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大鼠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及意义 ,采用TRAP结合液闪计数法定量测定了成年SD大鼠大肠粘膜、肺脏、肝脏、睾丸及附睾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 :这些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 ,其中睾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最高。说明大鼠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并可能与人类正常组织中的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SD大鼠睾丸组织内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TRAP—SYBR—Green染色法,对各年龄组健康雄性SD大鼠睾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结合光镜、电镜观察对端粒酶活性在不同年龄SD大鼠睾丸组织内的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出生后第1d直到第27个月,各年龄组雄性SD大鼠的睾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阳性率100%)。出生后第9~39d SD大鼠睾丸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A型精原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结论 SD大鼠睾丸组织中终生表达端粒酶活性,A型精原细胞作为雄性生殖系统的干细胞,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对于其增殖分化能力可能起着某种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中各种不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探讨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模成功后第4、6、8天应用TRAP-ELISA法对18例Walker-256荷瘤大鼠的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建模后第4、6、8天18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767±0.117)、(0.768±0.118)、(0.774±0.111),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389±0.263)、(0.492±0.253)、(0.584±0.239),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活性依次为(0.231±0.022)、(0.229±0.022)、(0.233±0.021).各时间点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不同生长时间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的生长,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第4天与第8天组间比较,P<0.05).结论:荷瘤大鼠Walker-256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水平是灵敏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活化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应用显微切割TRAP法对食管癌端粒酶活性进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Li C  Wu M  Liang Y  Xu L  Cai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9-4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癌中的变化,同时研究端粒酶活性与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TRAP-银染法对45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切缘的正常粘膜上皮进行定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上皮的端粒酶性阳性率为5%(2/40),非典型增生上皮为79.3%(23/29),癌组织为82.2%(37/45)。非典型增生上皮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上皮,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一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癌巢的端粒酶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组织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蛋白体,其自身含有RNA模板,能够维持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不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酶活性表达是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许多研究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受到端粒酶催化亚基(human telom-erese reverse transcfiptase,hTRT)表达的调控,hTRT、在多数恶性肿瘤中有高表达,而在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除胸腺、睾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的相关性。以及端粒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端粒酶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联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进行检测。共检测34例卵巢癌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例因其他岛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分析端粒酶活性与卵巢癌不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34例病理诊断证实的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5.29%。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酶活性阳性率为16.67%;2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卵巢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较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分别P〈0.001。P〈0.001),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间端粒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组织学类型、怨性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端粒酶表达在卵巢癌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Ⅲ、Ⅳ期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卵巢癌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端粒酶活性较无转移考明显增高(P〈0.05)。结论:检测卵巢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良;且有助于早期诊断井为恶性程度判断提供熏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价值.方法 TRAP-银染定性法测定90例不同种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为0%,结节状甲状腺肿为13.3%,甲状腺瘤为20%,乳头状腺癌为76.6%,滤泡状腺癌为86.6%,髓样癌为100%,未分化癌为100%.良恶性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间的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为甲状腺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食管癌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相关性。方法测定了47例食管癌标本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0例食管癌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约占83%。对照组20例正常食管组织,无1例阳性。邻近食管组织17例,3例阳性,约占176%。不同临床分期和癌分级所表现的端粒酶活性也不同。在所送检的淋巴结有转移的12例中,食管癌端粒酶活性均表现为阳性。结论食管癌病人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绝经后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酶PCR-TRAP ELISA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以波长为450nm的吸光度(A值)作为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指标.包括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组织2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组织5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15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采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子宫内膜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及A值分别为:正常子宫内膜50%,0.1915;子宫内膜增生症80%,0.2641;绝经后内膜0%,0.0446;子宫内膜腺癌85%,0.3636。不同组织类型子宫内膜端粒酶活性表达有统计学差别,以子宫内膜癌端粒酶活性表达最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可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皮肤肿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及PCR方法,检测28例皮肤肿瘤(包括良性、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15例正常皮肤中端粒酶表达仅为13.3%。28例皮肤肿瘤中有端粒酶表达的为82.1%,其中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癌前病变者。结论 端粒酶可能是皮肤肿瘤癌变中的一个早期事件,与皮肤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系,可以反映组织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80例喉部组织标本(32例喉癌、24例手术安全缘组织、24例喉部正常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喉癌及手术安全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3.8%、16.7%,而24例正常喉粘膜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喉癌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喉癌的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80例喉部组织标本(32例喉癌、24例手术安全缘组织、24例喉部正常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喉癌及手术安全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3.8%,16.7%,而24例正常喉粘膜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筛查子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PCR-TRAP方法检测 1 5例子宫颈癌组织标本和 8例正常的子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采用 PCR检测 1 5例宫颈癌组织和 8例正常的子宫颈组织 HPV感染。结果 :8份正常的子宫颈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活性 ,HPV阴性 ,1 5例宫颈癌组织中有 1 3例端粒酶检测阳性 ,阳性率 86.7% ;1 3例中有 1 2例是 HPV阳性 ,阳性率是 80 %。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与 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子宫颈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12例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和5名正常健康查体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2例宫颈癌患者中,手术前有10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83.3%。手术后有9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75%,手术前后端粒酶活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手术后的时间长短有关。5例正常健康查体人员外周血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对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膀胱癌组与中晚期膀胱癌组端粒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正常组织活性高,膀胱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故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表达率,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PCR-TRAP法对36例头颈部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定性分析发现3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中有88.89%的阳性表达,癌旁组织有13.89%的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为2.78%。肿瘤组织与其对照的组织间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对30例磷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肿瘤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其阳性表达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分子诊断的新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在50例膀胱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2%(41/50),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的初,复发有相关性(P=0.028),结论:端粒酶可作为检测膀胱癌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38例食管鳞癌组织、16 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观察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3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2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1%;16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1.25%;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33%。食管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或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TRAP)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 :4 0例大肠癌组织中 ,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5%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 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提示 :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 ,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