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粘膜下巨噬细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结肠镜检查1160例,检出13例结肠黑变病,检出率1.1%。  相似文献   

2.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r以下简称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多发生于老年便秘并长期服用蒽类泻药者.结肠镜及其粘膜活检可对本病作出肯定诊断.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不一,国内报道较少,有人认为可与肿瘤伴发[2].我院1990年10月~1999年10月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黑变病5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肠镜诊断的2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阿顾性分析。结果 男10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58岁;均有便秘史,81.0%(17/21)的患者有服用泻药史;2例患者为结肠癌术后。镜下表现为:粘膜色素沉着,可见黄色网格,呈虎皮花斑状弥漫分布于结肠粘膜上,表面光滑,整个肠腔变暗,10例全大肠黑便,11例病变局限于左半结肠;4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3例合并结、直肠炎。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与便秘、服用泻药等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诊:去除便秘的病因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淑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65-65,6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与肿瘤的内在联系。方法对55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分析,并把小于40岁、40~60岁、大于60岁分三组,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检出率的异同,以及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结果本组2923例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黑变病55例,检出率1.88%;男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结肠黑变病有同时伴有结肠肿瘤的可能。结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与年龄关系明显(P〈0.01)。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发生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5.
1 一般资料 我科1992~2002年检出结肠黑变病患者共13例,女9例,男4例,年龄60岁以上10例,60岁以下3例。病史中均有习惯性便秘并长期口服泻药史(泻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便秘时服药病情得到缓解,但始终未能痊愈,故来我科进行检查。累及肠段:色素沉着累及全结肠9例,累及降、横、升结肠3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1例。 2 内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内镜下轻者可见肠粘膜呈浅褐色改变,似豹皮样,隐窝无色素沉着,血管纹理隐约可见,色素沉着的肠粘膜与无色素沉着的肠粘膜分界不清楚;重者可见在黑褐色粘膜间有细小线条状或斑点状粘膜,粘膜下可…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8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又称黑素沉着病,是结肠黏膜的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临床不多见。近年来,随着结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逐渐上升,本研究回顾了近几年来我院结肠镜和病理证实的8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38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及转归。方法:对经结肠镜确诊检出的38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结肠黑变病中有30例便秘,6例大便不爽,26例(68.4%)服用泻药史。并发结肠癌3例,炎性增生性息肉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除与便秘及长期用蒽醌类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结肠癌、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有关,治疗便秘及停用泻药能逆转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8.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嗜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为特征的病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升高,该病在我国并非少见。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经我们两所医院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875例患者中发现34例(1.81%),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72-2772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消化道黑变的一种,指结肠粘膜内出现多量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使粘膜色素沉着的病变,为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可能与色素沉着性炎症及肠神经系统受刺激有关。其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均尚不清楚,多认为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有关。因其常伴发结肠肿瘤,故逐渐受到重视。其肠镜下特点主要为结肠粘膜光滑、完整,可见花斑状、网条状、颗粒状或鱼鳞状棕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呈间断或连续分布,致使整个肠腔变暗。亦有部分患者在肠镜检查中未发现…  相似文献   

10.
汤淼 《江西医药》2011,46(9):836-83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6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及结肠镜资料。结果结肠黑变病患者女性发病率65.4%,男性患者34.6%,两者比较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其中女性患者中以青、中年发病率高,男性患者中以老年男性发病率高(P〈0.05)。服药时间〉3年,结肠黑变病Ⅲ度的患者占同期的70.7%,服药时间〈1年,结肠黑变病Ⅰ度的患者占同期的68.3%,表明服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结肠黑变病程度越重(P〈0.05)。结论服用泻药和便秘可能是结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结肠镜检查是结肠黑变病诊断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曾微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329-33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与凋亡的关系及其癌变风险.方法:用Tunnel法检测结肠黑变患者结肠黏膜的凋亡,通过bcl-2的检测分析进一步探讨结肠黑变的发病机制,用免疫组织化疗检测CDX-2.结果:黑变组凋亡增加.bcl-2的免疫组化结果: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bcl-2的表达的阳性率10%,结肠黑变患者的结肠黏膜的bcl-2的表达率66%.正常对照组的CDX2的表达阳性率93.3%,结肠黑变组的CDX2的表达阳性率70%,结肠腺瘤组的CDX2的表达阳性率66.7%.其中,正常对照组与结肠黑变组、结肠腺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黑变组与结肠腺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黑变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凋亡增加,可能与bcl-2、CDX-2因子相关,结肠黑变病是介于结肠正常黏膜与结肠腺瘤之问的阶段,结肠黑变患者存在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检出的4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40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0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便秘并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者。近年随着肠镜的广泛应用和认识的提高,检出率日益增多。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850例肠镜检查中,共检出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建智 《天津医药》2005,33(3):154-154
近年来,随着结肠镜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不断提高,对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il)的认识逐渐深入,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于3068例全结肠镜检查中经病理证实结肠黑变病60例,检出率1.96%,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经结肠镜确诊的26例结肠黑变病病例.结果 26例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结肠的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该病的发生与长期便秘服用蒽琨类泻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男6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50.6岁。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服用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经电子肠镜检出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 6例MC均有便秘、服用泻药史,并发大肠息肉2例,大肠癌1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泻药为MC的主要病因,MC可能与结肠息肉、大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207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全结肠累计者36例,占17.4%,横结肠及右半结肠98例,占47.3%,左半结肠47例,占22.7%,累计直肠者26例,占12.7%,合并结肠息肉者32例,占15.5%,合并肠癌者8例,占3.8%。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黑变病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消化道黑变病的一种,是指结肠同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8例大肠黑变病患者。结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多累及右半结肠;病因主要为长期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合并息肉、结肠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对于大肠黑变病的治疗应寻找病因,消除病因,并定期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