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各部位发生血管角化瘤的报道甚多,而外阴血管角化瘤则很少见,因而认识不足,临床上易与痣、血管瘤、疣及黑色素瘤混淆。此瘤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告。本文5例外阴血管角化瘤活检前无一例确诊,因此有必要提高识别此瘤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1973年3月~1986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外阴血管角化瘤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病理诊断采用Imperial(1967)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5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外阴病变石蜡标本的KLF5表达水平,包括19例外阴正常组织、1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26例外阴鳞癌,分析KLF5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由外阴正常组织向上皮内瘤变的进展过程中,KLF5的表达量是逐步增加的。KLF5在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外阴正常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的外阴鳞癌组织中KLF5表达量不同(P<0.05)。KLF5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是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转录因子KLF5在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KLF5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外皮瘤少见,国内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外阴血管外皮瘤。结合国内文献对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发现外阴肿块2年余,无痛性渐增大,2002年5月5日在外院行肿块部分切除术。2002年7月8日再次入院行二次手术。术中见右侧大阴唇下段有一直径6cm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周围见丰富的血管,组织呈灰褐色,遂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外阴血管外皮瘤。2小结血管外皮瘤是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身体部位,但常以下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至2019年诊断的5例AM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等。结果:5例患者均为生育期女性,肿瘤位于外阴,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征性表现。镜下肿瘤边界清楚,并见大量的小到中等的薄壁血管。瘤组织由交替分布的细胞密集区和疏松区组成,密集区瘤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成束或链状排列;疏松区瘤组织弥散于黏液背景中。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Desmin、Vimentin、ER、PR,不表达CD31、CD34、S100、CKPan,1例表达SMA。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生育期的女性外阴,主要依据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来明确诊断,首选手术切除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ZH2与VEGF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外阴鳞癌患者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II-III)和10例外阴癌病灶外正常组织中的EZH2与VEGF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外阴鳞癌组织中EZH2与VEGF的阳性率均高于VIN II-III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ZH2与VEGF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ZH2与VEGF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ZH2与VEGF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镜下观察。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直径小于5 cm,瘤细胞呈梭形或较肥胖呈上皮样,形成围绕血管的富于细胞区及细胞稀少区。免疫组织化学示Vimentin,desmin,ER,PR,SMA阳性或部分阳性。结论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eclin1蛋白在50例外阴鳞癌、 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T-PCR的方法检测25例外阴鳞癌、13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Beclin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正常外阴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86.6%、90.0%,Beclin1蛋白在外阴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eclin1 mRNA在外阴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18±0.031),显著低于外阴上皮内瘤变(0.634±0.037)及正常外阴组织(0.702±0.042).Beclin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Beclin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正确诊治VIN具有重要意义.由于1986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对VIN的分类存在诸多问题,2004年ISSVD采用了新的分类系统,将VIN分为2类病变:普通型和分化型.疣样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基底层区或基底层旁区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胞浆极少;基底细胞样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表皮由外形较一致的未分化的不典型基底样细胞构成;分化型VIN主要病理特征有在分化完全的外阴上皮细胞背景中出现不典型细胞,基底层及基底层旁具有过早角化的鳞状细胞、角化不全细胞,表皮突中可出现角化珠样改变.VIN的诊断必须根据活检病理检查才能明确.VIN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以手术为主,选用治疗方法时需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女性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angiomyofi-broblastoma,AMF)是发生于外阴皮肤软组织的极少见肿瘤。 1 992年由 Fletcher首先报道 [1] ,至今国内文献报道不足 2 0例。AMF、Steep和 Rosai1 983年最早提出的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有相似之处 ,易被混淆 ,但各具不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作者报道 3例 ,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 ,旨在探讨其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征 ,及其诊治和预后。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 1 995~ 2 0 0 1年病理存档切片 ,经复阅 ,按文献标准 [2 ]确诊为 AMF3例 ,免疫组化采用S- P…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AKT和p62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明确二者与外阴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盛京医院外阴鳞癌(VSCC)40例石蜡包埋组织作为实验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0例、正常外阴皮肤10例石蜡包埋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KT和p62蛋白在外阴鳞癌、VIN和外阴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KT、p62与VSCC 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外阴皮肤相比,AKT和p62蛋白在VIN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在VSCC 组织中的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与VS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AKT和p62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自噬相关蛋白AKT和p62在VSCC中表达增加,与VS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二者的表达改变与VSCC的发生和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佟欣  贾琳  欧阳玲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592-159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外阴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外阴鳞癌组织、60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标本中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TGF-β1在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在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外阴皮肤组的TGF-β1表达阳性率高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及外阴鳞状细胞癌组,与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外阴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TGF-β1的表达与外阴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TGF-β1的表达可能与外阴癌变的过程有关,与外阴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2.
