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上的疗效,为预防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将26例胎龄28~35周、体重900~2 850 g的早产儿,在生后1 h内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其用氧时间、呼吸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预防组小儿住院时间、用氧时间、呼吸症状改善情况及发病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儿(P<0.05或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降低了其发病率,改善了早产儿预后,提高了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1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胎龄、体重、出生窒息、性别、并发症、辅助通气例数和天数及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结果: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死亡率、并发症、辅助通气例数和天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且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29例NRDS为观察组,不使用PS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72.4%,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χ2=6.52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1.62±19.47)、(78.32±19.98)h,观察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参数FiO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 mg/kg,必要时6~12 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 min、6 h、24 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 h后症状即见改善,24 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 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剂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8例胎龄≤35周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出生后立即给予PS预防治疗,选取同期确诊为RDS的36例早产患儿为对照组,应用呼吸机与PS,对比两组患儿的RDS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7.1%)RDS,该院同期收治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RDS发生率为38.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DS死亡率为8.3%,明显低于同期收治早产患儿RDS的死亡率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预防早产儿RDS时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效果显著,用于治疗早产儿RDS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9,(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常规呼吸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早产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机械通气组,每组40例,机械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BPD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0. 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呈上升趋势(P<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机械通气组(P<0. 05);观察组呼吸末正压(PEE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通气组PEEP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24 h明显高于观察组(P<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机械通气组(92. 50%vs. 77. 50%,P<0. 05);观察组患儿BPD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7. 50%vs. 22. 50%,P<0. 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25. 0%vs. 47. 50%,P<0. 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RDS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血气指标,减少BPD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1998-2012年来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早产儿病例, 总结在治疗措施方面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99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4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病例, 记录母孕期情况和围产期情况, 出生史和采用呼吸支持方式(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 是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用药剂量以及患儿的合并症和结局。结果 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为A组, 63例;2005年1月-2012年12月病例为B组, 151例。B组患儿出生体重[(1 284.50±252.15)g]明显低于A组[(1 424.27±329.44)g](t=3.292, P<0.001), 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进肺成熟的病例数明显增加(B组139例, 92.1%;A组44例, 69.8%;χ2=17.704, P<0.001);B组应用PS总量为(195.00±59.87) mg, A组中应用PS总量为(169.66±57.97)mg,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计算PS与体重比值, B组为(147.71±42.09)mg/kg, A组为(115.86±37.11)mg/kg, 差异显著(P<0.01)。B组85(70.8%)应用有创呼吸支持, 较A组39例(90.7%), 显著降低(χ2=6.86, P<0.01)。B组33例(27.5%)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较A组4例(9.3%)显著增高(χ2=5.97, P=0.02)。住院天数、NICU住院天数、氧疗天数都是B组显著长于A组。A组12例死亡, 病死率27.9%, 而B组14例死亡, 病死率1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 P=0.01)。结论 在过去十余年来, 随着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肺成熟及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引入, 采用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RDS早产儿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S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率、用氧时间,72 h内血气分析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在NRDS、机械通气例数、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总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应用PS可降低NR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果,为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两家三甲医院,选取91例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磷脂针(珂立苏),9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开展干预研究。调查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不同时段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性别、母亲基础疾病和新生儿疾病等因素分布均衡,干预前PO2、PCO2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珂立苏1、6、12、24h后干预组的PO2、P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NRDS的发生率(20%)亦显著低于对照组(60%),干预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早产儿使用牛肺磷脂针1、6、12、24h后的PO2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CO2均显著低于用药前。30周以上早产儿预防性使用牛肺磷脂针后SPO2和PCO2改善更好。结论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肺通气情况和氧合能力,降低NRDS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对30周以后的早产儿预防使用珂立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且出生6h内需要无创呼吸支持的7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DuoPAP组(39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DuoPAP治疗;NCPAP组(40例)应用InSurE策略后给予NCPAP治疗.