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临床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奈达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42例顺铂胸腔注入治疗,38例在顺铂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胸腔注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临床有效率为85.24%,高于单药顺铂组的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4.47%,稍高于单药组的1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犯胸膜或原发于胸膜本身恶性肿瘤引起的常见并发症,胸腔积液的出现往往为晚期肿瘤表现。目前大多采用腔内局部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生的作用,临床应用以静脉辅助化疗多见,胸腔内局部治疗尚未广泛应用。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卡铂胸腔内注药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胸腔内注入卡铂400 mg,治疗组33例胸腔内注入卡铂400 mg和恩度60 mg,1次/周,共2次。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64%,疾病控制率为78.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4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发热等不良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注射恩度联合卡铂治疗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卡铂,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恩度联合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超锋  王模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39-204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和胸腔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胸腔积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RRM1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RR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EA、CYFRA21-1、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EA、CYFRA21-1、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确切,能够减少胸腔积液,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凝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三联组患者(n=50)采用血凝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二联组患者(n=40)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评估血清VEGF水平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变化情况;术后常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三联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高于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且在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治疗第14天、治疗后7 d和治疗后14 d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二联组,三联组治疗后7 d和治疗后14 d的Karnofsky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水后,给予胸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20mg,每周腔内注射药物2次,连续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0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1%。72%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纯用顺铂治疗,观察组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治疗肺癌胸腔积液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癌胸腔积液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留置性导管充分引流及胸腔内注入免疫调节剂白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3月随机选取MPE病人18例,行留置性导管抽液后,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观察疗效。结果:有效1例,部分有效11例,缓解率66.67%,无效6例。结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采用留置性导管充分引流及胸腔内注射重组白介素2,有一定疗效,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非小细胞肺癌22例、乳腺癌14例),应用顺铂胸腔灌注给药(单药组),其中16例患者同时接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联合组),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较单药顺铂提高,安全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化疗治疗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46例合并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先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20~30)万U(5000U/kg)融化包裹及分隔纤维组织,使胸水引流顺畅,尽可能放尽胸水后行胸腔内化疗。结果:46例患者胸腔注入尿激酶后均能使胸水通畅,干净,及时胸腔内化疗,继而全身化疗;治疗后CR(完全缓解)31例,PR(部分缓解)10例,NC(无效)5例;胸水控制总有效率89.13%。CR病人住院期控制胸水平均时间为37d;平均完全缓解期为11.7个月。所有患者对尿激酶胸腔注射有良好耐受性。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化疗治疗多房性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方法简便,较常规胸穿减少了穿刺次数,减少了患者痛苦及治疗经费;此法胸水控制完全缓解率高,控制胸水时间短;与常规胸穿相比患者胸膜肥厚粘连程度轻,肺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与榄香烯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选取本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榄香烯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QOL)和Karnofsky评分、6个月TTP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R显著增高,DCR无显著改善,QOL和Karnofsky评分均显著改善,中位TTP显著延长;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果说明,榄香烯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优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结合顺铂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10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顺铂行胸腔内化疗。结果治疗后近期疗效:CR38例(38%),PR45例(45%),NC17例(17%).总有效率(CR+PR)8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顺伯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导管持续引流联合鸦胆子油乳、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1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留置导管排尽胸水后,治疗组予鸦胆子油乳100ml+顺铂40mg/m2胸腔内注入;对照组予顺铂40mg/m2胸腔内注入。根据胸水情况,5~7d治疗1次,共4次,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化疗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持续引流联合鸦胆子油乳、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引流管联合注入沙培林、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胸腔内留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间断胸腔穿刺抽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置引流管联合注入沙培林、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胸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恩度局部应用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肺癌患者应用恩度胸腔热灌注给药(单药组),尽可能抽出胸腔内积液,缓慢注入恩度30 mg进行热疗,2次/周,每次60~90 min,治疗2~3周,待胸水量稳定后每周1次维持治疗.其中25例患者同时接受恩度联合足叶乙甙(VP-16)胸腔局部热灌注治疗(联合组).每21天为1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1例,进展(PD)8例,客观有效率为52.5%,疾病控制率为80%.联合组客观有效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25例,占62.5%.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 恩度胸腔热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减轻临床症状.恩度与VP-16联合局部治疗可能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不增加VP-16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p53基因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恶性胸水患者均行胸腔穿刺彻底引流后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灌注rAd—p53,用量为1×1012VP×2支,4周后根据胸水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4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达86.7%(39/45)。达到CR的20例病人中,有16例病人胸水在3个月内没有再出现。各肿瘤病种之间没有差异。所有患者主要副反应为自限性发热,体温在37.5℃~39.1℃之间,12h~24h后均可自行恢复正常。结论rAd-p53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8.
双路化疗免疫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观察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42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1例。两组均予以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第15天开始尽量排净胸水,观察组予以胸腔内注射IL-2,每3d1次,连续4次;对照组仅间断放胸水以缓解症状,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胸水中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1个月后观察胸水缓解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有效率达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水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在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同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利水方联合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方法:病理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60例,经胸腔插管引流术排尽胸液后,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并加服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3d后重复1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病变进展率2.9%,较对照组50.0%、26.5%差异有显著性(P<0.05)。Kamofshky的评分>7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0.5、1、1.5、2年的生存率为94.12%、67.65%、55.88%、8.8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92%、34.62%、19.23%、3.85%,其中0.5、1.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健脾利水方联合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低,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