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常见链球菌代谢组学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血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代谢物图谱,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常见链球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在液体TPY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相同密度的血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菌悬液,用比浊法测定菌悬液密度,绘制生长曲线。取2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细菌的数据内部具有集中的聚类关系,该方法可以区分这2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在口腔链球菌的快速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牙周可疑致病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比较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核磁共振代谢图谱,探讨用代谢组学方法快速鉴定口腔细菌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在BHI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相同密度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采用比浊法绘制生长曲线。取3种细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3组数据各自有较为集中的类聚关系,可以区分这3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口腔细菌分类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常见致龋菌代谢组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致龋菌的鉴定,期望寻找一种能快速鉴定口腔致龋菌的方法。方法在改良TPY培养基中接种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用比浊法绘制生长曲线,选择两种细菌生长后4个时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两种细菌。结论代谢组学技术有望应用于口腔细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将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常见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的鉴定。方法在BHI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内氏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用比浊法测定菌液密度,绘制生长曲线,选择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核磁共振波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显示2组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可以区分2种放线菌。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有望应用于口腔放线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对生物体或细胞等所有小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新技术。这门新兴的学科凭借其整体论优势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地应用到了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等领域。下面就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细菌和真菌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链球菌和放线菌的胞外代谢物代谢组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口腔细菌的细胞外代谢产物,发掘各种细菌的特征性代谢谱图,探讨代谢组学在口腔细菌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取3组细菌生长对数后期培养液,行磁共振氢谱仪检测和主成分分析(PCA)及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鉴别各个细菌间的代谢产物。结果3组细菌的代谢产物明显不同,各自聚集、分布区域明显分开;PLS-DA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索srtA基因编码的转肽酶sortase A(SrtA)影响变异链球菌致龋性的机制。方法 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波谱(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野生型变异链球菌UA159与srtA基因缺陷型变异链球菌UA159的胞外代谢产物;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不同菌株之间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 大多数有差异性的代谢产物是未知的,可识别的差异性代谢产物有亮氨酸和缬氨酸(δ 0.92×10-6~1.20×10-6)、乳酸(δ 1.28×10-6)、酮戊二酸(δ 3.00×10-6)、甘氨酸(δ 3.60×10-6)。结论 在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代谢产物数据库的基础上,1H NMR代谢组学可用于龋病病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将基于氢谱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口腔耐药和非耐药口腔鳞癌Tca8113的鉴定。方法: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药物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多药耐药现象相关蛋白P-gp的表达情况;收集胞外代谢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显示耐药细胞和非耐药细胞数据内部有集中的聚类关系,基于氢谱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区分耐药和非耐药的Tca8113。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在产生耐药性的口腔癌细胞的快速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光磊  罗洪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9):801-803,807
目的:通过检测贵州地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27例非综合征唇腭裂患者和26例正常人的血浆,采用核磁共振氢谱(H1-NMR)检测血浆代谢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鉴别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产物有明显不同,两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布区域明显分开。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代谢存在差异,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分别为天门冬素(Asparagine)、门东氨酸(Aspartic acid)、肌酐(Creatinine)、脯氨酸(Proline)、胆碱(Choline)、酪氨酸(Tyrosine)。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产物以天门冬素、门东氨酸及酪氨酸为主,而正常人血浆代谢产物则以胆碱、肌酐及脯氨酸为主。结论:贵州地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发生变化,同时该技术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3种假丝酵母菌的磁共振代谢物图谱,探讨用代谢组学方法快速鉴定口腔黏膜致病菌的可行性。方法 在沙保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10231、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 13803和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 15126,绘制生长曲线,选择3种菌生长稳定期的培养液检测其磁共振图谱,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显示:每两种细菌在主成分得分图中有组间分散、组内聚集的特点,可以区分不同的假丝酵母菌。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口腔细菌快速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代谢组学主要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下面就当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中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在生物体的生理变化、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基于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使用维生素B12后,阻抑本已诱发的唇腭裂发育早期过程的变化,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怀孕17.5 d的C57BL/6J雌鼠,分别是仅注射维生素B12的孕鼠和注射维生素B12后再注射过量地塞米松引起腭裂的孕鼠,处理动物的血浆样本,并且观察B12对腭裂产生率的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浆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确定代谢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根据2组腭裂是否发生,PCA得分散点图产生了显著的差别。结论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可以深入探索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并且为以后研究维生素B12的代谢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单侧咀嚼的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 ,探索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 ,对 10名健康志愿者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左侧咀嚼运动时不同个体之间脑激活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脑激活区包括 :右侧运动前区、右侧岛叶、右侧前额叶皮层、左侧中央前回、左右侧枕叶。结论 :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可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单侧咀嚼的大脑皮层调控可能具有对侧半球优势。脑激活区在单侧咀嚼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A variety of Gram-positive plaque bacteria can trigger lysosomal enzyme release from rabbit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s) in vitro. This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agocytic activity by PMNs and lysosome release to Streptococcus mutons 6715, Streptococcus sanguis G9B, and Actinomyces viscosus T14. PMN phagocytic activity was quantitated by determining the percentage of cells showing evidence of phagocytosis (phagocytic index) and the number of bacteria within the PMNs (avidity index). High phagocytic activity was accompanied by vigorous PMN lysosomal enzyme releas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PMNs exhibited low phagocytic activity lysosomal enzyme release was minimal. For example, Streptococcus mutans grown in brain-heart infusion broth did not induce significant lysosome release or demonstrable phagocytic activity by PMNs. In contrast, Strep. mutans grown in BHI containing sucrose or pre-incubated with anti-Strep. mutans antibodies acted as potent triggers of lysosome release and PMN phagocytosi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various species of oral Gram-positive bacteria trigger different responses from PMNs and that phagocytic activity of PMNs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ability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to stimulate lysosomal enzyme 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