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11例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其中7例经病理证实,男4例,女7例,年龄9~62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性背部疼痛、肢体疼痛、感觉、运动障碍.MR扫描行矢状位T_1WI、T_2WI,横轴位T_2WI,冠状位T_1WI,增强扫描6例.结果 9例病灶为单发,2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颈段脊髓内8个、胸段脊髓内5个.11个病灶呈类圆形、卵圆形,2个病灶呈梭形.病灶均呈稍长T_1、长T_2信号,其中1个卵圆形病灶、2个梭形病灶内见点条状稍短T_1、短T_2信号分隔,周边均绕以形态不一的短T_2信号环,1个病灶周围有稍长T_1、长T_2信号水肿.6例增强检查,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4例病灶显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MR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MRI资料,重点分析其部位、生长范围、MRI信号特点.结果 5例椎管内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单个病灶4例,2个病灶1例,共6个病灶.病灶位于颈段、胸段、胸腰段各2个.病灶位于脊髓圆锥部髓内1个,髓外硬膜下5个,未向椎管外生长.肿瘤呈团块状或长梭形.髓内病灶为短T1、长T2信号,5个硬膜下病灶为不同程度短T1、短T2及等T2信号,其中3个病灶为显著的T1聊高信号、T2WI低信号,信号基本均匀,增强扫描见强化.结论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具有典型MRI信号特点,术前有可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SPECT CT双探头符合线路衰减和非衰减校正技术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SPEC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 ,经衰减和非衰减校正测量病灶的靶与本底 (L B)比值。结果 ①衰减校正检出恶性病变 4 1例 (5 6个病灶 )、良性病变 7例 (11个病灶 ) ;非衰减校正检出的良恶性病变部位和数量与衰减校正一致。②经衰减校正检出的 5 6个恶性病灶L B比值为 2 4 .0 7~ 1.39,平均 5 .2 0± 4 .2 8,其中 <2 .0为 8个 ,2 .0~ 2 .5为 7个 ,>2 .5为 4 1个 ;良性病灶 11个 ,L B比值为 2 0 .1~ 1.4 8,平均 5 .6 1± 4 .79,其中 <2 .0为 2个 ,2 .0~ 2 .5为 2个 ,>2 .5为 7个。③经衰减校正良恶性病灶L B比值平均为 5 .2 8± 3.5 1,非衰减校正为 3.2 2± 2 .0 0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且呈正相关 (r =0 .77,P <0 .0 1)。结论 1 8F FDGSPEC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中衰减和非衰减校正对检出病灶数量和定位无明显区别 ,但前者图像明显好于后者。仅据L B比值判断良恶性病变不可靠。  相似文献   

4.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9例单发,1例单侧3个病灶.病灶位于浅叶者10个,2个病灶跨深浅两叶.病灶最大径均<3 cm,其中<1 cm者4个,1~2 cm者5个,>2 cm者3个.所有的病灶边界均清楚;病灶边缘光整者11个,不光整者1个.病灶内密度均匀者3个,其中2个见于<1 cm的病灶;病灶中央囊变者共9个,其中5个病灶囊变区>50%.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强化幅度≥40 HU.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某些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肉芽肿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肉芽肿的临床和MRI资料,重点分析MRI表现.结果 11例患者,7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共25个病灶,其中20个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平扫检查,呈不规则片状13个、结节状11个、环状1个;20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欠清;25个周边均见水肿带,22个水肿明显.增强检查均明显强化,呈环状13个、结节状12个.T1WI呈高信号2个、等信号5个、低信号11个、高低混杂信号7个;T2WI呈高/稍高信号12个、等信号3个、低信号3个、高低混杂信号7个.DWI,12个结节状强化病灶中呈高/稍高信号8个、等信号2个、低信号1个、高低混杂信号1个;13个环状强化病灶,其中壁呈高信号9个、等信号1个、低信号3个,平均ADC值12.28×10-4 mm2/s;病灶中心呈高信号5个、等信号1个、低信号6个、高低混杂信号1个,平均ADC值6.94×10-4 mm2/s.1例行波谱检查,可见Glx峰明显增高,NAA峰降低,Cho峰无增高.结论 颅内肉芽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平扫和动态增强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NN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及强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另1例有2个病灶.平扫T1WI及T2WI各发现15和14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6个病灶.14个病灶最大径≤3 cm.平扫T1WI病灶呈低信号5个,略低信号9个,1个呈等信号伴有周边低信号包膜及内部点状低信号.在T2WI病灶呈高信号5个,略高信号4个,略低信号3个,明显低信号2个,其中2个病灶内见点状或细线样极高信号.16例在增强扫描后各期均呈低信号,尤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12个病灶形状不规则,4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强后病灶内部均未见强化,3个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细环状轻度强化的包膜.结论 SNN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5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资料与方法 按照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模拟布源,在螺旋CT导引下局部麻醉进行125Ⅰ植入,术后1、2、6、12个月随访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7例顺利完成植入手术,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7例21个病灶中,18个病灶布源满意,满意率85.71%(18/21),5例完全缓解;10例12个病灶部分缓解;稳定2例4个病灶.