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精细化防控措施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心静脉置管≥48 h的患者。2019年1—12月为干预前期,2019年12月底全院开始实施精细化防控措施,2020年1—12月为干预后期。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CRBSI防控措施执行率和患者CRBSI发病率。结果 2020年医务人员CRBSI防控措施执行率为99.06%(191 504/193 324),高于2019年的87.90%(382 550/435 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 046.64,P<0.001)。2019、2020年分别发生CRBSI 54、11例,两组感染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9年患者置管总日数为350 473 d, CRBSI发病率为0.15‰;2020年置管总日数为186 856 d, CRBSI发病率为0.06‰,两组患者CR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2,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4例PICC置管新生儿,总置管日数为9 207 d,53例新生儿发生CRBSI,发病率为5.76/1 000导管日。共检出5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20株,占35.0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置管日数≥20 d、5 min Apgar评分≤7分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新生儿CRBSI的发生,尤其是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置管日数≥20 d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关预防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置管乳腺癌患者38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置管乳腺癌患者519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及PICC导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结果综合干预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总留置时间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的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能够降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提高了PICC导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5月—2015年12月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7 d的患者。分为三组:超声引导精确置管组(A组),常规单腔不扩皮组(B组),常规双腔组(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诊断、APACHEⅡ评分、置管位置、方法、是否穿刺一次成功、留置导管时间、CRBSI情况、病原菌检出情况等。比较不同置管方法CRBSI发病率和日发病率,以及CRBSI病原学分布。结果共调查患者2 366例,其中A组789例,B组786例,对照组791例。A组发生CRBSI 13例,CRBSI发病率为1.65%,日发病率为1.09‰;B组发生CRBSI 15例,CRB-SI发病率为1.91%,日发病率为1.27‰;对照组发生CRBSI 40例,CRBSI发病率为5.06%,日发病率为3.36‰;A、B组及对照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7.47%、88.80%、87.23%。三组患者的CRBSI发病率、CRBSI日发病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两两比较,穿刺一次成功率A组高于B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25、58.50,均P0.01);CRBSI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2、18.35,均P0.01);CRBSI日发病率对照组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4、11.22,均P0.01)。三组患者各检出病原菌13、15、40株,均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照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比例高于A、B组。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与常规置管方法(单腔、双腔)相比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精确置管及常规单腔不扩皮锁骨下静脉置管较常规双腔置管方法能够减少患者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症医学科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监测的现状,为标化监测方法、定义、流程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北京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对纳入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管理的28家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开展调查。结果回收54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00%;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职称构成以中级职称为主,占57.4%;学历构成以大学本科为主,占46.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导管发病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数据来源于医师采集,占68.5%,分母数据来源于科室记录占68.5%;79.6%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由临床医师确诊医院感染,应通过"临床诊断+病原学结果"确诊CRBSI或CLABSI的比例为94.4%。结论北京市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方法、定义、流程未标化、统一,很难评价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无法进行区域间数据的比较、更无法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脉留置导管常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及心胸外科,作为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采集动脉血气的通道.尽管动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但不良操作或维护不到位也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本文讨论由动脉导管引起的相关血流感染,从循证的角度总结不同因素对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以期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客观地确定NICU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为预防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一定的循证证据支持。方法 在线检索CNKI、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起始至2019年1月,有关公开发表的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文献,由两名研究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0篇文献(中文1篇,英文9篇)进行Meta分析。胎龄<32周(OR=0.26, 95%CI:0.10~0.66),出生体重<750g(OR=0.53, 95%CI:0.41~0.69),股三角部位置管(OR=1.67, 95%CI:1.31~2.11),置管耗时≥60min(OR=0.61, 95%CI:0.38~0.97),留置管时间≥30天(OR=2.41, 95%CI:1.75~3.31),留置CVC导管数量≥2个(OR=0.21, 95%CI:0.17~0.25)是高危因素。结论 胎龄愈小、出生体重越低、经股三角部位置管、置管耗时和导管留置时间越长、留置多个CVC导管是早产儿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关预防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置管乳腺癌患者38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置管乳腺癌患者519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及PICC导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结果综合干预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总留置时间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的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方案能够降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千日导管血流感染率,提高了PICC导管维护环节质量合格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综合ICU病房深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48h的住院患者2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感染相关因素。结果深静脉导管使用率为82.32%(2416/2935),发生CRBSI 44例,发生CRBSI的平均置管时间为(17.98±23.55)天;共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41.67%,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25%,真菌13株占27.08%。CRBSI患者病死率为40.91%(18/44)高于非CRBSI患者23.30%(41/176)(P=0.018);置管时间、插管次数、入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置管地点是发生CRBSI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ICU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应减少置管次数、每日评估尽早拔管、降低APACHEⅡ评分等因素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静脉置管登记数据库中能获取完整资料的PICC患者。将48例确诊为PICC-CRBSI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共有PICC置管患者1 357例,纳入698例,发生PICC-CRBSI 48例,发病率为6.88%;PICC总插管日数为13 953 d,每千导管日发病率为3.44‰。