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2010年连续6年在临湘市双洲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及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逐年下降,但2010年活螺密度较2009年有所上升,且耕牛感染率仍维持在3%~5%之间。提示应在现有药物灭螺及传染源控制等措施上,结合环境改造,实施综合治理,以从根本上降低降低疫情。  相似文献   

2.
2006年江苏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省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常住居民总感染率为0.15%,流动人口感染率为2.74%。7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4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1个监测点发现粪检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82%和3.19%。结论监测区疫情较2005年有所下降,但流动人群和局部区域的家畜感染率仍较高,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以更有效地降低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5-2010年对扬中市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石城村疫情监测显示,6年钉螺面积均为16.43hm^2,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2007年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81%、0.98%、0.29%、0.28%、0.47%和0.51%;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居民感染率0。连续6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未查出晚期血吸虫病人和血吸虫感染病畜。结果提示,扬中市国家级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依然存在,需进一步加强江滩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择镇江市扬中市石城村和丹徒区三洲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石城村和三洲村监测点活螺平均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面积、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较2005年下降了98.4%、0、0、71.8%和70.4%、100%、100%、81.5%,2个监测点连续6年均未发现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结论 镇江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畜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钉螺面积变化不大,下一步应加强江滩有螺环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扬州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选择扬州市邗江区沿江村和仪征市长江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监测,分析疫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监测显示扬州市国家级监测点螺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有螺面积比2005年下降69.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扬州市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选择扬州市邗江区沿江村和仪征市长江村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05~2010年开展螺情、病情等纵向监测,分析疫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监测显示扬州市国家级监测点螺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0年有螺面积比2005年下降69.08%,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100%;人群病情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未发现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未发现家畜感染.结论 扬州市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江滩的综合治理和传染源的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2005-2009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扬中市石城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扬中市监测点螺情、病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钉螺依然存在,江滩综合治理、传染源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2000-2002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建立3年来的疫情变化态势。方法 建立12个疫情监测点,按《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规定的方法,每年开展螺情及病情等纵向监测。结果 全省大部分监测区螺情回升,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快速增长;耕牛感染率下降,传染源趋于多样化;居民感染率较低且相对稳定,但存在发生重大疫情的可能。结论 现有控制措施的力度虽能减缓疫情的发展速度,但难以阻断疫情的发展趋势。必须更深入地研究新的疫情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特点的更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态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5-2014年选择云南省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2015-2016年选择全省全部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照全国统一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以及野粪和螺情等调查。结果 2005-2016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40%~25.4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检阳性者以30~60岁和农民职业人群为主;粪检阳性率为0~6.59%,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67%。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25.00%,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10.29%,主要感染畜种为黄牛、水牛、狗、马属动物和猪。共调查各类野粪1 642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共查出有螺面积753.97 hm2,活螺密度0.013 9~0.631 5只/0.1 m2,共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64只。监测期间监测点有螺环境的灭螺覆盖率达100%,化疗血吸虫病人161例、病畜269头(只)。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今后仍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以期尽早达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05-2010年邗江区沿江村血吸虫病监测点内螺情、 病情均明显下降, 但仍需加强渔船民等重点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按照平坝、 丘陵、 山区3种山丘亚型, 选择9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05-2010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 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 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结果 2005-2010年9个监测点钉螺总面积从351 853 m2 下降到 128 285 m2 , 活螺密度从0.70只/0.1 m2 下降到0.21只/0.1 m2 , 钉螺感染率从0.06%下降到0, 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2005-2010年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19.41%下降到7.62%,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1.93%下降到0.10%,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4.50%下降到1.02%。 结论 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 但局部地区仍有小幅波动, 应加强巩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1.01%,耕牛感染率为1.14%,活螺平均密度为0.50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08%。结论与2009年相比,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仍不稳定且容易反复,需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加强耕牛管理以及查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综合分析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一步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规律。方法在全国选择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整理分析人畜病情、螺情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结果。结果2005-2007年监测点总的居民感染率下降54.90%,年均下降18.30%;居民感染率〉5%的村数逐年减少,至2007年已无〉5%的监测点;连续3年所有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均下降;不同年龄组感染率高峰2005年出现在30-50岁组,2007年逐渐后移到50-60岁组。3年来家畜感染率下降了69.22%,其中黄牛和水牛感染率下降明显。有螺面积3年间压缩了8.84%,感染性钉螺面积压缩了53.23%。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均逐年下降,但钉螺感染率3年间有反复。结论2005-2007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牛感染率及螺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05-2010年阳新县新湖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显示,监测区居民和家畜感染率已分别从4.56%和28.33%降至1.19%和1.67%,已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但疫情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因地制宜地采取传染源控制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进一步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2005~2008年全国80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国80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了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汇总整理所有监测数据,分析2005~2008年的监测结果。结果2005~2008年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由2005年的2.03%下降至2008年的0.67%,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湖沼型流行区显著高于山丘型;职业性疫水接触人群,如农民、渔民和船民均显著高于非职业性疫水接触人群。全国80个监测点家畜存栏主要为牛、羊和猪,分别占50.36%、13.72%和11.53%;家畜敞放仍是饲养的主要方式,其中在有螺地带敞放率为43.99%,圈养率仅为5.13%。2005~2008年,全国9个省(市)79个监测点查出有螺面积,湖沼型占91.96%,山丘和水网型分别占7.74%和0.30%;感染性钉螺面积中湖沼型占98.70%,山丘占1.30%,水网型地区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和活螺密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湖沼型地区4年间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不明显。结论2005~2008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家畜和钉螺感染率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家畜存栏数和感染性钉螺面积等反映传染源控制效果较敏感的一些技术指标未见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传染源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家畜存栏数和感染性钉螺,以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6.
2005-2010年新建县曹会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显示,监测区居民和家畜感染率已分别降至3%和5%以下,但疫情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因地制宜地采取传染源控制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全省8个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监测点的居民感染率0.10%,家畜感染率为0.90%,感染性螺平均密度0.0022只/0.1m2。结论近三年监测点人与家畜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渔民感染率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感染性钉螺面积增多和密度增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