总有效率80.95%(17/21).随访2~52个月,5例于半年后失访,2例分别于植入术后7、10个月死亡.另10例中,2例刚植入术后2个月,其他生存1年8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1例,1例已超过52个月.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对肝脏恶性肿瘤有较好局部控制率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颅内黑色素瘤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黑色素瘤的MRI表现.结果 11例颅内黑色素瘤,共15个病灶,有14个位于幕上,10个病灶伴有出血,4个病灶局部囊变,大部分病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颅内黑色素瘤MRI信号表现为:8个病灶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3个病灶以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表现为主的混杂信号,2个病灶以等T1、等T2为主的混杂信号,2个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颅内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对于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MRI表现无明显特征,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20个卵巢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CT表现特点.结果 18例20个卵巢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颗粒细胞瘤10例11个,内胚窦瘤5例6个,未成熟畸胎瘤2例2个,无性细胞瘤1例1个.11个颗粒细胞瘤中以实性为主8个,囊性1个,囊实性2个.6个内胚窦瘤均呈囊实性,中心有大片囊变坏死区,增强后病灶内部及周边见数量不等血管样影.2例2个未成熟畸胎瘤呈囊实性,内见多发斑块状、斑点状钙化.无性细胞瘤1例呈囊实性分叶状肿块.结论 卵巢原发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不同序列在诊断早期脊椎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TIR)、梯度回波(GRE)序列二维多回波聚合(Me-2D).结果:25例均发现脊柱转移瘤病灶,共73个椎体和45个附件受累.椎体的异常在各序列图像显示情况不同,T1WI显示73个异常椎体,T2WI显示55个,STIR显示69个,Me-2D显示73个.在T1WI序列图像有24个椎体表现为弥漫性异常信号,49个椎体局部信号异常.Me-2D序列显示椎体局部受累病灶边缘及骨小梁结构清晰.结论:SE T1WI,TSE T2WI及GRE Me-2D序列结合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椎体受累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慢中子直接轰击NiTi合金支架 ,使其获得低放射活性 (2 .3μCi) ,将其置入正常兔腹主动脉 ,研究其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对邻近脏器和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 将 4 4只兔随机分为放射性及非放射性组 ,分别于支架置入后 2周、1个月和 3个月处死动物 ,大体及血管造影观察支架处血管情况 ,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新生内膜的厚度和成分 ,扫描电镜观察新生内膜内皮化免疫组化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TUNEL法 (3’末端标记法 )测细胞凋亡 ,生化法测肝功、肾功 ,骨穿涂片观察骨髓象。结果 ①所有动物支架处血管均无明显狭窄 ;②新生内膜厚度在放射性支架 2周、1个月及 3个月分别为 (4 16 .6±95 .1) μm、(36 6 .6± 90 .1) μm、(2 0 5 .7± 71.3) μm ,均明显低于非放射性支架 (5 2 3.4± 81.4 ) μm、(4 39.3±6 9 .2 ) μm、(30 1.7± 10 1.1) μm ;放射性组 2周时新生内膜成分主要为纤维组织、红细胞、SMCs ,偶有炎细胞浸润 ,放射性组SMCs在 1个月和 3个月时明显少于非放射组 ;③PCNA在放射性支架 2周、1个月及 3个月分别为 4 .33%± 1.6 2 %、3.86 %± 1.11%、0 .2 9%± 0 .2 0 %均明显低于非放射性支架 6 .0 6 %± 1.14 %、5 .2 6 %± 1.31%、3.2 6 %± 1.0 4 % ;④放射性支架组SMCs凋亡在 2周和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致椎体压缩骨折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椎体压缩骨折的MR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阅读病理或临床证实的50例骨质疏松和50例脊椎转移瘤椎体压缩骨折(均伴异常信号)的MRI片,并分析、记录和比较各种征象.结果 105个骨质疏松压缩椎体,10个椎体后缘上或下部尖角状轻度突出.39个椎体角前和(或)后突出.34个椎体T2WI或T2WI FS见前后走行为主或伴有分叉的低信号、高信号或并行的高低信号线.62个转移瘤压缩椎体,54个椎体前和 (或)后缘弧形膨隆,48个椎体中部前后径增大超 过2 mm.15个椎体T2WI或T2WI FS见圆弧状低信号、高信号或并行的高低信号线,25个椎体内T2WI FS伴有多发散在斑点状更高信号.36个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受累,26个伴受累椎弓根膨大,20个伴椎弓峡部后方附件受累.横轴位图像显示16个椎体前侧缘最大厚度超过5 mm异常软组织影.所有所列征象出现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椎体压缩骨折MR上存在多种征象差别,据此可对多数病人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30岁.以慢性头痛2个月,逐渐加重伴右侧听力下降1个月为主诉人院.于2个月前无诱因逐渐出现头痛,为胀痛,可忍受,右侧为重,时有发作,无恶心、呕吐,近1个月头痛加重,体检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2*WI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序列(包括T1WI、T2WI、T2-FLAIR、DWI)和T2*WI检查.