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恶性肿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2份不同病理分级的肾恶性肿瘤组织、32例肿瘤旁组织和6份正常肾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81.25%)与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均阴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除1份为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不分级,其余31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病理分级I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58..33%(7/12);病理分级Ⅱ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91.67%(11/12);病理分级Ⅲ-Ⅳ级者端粒酶表达全部阳性(7/7),病理分级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病理分级I级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肾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测定对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检测43例恶性胸腔积液和24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为74。42%,良性胸腔积液组阳性率为12。50%,差异有显著性(P<0。005);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为74。42%,特异性为87。5%。恶性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与CEA测定阳性率分别为51。16%和46。51%,均低于端粒酶活性检测(P<0。01)。结论: 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重要价值,与细胞学检查、CEA测定联合应用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同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作为化疗疗效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TRAP 银染法测定 5 3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及 6例癌旁组织标本的相对端粒酶活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 (P <0 .0 1) ;术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 ,端粒酶活性表达与TNM分期、局部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术前化疗组端粒酶活性水平较未化疗组低。结论 端粒酶活性水平可反映肿瘤的侵袭性 ,并可作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及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马春燕  邹雄等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1):11-12,24,F002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同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作为化疗疗效评价指标的意义。方法: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测定53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及6例癌旁组织标本的相对端粒酶活性。结果: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1);术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TNM分期,局部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及乳激素受体表达有关;术前化疗组端粒酶活性水平较未化疗组低。结论:端粒酶活性水平可反映肿瘤的侵袭性,并可作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及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端粒酶在各种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s)中的活性状态.方法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半定量PCR法)在定性及半定量水平上检测88例良恶性甲状腺组织标本及11例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32%),及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6.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膀胱癌组与中晚期膀胱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活性高,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故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变化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了解端粒酶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提取 ,用PCR -ELISA测定端粒酶活性 ,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培养 ,并检测其端粒酶活性 ,在体外探讨端粒酶上调的机制。结果 :高血压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阳性率为 4 5 %,对照组为 18.5 %,A值分别为 0 .39± 0 .32和 0 .17± 0 .15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单因素分析表明 ,血压值、治疗与否、危险度分级等不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 ,而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端粒酶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负相关。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PHA及CD3单抗可使培养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且与细胞计数正相关。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上调 ,高血压病的有无 ,是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 ,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病程长短负相关 ;(2 )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增殖 (有丝分裂原刺激 )及免疫活化途径使端粒酶活性激活。 (3)端粒酶是理想的细胞增殖的分子水平标志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10.
刘金龙  邬淑雁  刘丽红  于爱军  张学军  孙志德 《重庆医学》2011,40(35):3582-3583,3586
目的探讨外周血生存素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T-PCR-ELISA)方法检测95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的表达,比较其是否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果 35例(36.8%)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表达阳性。肿瘤高、中分化及低、未分化生存素mR-NA表达率分别为31.0%、45.0%。浸润深度达浆膜层者外周血生存素mRNA表达率(44.0%)高于侵及黏膜下层及肌层的表达率(20.0%),淋巴结有转移者外周血表达率为4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19.4%)。结论生存素mRNA在外周血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表达在膀胱上皮肿瘤诊断、术后复发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 ELISA法检测 33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以及 5例正常对照者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33例膀胱上皮细胞肿瘤患者中30例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 ,阳性率为 90 .91% ,5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 ,统计学差别极显著 (P <0 .0 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无关联。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 ,对早期诊断膀胱上皮肿瘤和疗效预后判断是高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 (AFP)mRNA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 6 44 .6± 9490 5 .4copies/μgRNA ,其中 2 9例为阳性 ;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患者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mRNA的表达。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密切相关 ,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 ,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端粒酶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测定恶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患者34例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对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达77.1%和47.1%.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因而检测外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38例HBV相关性HCC、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及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nSOD和HSP27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HBV相关性HCC与LC、CHB及健康对照比较,MnSOD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BMC中HSP27表达明显增高(P<0.01),两者成负相关.结论 MnSOD及HSP27可能成为HBV相关性HCC早期诊断、癌变机制、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骨髓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并验证其抑制功能,同时检测外周血MDSCs水平。方法  收集2014年3月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HCC患者60例、慢性肝炎患者25例和健康人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HCC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的MDSCs水平,分析MDSCs在HCC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并评价MDSCs在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中的差异。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HCC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与肿瘤包膜、微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5)。同时MDSCs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功能。结论  术前外周血MDSCs水平有助于提示HCC患者的病理情况,为HCC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岚  黄聪武  高蕾  姜泊  南清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2,22(12):1099-1100,1103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揭示免疫生物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S-P一步法检测了30例健康成人和31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Ⅰ、Ⅱ的表达率以及生物治疗、化疗对表达率的影响.结果健康成人PBMC的TNFRⅠ、TNFR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54±8.51)%、(44.89±9.08)%;而肝癌患者分别为(28.35±9.09)%、(37.45±9.05)%,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01).12例肝癌患者用LAK细胞1×109加IL-220万U/d治疗,连续用6 d,其PBMC的TNFRⅠ阳性率明显升高[(42.86±9.02)%,P<0.001];TNFRⅡ表达略有升高,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生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苦参碱对肝癌细胞HepG2端粒酶活性调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松  左国庆  张燕  汤为学 《重庆医学》2008,37(3):291-292,295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苦参碱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作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具有抗HepG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苦参碱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端粒酶亚单位表达水平与人胰腺癌发生的关系,以及表达与端粒酶活性高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DNA测序等技术研究端粒酶亚单位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用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24例胰腺癌标本中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为83.3%,而癌旁组织为8.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hTERT mRNA的表达是人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关键性因素。hTR入TP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端粒酶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在胰腺癌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对端粒酶的反义寡核苷酸对喉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及对P53和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喉癌细胞P53和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 该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喉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此作用有序列特性性和浓度依赖性。40μM反义核苷酸抑制了喉癌细胞PC-NA的表达,而对P53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靶向于端粒酶的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喉癌细胞Hep-2PCN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