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72例经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反复机械通气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同时进行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反复机械通气次数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感染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3.3%、33.%、16.7%和16.7%,而对照组主要感染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5.7%、21.4%、14.3%、7.1%和21.4%,两组菌株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呼吸机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用手段,该仪器的出现是维持患者生命的保障,但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VAP主要指不存在肺部感染的患儿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感染,引发肺部炎症。VAP属于获得性肺炎.具有高发生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新生儿,一旦发生.不仅会加重原有病情,还会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旨在为VAP患儿探讨适宜的临床护理模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验研究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ICU2016年度收治的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此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后呼吸机使用的时间、在ICU治疗的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非常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地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ICU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在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20例尿结石患者病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化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满意程度为95%,对照组的满意程度为78.33%,经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效率为83.33%,有效率为13.34%,无效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显效率为26.67%,有效率为46.66%,无效率为26.67%,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序贯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因VAP死亡率以及VAP发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因VAP死亡率以及VAP发生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iciati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部门。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广泛使用,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患儿发生VAP对其生存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的长短都有很大的影响。明确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实施全面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选取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住院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9.17%,对照组为4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间隔时间(4.9±2.7)h,对照组为(2.2±1.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为89.58%,对照组为7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地控制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1002-100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菌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21例新生儿VAP诊治情况及痰培养结果, 同时对VAP发生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率为70%, 机械通气时间越长, 感染率越高, 以肺炎克雷伯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和绿脓假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耐药率高, 对泰能敏感。结论: 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有关, 革兰阴性杆菌是新生儿VAP主要病原菌, 耐药率高, 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荣  杨惠  李建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53-295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其与机械通气时间之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发生VAP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5.17%;②支气管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有效洗手;③避免呼吸机管道内凝水吸入;④吸痰时动作轻柔,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内;⑤加强支持治疗;⑥避免不必要的经验性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综合干预策略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NICU接受机械通气≥48h的重症患儿6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320例患儿采取经验干预方法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5例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为干预组;记录综合干预前后各项防御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发生VAP感染的例数,机械性通气的天数,并计算日感染率;记录两组患儿感染病原菌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干预组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吸痰操作合格率、呼吸道管理合格率和呼吸机环路清洁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日感染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3.57‰(P<0.05);干预组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79.38%(P<0.05)。结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 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 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2008年7-12月患者30例,使用人工鼻的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及VAP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常规组、人工鼻组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83±6.65)d vs (16.17±4.87)d, t=5.43,P=0.00;(8.83±6.65)d vs (12.43±5.27)d,t=2.31,P<0.05];与常规组相比,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9.30±6.20)d vs (14.97±11.35)d,t=2.42, P<0.05],降低VAP的发生率(常规组43.33%与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 16.67%比较,χ2 =5.08, 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8.15%(13/27),铜绿假单胞菌18.52%(5/27),肺炎克雷伯菌14.81%(4/27),大肠埃希菌7.41%(2/27),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3.70%(1/27)。结论使用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阻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肺感染途径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方法将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8例)鼻饲双歧杆菌,对照组(43例)不干预,前瞻性观察2组患儿VAP发生率、胃液pH值、胃细菌定植及其与VAP病原学的同源性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3.16%(5/38)和46.51%(2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P<0.01)。实验组VAP发生时间为机械通气第(5.40±2.07)d,晚于对照组的(4.25±1.00)d(t=3.24,P<0.01)。第7天,实验组新生儿胃液pH≤3的比率(84.21%)高于对照组(46.51%)(χ2=12.47,P<0.01);而胃细菌定植比率(31.58%)低于对照组(74.42%)(χ2=14.92,P<0.01)。实验组VAP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率(40.00%)低于对照组(75.00%)(χ2=8.00,P<0.01)。对VAP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双歧杆菌及胃液pH≤3是保护因素,胃内细菌定植是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能降低新生儿胃液pH值,抑制胃内细菌定植,延迟VAP发生时间,有效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监测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2012年1-12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预组(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率及VAP发病率。结果共监测患者4 560例,干预组2 608例,对照组1 952例。呼吸机使用率干预组为53.95%,对照组为61.17%,干预组呼吸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56,P<0.01)。干预组VAP发病率为13.00‰,对照组为19.56‰,干预组VA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31)。VAP类型比较,干预组迟发型VAP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41.82‰ VS 24.59‰)。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助于减低ICU患者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降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SICU医院感染监控人员负责对S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监测,针对监测结果,修订控制措施并严格贯彻执行,强调过程监控。结果实施目标性监测1年多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从2008年(4-12月)的31.93‰下降至2009年(1-12月)的21.48‰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7.81,P=0.00)。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VAP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ICU收治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CU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VAP、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与护理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舒适度的4个维度(心理、社会、环境、生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并发VAP风险,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室专职感控护士督导对综合干预措施落实的依从性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在某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设置专职感控护士,监测所有入住综合ICU患者的综合干预措施依从情况。2012年9月—2014年4月为干预前期,2014年5月—2015年12月为干预后期。统计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呼吸机使用及VAP发病情况。结果干预前期共监测患者1 373例,干预后期监测1 477例。干预前呼吸机使用率为31.89%,干预后呼吸机使用率为40.95%。干预前VAP发病率为31.97‰,其中MDRO感染发病率为11.99‰;干预后VAP发病率为17.82‰,其中MDRO感染发病率为6.41‰。实施干预措施后环境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均≤5 CFU/cm2)。各季度荧光标记清除率及手卫生依从率均逐渐提高,后期均达80%以上;半卧位依从率2014年第4季度—2015年4季度均达100%。结论通过专职感控护士督导综合干预措施的落实,可有效降低VAP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中手卫生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手卫生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比较2004-2007年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改善手卫生设施前后的VAP发生情况。结果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改善洗手及手消毒设施后,VAP发生率显著降低;由之前的30.00%(2004-2005年)降至18.18%(2006-2007年),且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9.44,P<0.01)。结论手卫生是预防VAP的重要环节,设置完善、方便的洗手和手消毒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VAP发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VAP防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共监测80例新生儿,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VAP发病率试验组为21.21‰,对照组为35.04‰;新生儿平均住NICU时间试验组(17.84±4.03)d,对照组(23.50±4.81)d;新生儿平均住院费用试验组(26 200.71±389.45)元,对照组(38 506.36±582.13)元;试验组新生儿VAP发病率、平均住NICU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新生儿住NICU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咽去污染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6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内72 h以上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4 d,实验组机械通气全程用妥布霉素局部滴入口咽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局部滴入,记录两组患者发生VAP的病例数、发病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实验组VAP的发病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33%; VAP的发病时间为(9.37±6.62)d,迟于对照组的(5.17±4.72)d;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63±6.91)d,低于对照组的(12.26±9.36)d;住ICU时间为(13.56±7.22)d,低于对照组的(16.79±11.16)d;上述项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咽去污染是防治VAP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使VAP发病时间延迟,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