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ICC)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回顾自2003年6月份以来人我院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资料,分析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个人行为(饮酒、吸炯)患者肝脏相关病史(乙肝、丙肝、肝硬化、胆石症、血吸虫病、肝囊肿以及脂肪性肝炎等与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凼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影响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OR=1.769,95%CI:1.420—2.115)、酒精性肝硬化(OR=6.447,95%C1:1.826—22.769)、肝内胆管结石(OR=1.863,95%CI:1.709—2.051)、胆总管结石(OR:1.53995%CI:1.042—2.635)、HBsAg(OR=3.640,95%CI:2.169—6.193)等是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促进因素。结论针对肝内胆管癌切除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我们提出了对肝内胆管癌患者应注意抗肝硬化、肝胆结石以及乙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肝内胆管癌多基因变异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参与肝内胆管癌发生的多基因变异谱系,为了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机理提供基因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术从石蜡组织切片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础上DNA测序的方法,对22例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标本进行了6种肿瘤抑制基因(APC、MCC、DCC、OGG1、p53和RB1)的杂合性缺失(LOH)和Ki-ras-2癌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检测。结果7种肿瘤基因的变异率为APC(68.8%)、DCC(46.2%)、OGG1(41.7%)、p53(37.5%)、Ki-ras-2(27.3%)、RB1(22.2%)和MCC(14.3%)。结论多基因变异的协同作用在肝内胆管癌的多阶段发展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尤以APC、DCC、OGG1、p53和Ki-ras-2构成了肝内胆管癌相关的基本基因谱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预后信息,选择32种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检测相关指标,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通过病历回顾性收集进行回顾性研究,最终入组189例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除了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A199、谷氨酰胺酶之外,术后第1天的总胆红素和术后第5天的谷丙转氨酶(P<0.05),是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肝功能某些指标(术后第1天的总胆红素,术后第5天的谷丙转氨酶)对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有指示作用。术前术后应积极保肝治疗,改善营养状况,术中尽量减少对肝脏的创伤,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根治性切除术后行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按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性TACE,分为TACE组(术后接受辅助TACE)和非TACE组(术后未接受辅助TACE)。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用于评估独立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方法比较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共有599例ICC患者纳入本研究,TACE组115例,非TACE组48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TACE组和非TACE组的1、3、5年OS生存率分别为67.0%、51.8%、36.6%和67.2%、48.5%、35.9%,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9);TACE组的中位RFS时间要明显短于非TACE组(6个月 vs 11个月),TACE组和非TACE组的1、3、5年RFS生存率分别为32.3%、24.0%、18.8%,和46.1%、33.4%、2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6)。Cox回归模型显示,TACE组与非TACE组ICC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HR=1.51,95%CI: 1.151.96;P=0.0026)。结论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性TACE不能延长ICC患者的总生存率,而且可能有增加ICC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细胞肝癌(IHC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IHCC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解剖切除组和非解剖切除组。分析比较两种肝切除方式中对IHCC...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复发性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行肝切除术治疗的125例复发性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5例行肝切除术的复发性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有42例,占比为33.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结石手术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合并糖尿病占比、开腹手术占比、合并胆肠吻合术占比、手术时间及术后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术后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OR=3.077)、合并胆肠吻合术(OR=2.147)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L-IC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2例HL-ICC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98例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HL-I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评估其对HL-ICC预后的影响。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中只有消瘦(P=0.001)一项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P=0.031)、家族肿瘤史(P=0.026)、胆肠吻合术(P=0.026)、乙肝感染(P=0.042)、胆总管结石(P=0.037)、ALP(P=0.035)、LDH(P=0.022)、CA19-9(P=0.003)、CA125(P=0.001)、CEA(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5.265,95%CI:1.389~19.954,P=0.015)、胆肠吻合术(OR=13.210,95%CI:2.165~80.667,P=0.005)、CA19-9(OR=1.004,95%CI:1.001~1.007,P=0.010)和CA125(OR=1.024,95%CI:1.001~1.048,P=0.044)是HL-ICC的独立危险因素;Log-rank法检验显示,糖尿病(P=0.031)和CA19-9(P=0.039)与HL-ICC预后相关;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7.623,95%CI:1.896~30.651,P=0.004)和CA19-9(OR=1.002,95%CI:1.000~1.003,P=0.016)是影响HL-I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糖尿病、胆肠吻合术、CA19-9和CA125是HL-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和CA19-9也是影响HL-ICC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患者手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的疗效,探讨ICC术后是否应常规行TACE来预防肿瘤的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至12月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ICC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行TACE治疗的患者36例(A组),术后未行TACE治疗的患者44例(B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0.5、1、2、3年的生存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乙肝病史,肝硬化,实验室检查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人糖链抗原19-9(CA19-9)、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6%和81.8%(χ2=0.082 2,P=0.774 4),63.9%和65.9%(χ2=0.418 7,P=0.517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因素并建立列线图,评估列线图能否有效预测个体的生存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80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语言建立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列线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和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性能,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列线图和TNM分期对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效果。  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链蛋白抗原19-9(CA19-9)、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预后营养指数为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为0.692,校准曲线图接近对角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列线图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预测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1、2、3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83、0.711、0.726。