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幻肢痛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DREz毁损术治疗幻肢痛患者共15例,术前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对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术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7天后肌力恢复Ⅴ级,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组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了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臂丛神经损伤尤其是全臂丛撕脱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的重点、难点,病情复杂,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功能解剖学的基础上,辅以术中电生理技术及胸腔镜等手段,在臂丛神经内、外动力神经源的开发和应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用于解除或缓解上腹部恶性肿瘤晚期顽固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穿刺途径和毁损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疗效亦有了提高,本文介绍后入路椎间盘法、后入路膈脚法、后入路经皮连续腹腔神经丛毁损法等穿刺径路及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对顽固性上腹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对顽固性腹部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25例药物难治性腹部疼痛在CT引导下经背侧入路经皮穿刺腹腔神经丛,注射无水乙醇损毁治疗,并且将腹腔神经丛毁损镇痛效果与口服镇痛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内全部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VAS从8.3±1.8显著降低到3.5±1.7,有效率达到88%, 有些患者出现一过性副作用。结论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药物难治性上腹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属周围神经,其疼痛性质属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继发于臂丛神经损伤、颈椎间盘病变、局部卡压及放疗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及预后方面,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且不良反应大,短-中频理疗效果不确定,脉冲射频虽安全但效果不持久,连续射频效果较好但并发症严重。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故效果有限,微创介入镇痛术可望成为未来治疗臂丛神经痛的方向,克服射频并发症后推广有创连续射频热凝治疗符合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阻滞是治疗慢性上肢疼痛的常用方法,传统的进针路径需要依靠体表解剖标志来确定。对于那些经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局部解剖结构改变或拟行神经毁损治疗的患者,可以利用CT引导进行穿刺定位。本文报道1例上肢癌痛应用CT引导行臂丛神经毁损治疗的病例,并对CT引导下臂丛神经穿刺定位的方法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48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神经松解、神经修复的方法,随访观察预后,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疗效评定保守治疗有效率90.0%; 神经松解、神经修复有效率分别是53.3%、38.5%.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单纯手术效果不甚理想,应结合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膈神经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膈神经移位术方法改进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3年,有效率100%。结论 膈神经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良好移位神经,通过术前对膈神经功能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膈神经吻合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脊髓毁损术对治疗脊髓损伤截瘫后顽固性神经痛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痛患者经过磁共振检查和体格检查确定损伤平面,在其上1~2个节段,应用CT引导定位经椎板穿刺至脊髓进行持续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毁损成功,除1例在治疗后3年疼痛复发进行二次脊髓毁损治疗后疼痛消失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发生,其有效率为92.9%.结论 全脊髓毁损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截瘫后神经痛可做到安全,有效和准确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椎间盘双针交叉穿刺入路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盆腔癌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疼痛科收治的31例盆腔晚期癌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双针交叉入路达上腹下神经丛,予以注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上腹下神经丛.观察术中及术后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1周、1、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并记录口服吗啡日用量.结果 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疗效:临床治愈17例、显效14例,显效率达100%;术后患者1周、1、3个月VAS评分[(2.0±0.7)、(2.3±0.6)、(3.0±0.4)分]较术前(7.7±0.7)分显著降低(P<0.01);患者口服吗啡日用量术前(201±119)mg,术后1周(35±17)mg、术后1个月(42±22)mg、术后3个月(53±19)mg,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经椎间盘穿刺交叉入路上腹下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盆腔癌痛安全简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Deafferentation pain is a kind of chronic pain syndrome and hard to manipulat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junctional dorsal root entry zone (DREZ) coagulation, 2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deafferentation pain syndrome were studied.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junctional DREZ coagulation (C5-T1 for upper extremities and L2-S1 for lower extremitie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 pain severity was evaluated by the short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and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pain reduction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he scales of short MPQ and VAS at pre-operation, 6-month and 12-month follow-up were 31.5±3.4 and 8.8±1.5, 6.5±1.9 and 2.5±2.2, 7.1±2.1 and 2.9±1.9, respectively. The postoperative scores comparing to pre-operative score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relieved. At 12-month follow-up 6 patients had complete pain relief, 11 had excellent results with more than 75% pain relief, 17 had good results with more than 50% pain relief (73.9%). The ma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transient slight hemiplegia (8), hypesthesia and paresthesia (15), a bearing down feeling of affected extremity (6), and deep sensory disability in the lower limbs (4) on the operated side. Because of the long time and prone position of the operation, 13 cases had a transient hyperalgesia in the upper chest. Conclusion DREZ coagul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eafferentation pain syndrom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早期治疗产瘫150例的经验.