穿刺次数≥3次(OR=2.05)、X线胸片定位(OR=4.23)、未按时维护(OR=2.17)是PICC-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CRBSI与穿刺次数、定位方法、维护频率等因素有关,针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次数、置管过程中采用心电图(EKG)定位、按时维护可减少PICC-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影响的临床研究,降低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将实施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进行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置管,对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一次成功23例占95.83%,对照组一次成功18例占75.00%;置管操作时间<2min者观察组21例、对照组9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2例占8.33%、对照组7例占29.17%;置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血液细菌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1例占4.17%、对照组感染3例占12.50%;4个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和常规置管相比操作简便安全、异常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和感染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对于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are integral to the practice of modern medicin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include underlying disease, method of catheter insertion, and duration and purpose of catheterizati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through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increases CRBSI risk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CRBSI in patients with PN administration.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October 2003 and November 2004. All the patients to whom PN was administered through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were prospectively monitored for the presence of CRBSI and risk factors.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11 intravascular catheters through which PN was administered were monitored for a total of 1646 catheter-days. CRBSI was determined in 31 cases, a CRBSI rate of 18.8 per 1,000 catheter-days. When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RBSI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 increase in APACHE II score (OR, 1.10; 95% CI, 1.01-1.21; p = .012), prolong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OR, 1.08; 95% CI, 1.02-1.14; p = .004), catheterization in emergent conditions (OR, 5.45; 95% CI, 1.20-24.82; p = .016), and poor patient hygiene (OR, 4.38; 95% CI, 1.39-13.78; p = .019) were all determined to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roper implementation of hand hygiene and maximal barrier precautions during the insertion of catheters reduced CRBSI levels (OR, 0.28; 95% CI, 0.09-0.88; p = .003 and OR, 0.26; 95% CI, 0.08-0.93; p = .01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ur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should be shortened; that the intravascular catheter, which is inserted in urgent situations, should be rem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at maximal sterile barrier precautions should be taken and du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and hygien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CHG)醇皮肤消毒液对预防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消毒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使用2%CHG醇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30例使用5%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消毒,分别于各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及置管后48h对置管周围部位的皮肤采样,进行细菌监测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PICC置管前和置管后较对照组48h皮肤菌落数低、干燥时间短(P<0.05),观察组总置管日2 356d,无CRBSI发生;对照组总置管日1 970d,CRBSI 4例,2%CHG醇消毒液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P<0.05)。结论 2%CHG醇皮肤消毒液可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可减少皮肤表面的暂居菌,抑制其生长从而降低CRBSI风险。  相似文献   

15.
Economic evaluation a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re a serious problem. Many interventions reduce risk, and some have been evaluated in cost-effectiveness studies. We review the usefulness and quality of these economic studies. Evidence is incomplete, and data required to inform a coherent policy are miss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stud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lack of transparency, short time-horizons, and narrow economic perspectives. Data quality is low for some important model parameters. Authors of future economic evaluations should aim to model the complete policy and not just single interventions. They should be rigorous in develop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economic model, include all relevant economic outcomes, use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selecting data sources for model parameters, and propagate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in model parameters on conclusions. This will inform fu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s of preventing these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中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患者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观察组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为0.5%,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整个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知信行理论模式提高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策略实施的依从性,以便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法本研究知信行理论模式实施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成人ICU工作的护士,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人ICU,并由ICU医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84例为评价对象,其中2016年1月-2016年8月的87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6月的97例患者列入试验组;2016年8月前,科室采用集中授课+示教为主的常规教育培训,2016年9月开始由静脉质量监控小组对ICU护士实施CRBSI集束化策略知信行干预;比较知信行模式运行前后两组患者CRBSI千日感染率及ICU护士对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依从性。结果最终纳入ICU护士36名,知信行干预后,ICU护士CRBSI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依从性在知、信、行三方面的问卷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试验组患者CRBSI千日感染率1.1‰(1/913)低于对照组的7.3‰(6/818)(P<0.05)。结论知信行理论模式可提高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医院重症监护室4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相关感染(CRBSI)患者13例,随机选取非CRBSI患者26例为对照组,研究CRBSI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共有动静脉插管398例,使用率为84.14%,13例发生CRBSI,感染率为2.75%;其中,两组患者的死亡数、平均年龄及糖尿病肾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置管,泌尿道置管等病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血糖升高>6.1mmol/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BSI患者导管留置时间(14.24±2.12)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2.30±5.40)分,CD4~+细胞(187.00±70.00)个/μl,体质量指数(BMI)(21.40±3.20)kg/m2,平均动脉压(MAP)(82.10±21.50)mmHg,ICU住院时间(10.30±2.50)d等指标都明显比非CRBSI患者差,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管留置时间,APACHE评分,CD4~+细胞,MAP等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这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提高患者免疫力,缩短留置导管时间,降低MAP与APACHEⅡ评分及提升CD4~+细胞数量,可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对2009年7月-2010年11月入住ICU> 24 h、年龄>1月龄的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并对发生CRBSI的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监测患者共1145例,其中接受血管内置管的患者890例,血管内导管使用率为77.7%,置管日为9189 d,发生CRBSI 26例,CRBSI感染率为2.9%,平均日感染率为2.8/千日;CRBSI感染率与置管时间、置管次数均呈正相关(x2=40.71,P=0.000;x2=28.6,P=0.000);留置天数(OR=2.415)与置管次数(OR=1.531)是综合ICU的CRBS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置管和维护、尽早拔除导管是预防CRBSI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