测定11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良性肺结节与48例健康人群外周循环血中的6种miRNAs(miR-15b-5p、miR-17-5p、miR-19a-3p、miR-20a-5p、miR-92a-3p、miR-146b-3p)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在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良性肺结节患者与健康人群,miR-146b-3p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循环血中呈显著过表达。用ROC曲线来评价miR-146b-3p的诊断价值,在肺癌与良性结节组中: miR-146b-3p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当取临界值0.01时,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71%;在肺癌与健康人组中: miR-146b-3p的曲线下面积为0.93,当取临界值0.72时,灵敏度为89%,特异性为84%。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 在肺癌与良性结节组中,年龄与miR-146b-3p为独立危险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当取临界值0.85时,灵敏度为65%,特异性为89%;在肺癌与良性结节组中,miR-19a-3p与miR-146b-3p为独立危险因素,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当取临界值0.90时,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95%。结论miR-146b-3p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良性肺结节与健康人群有一定鉴别意义,可作为临床一种新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影像学诊断为孤立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的患者,共172例,对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性别、年龄、症状、吸烟、合并症、肿瘤标志物、结节类型、手术方式、结节部位、病理类型、结节大小、分化程度、Ki-67表达水平、EGFR突变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93.6%、5年总生存率为89.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女性,老年和高Ki-67增殖指数同样与患者较差的总生存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等于65岁和高Ki-67增殖指数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术后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23, HR=3.531, 95%CI 1.190~10.472;Ki-67:P=0.004, HR=1.021, 95%CI 1.007~1.035)。结论:对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即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性别、Ki-67表达水平是影响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将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综合考虑可能有助于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更准确的预后危险分层,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mRNA和黏蛋白1(MUC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n=45)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n=21)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2±0.56,2.30±0.32;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8±0.26,1.61±0.06;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pCAM mRNA, P=0.025;MUC1 mRNA, P=0.018)。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NSCLC患者外周血中这两种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其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EpCAM mRNA,P=0.021;MUC1 mRNA,P=0.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有助于NSCLC的诊断,尤其对血液微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nnexin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7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40例为AnnexinⅠ高表达(50.6%),鳞癌为包膜表达,腺癌为包膜表达或包膜与胞浆均有表达,但以包膜表达为主。AnnexinⅠ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受侵相关(P=0.022,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AnnexinⅠ阳性表达患者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Ⅰ在肺鳞癌,肺腺癌中的表达均上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SSF1A和PCN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9~71(57.5±8.6)岁。鳞癌22例,腺癌12例。TNM分期:Ⅰ~Ⅱ期13例,Ⅲa期21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ASSF1A和PCNA在肺癌组织组和正常组织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RASSF1A表达水平(1.39±0.42)较对照组(5.28±2.25)明显降低(P〈0.01);而PCNA表达水平(2.44±1.13)较对照组(0.77±0.33)明显增加(P〈0.01)。随着病变进展,RASSF1A表达降低,PCNA表达增高(P〈0.05)。≤50岁组RASSF1A表达水平低于〉50岁组(P〈0.05),而PCNA表达水平高于〉50岁组(P〈0.05)。肺癌组织中RASSF1A与PCNA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RASSF1A降低而PCNA表达增强。两种基因异常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