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后的血气变化及氧合指数(OI),以及患儿72h内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uoPAP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H在2h(t值分别为5.721、6.175、2.188)、12h(t值分别为3.370、2.010、2.090)均高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2h(t=-3.092)、12h(t=-2.868)、24h(t=-4.42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在48h和72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t=8.437)、72h内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χ2=5.78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比率(χ2=5.785)、总住院时间(t=2.258)、总住院费用(t=5.507)均低于NCPAP组(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uoPAP组与NCPAP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uoPAP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能更好地改善气体交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有创通气,从而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上机时间,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DuoPAP与InSurE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大限度地发挥PS的作用,减少患儿对额外PS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容量保证通气(VG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VGV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对RDS早产儿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8例出生时胎龄<37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随机分配网站,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SIMV+VGV组(n=34,接受SIMV+VGV模式治疗)与PSV+VGV组(n=34,接受PSV+VGV模式治疗)。对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12 h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生28 d后)血清IL-17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对2组早产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脑室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氧依赖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进行比较。绘制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死亡、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V+VGV组RDS早产儿出生28 d后的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5.9%(2/34)、8.8%(3/34)、2.9%(1/34),均显著低于SIMV+VGV组的23.5%(8/34)、35.3%(12/34)、67.6%(23/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6.928、31.167,P=0.040、0.008、<0.001)。③SIMV+VGV组、PS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740.8±522.6)pg/mL与(519.3±187.4)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 227.3±882.9)pg/mL与(2 397.1±795.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5、2.578,P<0.001、=0.016);并且SIMV+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PSV+VGV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1)。④机械通气治疗前,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9)。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与存活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是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2)。⑤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ROC-AUC为0.810(95%CI:0.627~0.9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2 759.1 pg/mL,而且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2%。 结论PSV联合VGV模式治疗RDS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出生28 d后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降低RDS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入我院NICU室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DuoPAP呼吸支持,呼吸支持24 h内给予肺复张(LRM),间隔8 h给予1次RM,连续3 d。对照组给予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得出实验组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的(149.2±19.7)mmHg和(162.3±18.1)mmHg;通气72 h后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潮气量分别为(427.2±78.5)mL和(503.6±93.2) mL;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2±6.8)d和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组的(25.9±5.1)d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以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幅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率、撤机失败率、BPD、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NRDS首选的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J P de Winter J Egberts M J de Kleine F van Bel J B Wijnands G L Guit 《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1992,136(41):2018-202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dministration of surfactant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prophylactic) or after 6 hr (therapeutic) to 81 Dutch preterm infants from a multicentre trial. SETTING. University Hospital Leiden and Sint Joseph Hospital, Veldhoven. DESIG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stratification for biochemical lung (im)maturity.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I): to improve the TcPO2/FiO2 ratio by 40% and (2) to prevent th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y 50% at 6 hours after birth. The secondary goal was to compare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versus therapeutic use of exogenous surfactant (from 6 hours onwards) in surfactant-deficient infants. PATIENTS. The entrance criteria of the study were: (I) inborn children with a gestational age between 26 and 30 weeks, (2) elective intubation and (3) sampling of bronchotracheal or gastric aspirate. After randomization the children received surfactant within 10 minutes after birth prophylactically (n = 42) or 6 hours after birth if they needed more than 60% oxygen (13 of 39 control infants). A second dose of surfactant was given if, at 6 hours after the first dose, the FiO2 was still high (> or = 0.6). TREATMENT. We used a natural porcine surfactant preparation (Curosurf) in a dose of 200 mg/kg given through the endotracheal tube. RESULTS. The mean gestational age of the 81 infants was 28.2 weeks. The TcPO2/FiO2 ratios increased in the prophylactic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38 versus 30 kPa; p < 0.05). RDS occurred less often and less severely in the prophylactic group (p < 0.05). Neonatal mortality was lower in the prophylactically treated infants (3/42)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10/39;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fants with immature lungs, the immature prophylactically treated infants had six hours after birth higher TcPO2/FiO2 ratios (35 vs 13 kPa; p < 0.001), a 35%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RDS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its severity (p < 0.05),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airway pressures (0.87 versus 1.24 kPa; p < 0.005). The surfactant given 6 hours after birth to the immature controls resulted in an immediate improvement of the oxygenation. Nevertheless, these infants spent more time on the respirator and needed extra oxygen for longer periods than the immature infants prophylactically treated (p < 0.05). CONCLUSION. Surfactant, given either prophylact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results in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children with biochemically immature lungs. A prophylactic treatment, moreover, results in reduced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RDS, in a significant shortening of the time spent on the respirator and in reduced need of extra oxygen compared with therapeutic treatment. We recommend to give surfactant prophylactically or at the first signs of 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7,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及对照组(n=43,采用DuoPAP治疗,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0、24、48 h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5伦审第32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2组RDS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孕次、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以及母亲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产前24 h至7 d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0 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气分数比值(P/F)比较,以及呼吸支持24、48 h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24、48 h的PaO2及P/F,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则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t=3.431,P=0.017;t=3.451,P=0.047;t=-4.241,P=0.008。48 h:t=3.238,P=0.048;t=3.576,P=0.009;t=-3.527,P=0.031)。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DuoPAP使用时间、总吸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撤机失败率、1剂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分别为3.0 d(1.0~14.0 d),7.5 d(4.0~21.0 d),16.0 d(6.0~28.0 d),10.0次(7.0~14.0次),8.5%,21.3%,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对照组的5.5 d(2.0~18.0 d),11.5 d(6.0~32.0 d),21.0 d(7.0~35.0 d),24.0次(18.0~28.0次),25.6%,41.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0,P=0.012;Z=-2.129,P=0.011;Z=-2.889,P=0.009;Z=-2.105,P=0.018;χ2=4.712,P=0.030;χ2=4.439,P=0.035)。④ 2组RDS早产儿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心率变化等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减少CO2潴留,缩短无创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诊断足月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9例ALI/ARDS足月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按照罹患ALI或者ARDS,进一步将研究组受试儿分别纳入ALI亚组(n=21)与ARDS亚组(n=38)。选择同期于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62例,纳入对照组。对所有足月儿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其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气分数比(PaO2/FiO2),并对其进行肺部超声检查,观察其肺部超声表现,并采用肺部超声评分评估其肺损伤程度。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儿肺部超声表现结果异常发生率[A线消失、彗星尾征、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肺泡-间质综合征(AIS)]比较,采用χ2检验。ALI亚组、ARDS亚组和对照组足月儿的PaO2/FiO2值、肺部超声评分比较,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肺部超声表现及肺部超声评分诊断足月儿ARD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并采用Kappa值评价肺部超声评分与ARDS诊断金标准,对所有足月儿的ARDS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组与对照组足月儿的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理审字[2014]5号),分组征得足月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研究组患儿A线消失、彗星尾征、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AIS发生率分别为84.7%(50/59)、100.0%(59/59)、67.8%(40/59)、96.6%(57/59)、91.5%(54/59)、88.1%(52/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2)、6.5%(4/62)、0(0/62)、0(0/62)、4.8%(3/62)、8.1%(5/6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544、106.007、62.791、113.245、91.176、77.790,P<0.001)。②ALI亚组、ARDS亚组与对照组足月儿PaO2/FiO2值、肺部超声评分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992,P<0.001;F=78.721,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ARDS亚组足月儿的PaO2/FiO2值显著低于ALI亚组和对照组,ALI亚组足月儿的PaO2/FiO2值显著低于对照组,ARDS亚组足月儿的肺部超声评分显著高于ALI亚组和对照组,ALI亚组足月儿的肺部超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③与足月儿ARDS诊断金标准比较,彗星尾征、胸腔积液、肺实变这3种肺部超声表现联合诊断足月儿ARD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④采用肺部超声评分法对本研究121例足月儿进行ARDS诊断的结果显示,肺部超声评分法对ARDS诊断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95.2%,阳性似然比为16.4,阴性似然比为0.2; Kappa值为0.764,诊断一致性较高。 结论肺部超声检查对足月儿ARD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及时、无场地限制等优势,有望成为临床诊断足月儿ARDS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探讨肺内外因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何异同点,从而为临床治疗不同病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7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ARDSP组和ARDSexp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两组在基础疾病、病死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住院天数、VALI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MODS发生率为50.00%,ARDSexp组为95.4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疾病第一位的是脓毒症,其次为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中毒,肺内外因素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所见有很多相同点,但差异性亦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