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瘀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血瘀证的关系研究,以及活血化瘀治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活血化瘀中药能否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纤溶系统的紊乱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还未有明确的认知。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基于纤溶系统研究较多的几类抗肿瘤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概述,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4.
有关“活血化瘀”学说、治则及临床运用的进展血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历代医籍对血瘀学说论述甚详、对活血化瘀的药物和方剂也早就有丰富认识,特别近年来,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对血瘀学说的研究和活血化瘀治则的实验探讨及临床应用都获得了巨大进展。目  相似文献   

5.
论述伤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并指出伤科血瘀血证的技术特点是是特殊病史、疼痛、出血及特殊的舌象、脉象等,临床宜分瘀血互结、血瘀寒凝、血瘀气滞、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及脑震荡后遗症等论治,还讨论了临证时如果随症加减及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活血化瘀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赵瑞华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病机以"血瘀"为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三种基本证型,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补气法、理气法和温阳法等其他治法。另外,赵教授临床采用分期序贯治疗,即排卵前期活血化瘀以消癥瘕,排卵期活血补肾通补兼施,排卵后期健脾补肾以固胎元。而且,赵教授还注重调节患者脾胃功能以及调畅患者情志,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对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经验进行概述,欲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逐瘀法对血瘀证血清内皮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血瘀证涉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活血化瘀法、方、药也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提供了有效措施.方法通过血瘀证的动物实验,对我们使用的经验方治疗血瘀证进行观察、研究、探讨血瘀证及其治疗过程对内皮素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典型的血瘀证伴有异常的内皮素升高.2.逐瘀生新方能使血瘀证家兔血清内皮素含量下降.结论活血化瘀法能调整动物机体状态,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从而改善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永武 《海南医学》2004,15(10):125-125,128
活血化瘀法应用于临床,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它是针对血瘀症而设立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对各种血瘀症的一种治疗原则。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记载了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获苓丸等。活血化瘀的方剂。开创了后世活血化瘀的途径。在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有血瘀者,均可“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而收桴鼓之效。本文就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21(3):146-14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7年8月下旬在哈尔滨市召开“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疾病高层论坛,同时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班”(授Ⅰ类学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讲演。征文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其他血管源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微循环疾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活血化瘀方药(包括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血瘀证相关的其他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8):735-73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10月底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高层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结合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作演讲,同时举办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班。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血瘀证动物模型,不仅提供了活血化瘀研究的实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验证中医有关病因病机理论,探讨血瘀证的本质与活血化瘀的原理,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就血瘀证动物模型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血瘀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占据主要的位置。从古至今的诸多医家对于血瘀而导致的冠心病均有独到的见解。近年来活血化瘀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具有非常显著地疗效,广泛应用在眼科、神经科、内分泌科中。该文主要讨论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现代对血瘀与冠心病关系的认识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6.
从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血瘀形成的机理及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指出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强调活血化瘀药物应根据血瘀形成的始动因素辨证用药,常与益气、养阴、温阳、祛痰等法同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7):670-670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鉴于活血化瘀在防治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深入研究,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  相似文献   

18.
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已成为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阐明中医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并梳理历代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近日,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在京隆重颁发,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也是惟一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医药卫生项目。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活血化瘀疗效机制,为心脑血管病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和向其他学科辐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失眠与瘀血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失眠与血瘀证的关系,找出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故性分析161例门诊失眠患者,治疗血瘀证在失眠各证型中的分布,和活血化瘀法对治疗本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血瘀兼证者在失眠患者中占了很高的比例,失眠治疗中加用活血化瘀法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失眠患者多兼有血瘀证,治疗失眠时加入活血化瘀药对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