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地区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现状及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方法]在珠海7个口岸采用鼠笼诱捕法常年进行监测.每月捕鼠1次,每次每个口岸布鼠笼100个,捕获活鼠(包括其它鼠形动物)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7个口岸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发现2目2科3属3种9只鼠形动物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均为Ⅱ型抗原),阳性率为2.69%.在7个口岸中鼠形动物EHF阳性率最高的是九洲口岸,为13.6%.3种HEF阳性的鼠形动物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褐家鼠为2.1%.[结论]珠海口岸地区有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存在,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鼠形动物分布广.珠海主要船(货)运海港口岸九洲口岸和陆路拱北口岸鼠形动物HEF抗原阳性率远比其他口岸高. 相似文献
2.
3.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齐齐哈尔市是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的高发区,虽然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该病仍是严重威胁病区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本市从1985年起对EHF疫源地鼠间疫情进行监测,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0,(4)
本文报告了在广州黄埔港开展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调查情况。在黄埔港捕鼠检查,鼠肺 EHF 抗原检测,带毒率为7.92%,褐家鼠为9.2%;鼠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8.22%,褐家鼠为9.1%;黄埔港的鼠类 EHF 总感染率为12.87%,褐家鼠的总感染率为14.7%。港区人群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1.94%(4/206)。黄埔港在1984年和1987年均发现有散发病例,为此,可以认为黄埔港已存在 EHF 自然疫源地,褐家鼠是本港 EHF 的主要传染源。鉴于黄埔港鼠类密度高(1.26%),有必要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本病在黄埔港流行。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12月和1989年5月在江苏省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进行EHF鼠间传播因素调查,发现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鼠间密切接触和革螨叮咬为次要因素;而与食入EHF抗原污染的食物关系不密切。并提示在今后控制和消灭EHF疫源地时,除大面积和重点地区反复灭鼠外,还应加强消毒和杀虫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张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275-275
198 4~ 1995年北京地区基本呈现偶发Ⅰ型 (姬鼠型 )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状况 ,1996年Ⅱ型 (家鼠型 )EHF病例的发生对首都人民构成较大威胁 ,而且发病势头呈增长趋势 ,个别区 (县 )出现了局部流行。为掌握昌平区EHF疫情作者单位 :10 2 2 0 0北京市昌平区卫生防疫站动态 ,从 1997年开始 ,连续 3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根据地理分布及出现疫情的可能性做户内户外多点监测 ,同时兼顾疫点动态监测 ,以夹夜法 3年分别捕获鼠 37只、5 8只、5 1只 ,总捕获率6 .8% ( 146 /2 140 ) ,其中褐家鼠 131只 ,小家鼠 13只 ,社鼠、明花纹松鼠各 1…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调查。方法本调查在疫区监测点采用鼠密度调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EHF抗原和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EHF总抗体的方法进行。结果该疫区鼠类平均密度为9.88%,其中黑线姬鼠(31.65%)为野外优势鼠种,居民区以褐家鼠(46.01%)占主要优势;鼠肺标本的带毒率为3.30%,鼠血总抗体的阳性率为0.73%;病毒抗原阳性数最多的鼠种为大仓鼠、黑线仓鼠、黑线姬鼠。结论该疫区是混合型疫区,且鼠间普遍存在汉坦病毒自然感染。居民区有大量野鼠存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控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天台县疫区捕获的14194只小兽中,经IFAT检查为阳性的有484只,总阳性率为3.41%,室内总带病毒率为3.88%,野外总带病毒率为2.99%,二者有显著差异(x~2=8.533,P<0.01)。在13种小兽中发现9种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它们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大足鼠、小家鼠、黄胸鼠、罗赛鼠、东方田鼠和臭鼩(鼠胄)、灰麝鼩。其中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数量最多、带病毒率高,是本地EHF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其带病毒率的季节波动与人群发病率的季节波动相吻合,是本县EHF的主要传染源。监测表明,EHF是属于多宿主动物源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地EHF疫区类型可能属于姬鼠和家鼠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以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注射攻毒后作为带毒鼠,喂养在上风向的饲养箱内.以正常的黑线姬鼠、幼小鼠和乳小鼠作为受染鼠,饲养在下风向的饲养箱内.两箱相接,连接处加不锈钢网,以防止虫媒传播.空气自带毒鼠箱向受试鼠箱流动,以带毒鼠产生的气溶胶攻击受试鼠.定期检查受试鼠的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各种受试鼠血清抗体(IGg)均不同程度的呈现阳性,最高效价达1∶160. 相似文献
11.
224 rodents captured from endemic area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in Hubei province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skin wounds and EHF viral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by immunofluorescent assay (IFA)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30.8% (69/224) of the captured rodents had skin wounds and that 24.6% (17/69) and 29.0% (20/69) of the wounded rodents were positive respectively to EHF viral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of 9.0% (14/155) and 8.4% (13/155) in rodents without skin wounds. This suggests that infection through skin wounds could be an important rout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EHF virus among rodent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性、特征,分析口岸鼠类传播HFRS的危险性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06.4~2007.3,采用常规夹日法捕捉鼠类。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进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平均鼠密度为1.81%;小家鼠为室外主要优势鼠种(构成比50.77%),褐家鼠为室内主要优势鼠种(构成比4.10%)。小家鼠带毒率5.05%,黑线姬鼠带毒率6.33%,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平均带毒率为5.13%。8月份为鼠类活动高峰期。结论为了防止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保护口岸人群健康,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及时进行媒介控制。 相似文献
13.
珠海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珠海各口岸地区鼠密度和鼠间RFHS感染情况,其中总鼠密度为4.01%,以九洲港最高,为8.84%,优势种群为褐家鼠;鼠总带病毒率为2.1%,以黄毛鼠带毒率最高,为4.5%;鼠血抗体阳性率为4.9%,以褐家鼠抗体阳性率最高,为8.3%。本研究提示珠海口岸有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并有引起人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呼玛县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规律、预测和控制疫情.方法收集历年疫情资料,采集病人、健康人血,捕鼠并取新鲜鼠肺、脾进行检测.结果呼玛县EHF发病呈上升趋势、流行周期逐年缩短.发病与从事野外作业有关,正常人隐性感染率为2.49%,鼠脾抗体阳性率27.47%.结论呼玛县多种鼠类已被感染EHF.隐性感染者在人群中不足形成免疫屏障.故在流行季节要注意人口集中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并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国际上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较为严重应该重点防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e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伤口、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低血压、出血、少尿及多尿等肾功能损害为特征。根据传染源的种类不同,出血热在我国存在姬鼠型、家鼠型和姬鼠家鼠混合型3种疫区。本病在我国分布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对军民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