角化棘皮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棘皮瘤 (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表皮肿瘤 ,由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多样 ,常与皮肤其他肿瘤混淆。我们收集 2 3例KA ,无一例临床诊断本病。为了进一步认识和鉴别 ,本文对 2 3例KA进行回顾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其中 10例有随访。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在本院 1983~ 2 0 0 0年间皮肤活组织检查标本中 ,收集临床和病理组织学均确诊为KA的标本 2 3例。全部组织标本均用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E染色。2 结 果2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12例 (5 2 .1…  相似文献   

13.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 ,发病率甚低 ,国内报道甚少。因出现血管外皮瘤样区的软组织肿瘤甚多 ,病理诊断时常易发生混淆[1] 。本文报告 1例腹膜外原发性血管外皮瘤 ,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 ,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 6岁。因发现左下腹肿块半月余而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左下腹可扪及一鸡蛋大小肿块 ,质地中等 ,活动度差 ,有轻压痛 ;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殊 ,宫体前倾略大 ,左附件处触及一包块 ,如鸡蛋大小且与子宫不相连 ,活动受限 ;右附件无特殊。…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 ithelio id hem ang ioendo-theliom a,EHE)是一种起源于血管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为癌。本文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存档标本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5.
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肺部少见的其他生恶性肿瘤。方法 收集上海市胸科医院1985~1996年切肺手术证实的21例肺部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组术前均未确诊,部分病例甚至借助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检查得以确诊。其中肺部恶性淋巴瘤8例,平滑肌肉瘤4例,纤维肉瘤4例,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和癌肉瘤各1例。结论 对少见的肺部的发性恶性肿瘤术前前诊断较困难,部分病 列须在切除后借助特殊病理检查才能  相似文献   

16.
谈笑  陈昊 《实用癌症杂志》1995,10(3):198-198
11例老年人角化棘皮瘤临床病理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222002)谈笑,陈昊角化棘皮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自愈性表皮肿瘤,在组织学上,瘤细胞可有异型性变化。临床与病理诊断困难,易误诊为鳞癌。我们选择11例老年人典型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阴疣状癌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3例外阴疣状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例疣状外阴癌均为老年,均来自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早婚、早育、多产,3例都通过2次以上活检确诊。其中2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才确诊为外阴疣状癌,1例第二次活检确诊为外阴疣状癌,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外阴疣状癌临床过程长,远处转移较少,预后较好,临床可疑病例应尽早活检,临床检查与病理结果不相符时建议活检组织要够深,防止误诊。必要时可多次活检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角化型外阴鳞癌(vulvarsquamous cell carcinomas,VSCCs)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disor—ders,NNED)组织中DNA倍体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探讨异常增殖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和53例NNED组织细胞的DNA倍性,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9例正常外阴皮肤作对照。结果:从正常外阴皮肤、NNED、VIN到VSCCs组织,DNA指数(DNAindex,DI)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LI)呈逐渐增高趋势,P=0.00。VSCCs组织中,DI和LI显著高于VIN、NNED和对照组,P〈0.05。高分化癌患者的DI和LI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癌患者,P〈0.05。正常外阴皮肤未检测出DNA非整倍体,VSCCs的非整倍体率38.1%,显著高于NNED和正常外阴皮肤组,P〈0.05。在NNED中,非整倍体组的LI显著高于正常倍体组,P=0.00。结论:非整倍体出现导致遗传学不稳定可能是外阴良性疾病恶变的早期驱动力,检测NNED中的DNA倍性有助于判断其恶变潜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阴疣状癌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至今共收治3例外阴疣状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例疣状外阴癌均为老年,均来自经济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且早婚、早育、多产,3例都通过2次以上活检确诊.其中2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才确诊为外阴疣状癌,1例第二次活检确诊为外阴疣状癌,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外阴疣状癌临床过程长,远处转移较少,预后较好,临床可疑病例应尽早活检,临床检查与病理结果不相符时建议活检组织要够深,防止误诊.必要时可多次活检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曾勇  潘永海  吴成亮  邵选 《中国肿瘤》2008,17(6):545-546
[目的]探讨腹锈切带样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21例经病理确诊韧带样瘤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治疗采用手术广泛切除肿瘤。[结果]21例患者以年轻经产妇及有手术史者多见,因发现肿块就诊,彩超显示无包膜、实质性肿块,病理检查有特征性表现,行广泛切除术后复发5例,复发率23.81%。[结论]年轻经产妇及有于术史患者易患腹壁韧带样瘤,彩超有助于术前定位及明确浸润范围,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首选肿瘤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