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大于TNM分期ROC曲线下面积0.509。  结论  由CA19-9、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预后营养指数构建的列线图比TNM分期能更有效地预测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并具有估算个体的生存概率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54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患者(占同期所有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8%)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54例患者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9~72岁,平均(46.8±10.9)岁.发现结石病程均超过8年.临床体征常缺乏特异性.4例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50例行开腹手术,其中41例行肝切除术.结石部位与肿瘤部位均位于同一侧肝叶.术后病理均提示腺癌.随访51例(94.4%).35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胆管癌复发转移;16例至今存活,其中2例行肝切除患者存活超过6年.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到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有胆管癌变的可能,掌握合并癌变时的临床特征表现,重视对高危对象的定期检查.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癌变的有效手段,可提高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eholangiocarcinoma,IHCC)肝切除治疗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IHCC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10 mg MMC的用药组共计38例,未行任何化疗药物注射的对照组共计35例,随访术后复发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病毒行肝炎、肝硬化、术前是否接受肝细胞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等治疗、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肿瘤是否合并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术后是否接受TACE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复发与肿瘤数量及大小有关,危险系数分别为1.877(P=0.001)及1.391(P=0.0294),MMC用药与否对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时间,印无瘤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术后5个月及3个月(P=0.1253).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65.79%,68.57%(P=0.8004);81.58%,94.29%(P=0.0990);89.47%,97.14%(P=1.67955);92.11%,97.14%(P=0.344 7).结论:肝切除术中经大网膜静脉注射MMC(10 mg)对预防IHCC术后肿瘤复发可能没有确切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3.
To the edit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s a potentially curative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1 besides hepatic resection.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ed a case of PLC that was initially treated unsuccessfully with RFA. The tumor then was resected surgically.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Smad4 is found mutated in many cancers.It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the regulation of TGF-β signaling pathway.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4 in intrahe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6~2007.1月收治的5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根治性手术组1、3、5年生存率为70.1%、40.3%、20.1%;R1手术组1、3年生存率为38.1%和0%,开腹探查组1、3年生存率为25.1%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与预后相关(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可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pTACE)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鉴别适合进行术后pTACE辅助治疗的ICC患者.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 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114例ICC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总生存期(()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项及以上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风险组(n=73),没有复发危险因素的被定义为低风险组(n=41),比较pTACE对这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肿瘤(HR=3.515,95%CI:2.083~5.932,P<0.00l)、肿瘤最大径>5 cm(HR=2.050,95%CI:1.309~3.210,P=0.002)、微血管侵犯(HR=2.287,95%CI:1.104~4.736,P=0.026)、手术切缘阳性(HR=5.089,95% CI.2.055~12.600,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2.880,95%CI:1.579~5.251,P=0.00l)是()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HR=2.752,95%CI:1.619~4.678,P<0.001)、肿瘤最大径>5 cm(HR=2.010,95%CI:1.298~3.113,P=0.002)和微血管侵犯(HR=3.857,95%CI:1.856~8.013,P<0.001)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pTACE不是OS或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pTACE可以改善高风险组患者的OS和RFS(P<0.05).结论 具有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ICC患者可从pTACE中获益,应该建议接受p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占82.7%;HBV感染者占75.0%;Child-Pugh分级为A级90.4%,B级9.6%;AJCC分期Ⅰ~Ⅱ期占67.3%,Ⅲ~Ⅳ期占32.7%;行根治性手术者占32.7%。生存分析显示,有肝病家族史、确诊时有症状、AJCC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乙肝病毒DNA载量≥1000 IU/ml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降低。肝移植、根治性肝癌切除、局部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9,48)个月、17(8,38)个月、8(3,24)个月。结论肝病家族史、确诊时有症状、AJ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乙肝病毒DNA载量是IC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早期诊断ICC,接受根治性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首次疗效评估结果对生存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化疗方案治疗的107例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对比化疗前后最长径之和(sum of the largest tumor diameters, SLD)变化将疗效分为3组,将肿瘤SLD缩小至少超过30%为SLD(1)组;SLD增加至少超过20%纳入SLD(3)组;介于两者之间的为SLD(2)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明确疗效与生存时间的预后价值。结果 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LD(1)组、SLD(2)组和SLD(3)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6.3、13.2、7.4个月(P<0.001),以及6、12和24个月OS率依次递减。SLD(1)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2.2%和16.7%;SLD(2)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53.7%和7.4%;SLD(3)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1%、20%和0%。为进一步分析SLD增大或缩小的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在SLD(2)组中将SLD增大的患者纳入SLD(2+)组,将SLD减小的患者纳入到SLD(2-)组。SLD(2+)和SLD(3)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3个月和7.4个月,P=0.012。然而,SLD(2-)和SLD(1)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9个月和16.4个月,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LD缩小>30%(HR=0.564,95%CI: 0.3210.991,P=0.046)、SLD增加>20%(HR=3.012,95%CI: 1.8734.842,P<0.001)是晚期肝内胆管癌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晚期肝内胆管癌一线化疗患者,首次疗效结果对患者生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SLD增长越大,生存预后越差,但在肿瘤SLD缩小部分中,SLD(1)与SDL(2-)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没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