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产瘫进行早期的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及神经移位,计150例.结果:全部随访2年以上,3个月内手术者79例,优良率89%;3个月~1年内手术者28例,优良率53%;1年以上手术43例,优良率35.松解手术优良率82.35%,神经移植或移位手术优良率75%.发现根性撕脱伤有7种类型,分别进行了处理,有5种情况影响松解手术的疗效.结论:产瘫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者中,适应证的选择很重要.早期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后期手术者.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周围神经阻滞。除了手术应用以外,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领域也应用广泛,如对重度肩周炎、涉及肩臂部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幻肢痛预防和肩臂部癌痛等均有较佳效果。近年来,臂丛神经阻滞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如高分辨率超声的应用。本文对臂丛神经阻滞在阻滞技术和疼痛治疗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及其它相关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抬腿潜伏期变化及电针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制作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疼痛组、电针治疗组各 2 4只。电针取坐骨神经压迫侧环跳、阳陵泉穴。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 ,术前、术后d2、d4、d7、d14、d2 8测后肢抬腿潜伏期 ,电针组并于每次电针前后各测 1次抬腿潜伏期。结果 电针治疗组术后d2开始抬腿潜伏期缩短 ,与慢性疼痛组基本相似。随电针次数增加 ,抬腿潜伏期逐渐延长 ,到d14坐骨神经压迫侧与慢性疼痛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 .0 5 )。d2 8已显著延长 ,但仍低于实验对照组假手术侧 (P <0 .0 5 )。结论 多次电针后对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慢性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热痛敏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与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组(Ⅰ组)和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组(Ⅱ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185±102)s,明显短于Ⅱ组的(378±105)s(P<0.01)。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Ⅰ组为96%,Ⅱ组为75%(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普瑞巴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病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普瑞巴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PPI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3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我院臂丛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23例。共应用32根异体神经,长度为2-9(4.9±2.2)cm。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及肌电图、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4(71.82±18.50)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6%。按移植神经数目统计,优良率为68.6%。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及神经移行处损伤修复效果差。疗效优组8例中移植长度3-7(4.6±1.64)cm,良组8例中移植长度5-9(6.67±1.61)cm,差组6例移植长度2-8(4.5±2.7)cm,三组移植神经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伤18例中13例恢复优良,锐性伤5例中3例恢复优良。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异体神经移植长度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情况下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臂丛神经损伤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随访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采取不同的神经移位组合,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单侧上肢手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所有患者ASAΙ~Ⅱ级、体格正常、18~55岁,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注药前的超声解剖图像,观察记录臂丛神经鞘的位置,观察记录操作用时,麻醉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麻药用量为0.5%罗哌卡因30 mL,超声设备为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结果臂丛神经鞘到皮肤的距离(平均值):上缘1.002 cm (100例),下缘2.26 cm (45例);操作平均用时3分56秒,92%的操作用时在3~5 min内;麻醉效果中优90%,良8%,差2%,无效0,有效率为98%;不良反应发生有霍纳征1例、注药后寒颤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由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基本上都能获得满意的阻滞效果,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较大剂量(浓度)的局麻药和(或)追加尺神经阻滞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臂丛下干撕脱伤和离断伤后急性期残留神经中炎性细胞的侵润和c-Fos表达情况,为臂丛损伤后疼痛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制作单侧臂丛下干撕脱伤和离断伤的大鼠模型,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后急性期残留神经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情况和c-Fos表达.结果:下干离断伤5h后在断口附近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侵润,而相应的背根节几乎没有,c-Fos表达亦限于断口附近;下干撕脱后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断口处、背根节和脊神经中枢支中均大量聚集,c-Fos也不仅在断口处的Schwann细胞中有表达,在背根节和脊神经中枢支也有大量分布.结论:撕脱伤引起的炎性和Schwann细胞反应比离断伤更强烈,且范围更广,这可能是撕脱伤比其他损伤方式引起更严重神经病理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