根据梗死横断位最大层面面积>3.0 cm2、1.5~3.0 cm2之间、<1.5 cm2分为大梗死组、小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对常规MR序列与T2*WI在各组患者HT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梗死组32例,小梗死组28例,腔隙性梗死组22例.T2*WI共检出HT 22例,其中大梗死组中18例,小梗死组中4例,腔隙性梗死组中未检出.对大梗死组与小梗死组HT的发病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22例HT中T2*WI共检出52个出血灶,而常规序列检出其中11例共29个出血灶.其中大梗死组中T2*WI 检出40个病灶,常规序列检出其中10例27个病灶;小梗死组中T2*WI检出 12个病灶,常规序列检出其中1例2个病灶.将以上2种方法对HT病灶的检测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WI诊断急性脑梗死HT比常规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滑膜肉瘤的临床和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发生在下肢的6例原发和7例复发滑膜肉瘤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首次就诊时平均年龄38.6岁.13例患者共有15个病灶,4个位于大腿,4个位于足部(包括踝关节),4个位于腹股沟区、2个位于腘窝,1个发生于臀部.在CT图像上2个表现为多结节状,8个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个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4个破坏邻近骨质,5个接触邻近骨但未对其破坏.3个病灶边缘清楚,12个病灶部分或全部边缘不清.所有病灶平扫密度均稍低于邻近肌肉或对侧相同部位软组织密度,其中8个病灶密度均匀,5个密度不均,2个呈囊性.增强后8个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4个不均匀轻度强化,1个轻度均匀强化,2个囊性病灶分隔及边缘强化.结论 下肢滑膜肉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Kappa统计量评价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方法 检查100例腰腿痛患者的300个椎体.采用3.0 T MR扫描仪,脊柱表而线圈,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行腰椎矢状面T1WI及T2WI、横轴面T2W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有及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对其中50例患者的L3~4、L4~5、I5~S1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进行2次评价;再由此2名医师在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共同对其中52例患者的156个腰椎间盘进行评价.应用Kappa统计量评价2名医师前后2次的诊断结果及其对相同病例诊断结果的一敛性.结果 甲乙2名放射科医师前后2次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椎间盘数量分别为114和109个,不相符合的椎间盘数量分别为36和41个,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Kappa值分别为0.60±O.06和0.57±0.06.在有临床资料的情况下,腰椎间盘膨出的诊断较前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0个和31个.在没有临床资料的情况下,2名放射科医师之间的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椎间盘数量为77个,不相符合者为79个,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为弱(Kappa=0.24±0.06).在有无临床资料的情况下,最大的诊断差异出现在对正常和膨出的腰椎间盘的鉴别上,2名医师2次诊断膨出的差异分别达20和30个,分别占各自总不符合率的55.6%(20/36)和73.2%(30/41);2名医师对156个椎间盘诊断膨出与正常的差异达56个,为总不符合率的70.9%(56/79).结论对腰椎间盘膨出判断的不一致是造成同一医师2次诊断结果和2名医师之间诊断结果Kappa值低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螺旋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螺旋CT表现. 结果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共有35个.单纯囊性瘤体4个.卵巢实质包绕肿块6个,卵巢静脉征24个.肿瘤内有脂肪密度影31个,伴脂液平面4个.瘤体内局灶性头结节15个,浮球征3个,瘤体囊壁钙化15个,囊内牙齿、钙化、骨骼18个,瘤体内软组织密度3个,瘤体破裂2个,瘤体扭转2个,恶变1个. 结论 螺旋CT有助于诊断大多数典型卵巢成熟畸胎瘤.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0岁.以"双足麻木1年余,头、胸、臀部隐痛6个月余"为主诉入院.体检:皮肤黏膜无瘀血,巩膜无黄染.胸骨、臀部压痛不明显.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椎体病变穿刺呈骨髓造血图像,可见少许死骨组织.血清蛋白电泳:α2与β出现弥散区带,提示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肋骨X线片示多个高密度结节影(图1).腰椎及骨盆CT片示多个高密度结节散在分布(图2、3).颈椎及胸椎MRI 示椎体内多个圆形长T1、短T2信号结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MR表现及MRI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 共54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行MRI平扫、增强资料,对比治疗前后肌瘤的MRI信号、体积及强化程度变化.结果 HIFU术后1月,38个肌瘤为稍短TIWI短T2WI信号,7个为等T1WI稍长/短混杂T2WI信号,9个为稍短/长T1WI短T2WI信号.术后3个月及6个月,7个肌瘤T2WI信号进一步降低且坏死范围有所扩大,余47个肌瘤信号与1月相比无明显变化.增强扫描47个肌瘤尤明显强化,7个术后以稍长T2WI为主混杂信号的肌瘤轻度不均匀强化,正常子宫肌层强化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4个肌瘤HIFU术前平均体积为57.2 cm3,术后6个月平均体积为50.9 cm3,体积总缩小率为11%(t=2.56,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MRI能有效观察子宫肌瘤HIFU治疗前后信号、血供和大小改变,是HIFU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