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对混合痔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2月因肛肠疾病择期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而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一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麻醉阻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SpO_2、HR)比较、各时点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的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毕肛门收缩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虽然联合组的直肠牵拉反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均出现惊厥、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而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混合痔手术中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联合两点扇形麻醉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和疼痛感,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诊手术中,较多的外伤患者,若伤口较小,无大的神经血管损伤,一般需立即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病情虽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丰富,患者对痛觉十分敏感[1],清创前如不能达到有效镇痛,患者会很痛苦甚至达不到清创效果,创面感染率高,延迟愈合.我院对部分清创手术患者在清创前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并与常规局麻下清创者对照.现报告如下.关键词: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麻;清创手术分类号:R61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00(2013)05-0106-02  相似文献   

4.
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对短时间手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赞斓  张雄 《中国药业》2006,15(14):47-48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在短时间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平面出现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首剂麻醉药用量、有无牵拉反应等,并观察有无寒战以及变态反应的发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平面出现时间较快(P〈0.01),麻醉开始至麻醉阻滞完善时间较短(P〈0.01),牵拉反应及变态反应明显较少。结论碳酸利多卡因更适合于短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5.
利多卡因局麻致变态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本院护师。因近中阻生伴冠周炎反复发作于1999年7月30日来我科行拔除术。患者为过敏体质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在拔牙前曾做利多卡因皮试,自述皮丘发红但无发硬、扩大、伪足,患者为了谨慎在拔牙前5小时口含2%利多卡因约1ml且服下少许,到拔牙时无任何不适。拔牙时用2%利多卡因在确认未误入血管后注射4ml,5分钟后麻醉效果良好患者无不适,顺利拔除手术时间约10分钟。术后3分钟患者突诉头昏伴轻度旋晕,测心率80次/分,血压100/60mmHg,初步估计为紧张所致给予平卧并严密观察,其后患者症状加重四肢肌张力增加发麻伴轻度呼吸困难,心…  相似文献   

6.
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在拔牙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拔牙术中,分别用碳酸利多卡因及盐酸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10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显示碳酸利多卡因潜伏期为54.00±10.20s;盐酸利多卡因潜伏期为200.00±9.50s,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比较,前者潜伏期短,麻醉效能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普及 ,交通事故屡有发生 ,外伤手术经常在门诊进行 ,一些皮脂瘤、皮脂腺囊肿、痔疮、皮肤痣等也在门诊手术室进行 ,如何选择局麻药 ,使抢救更迅速、更安全 ,麻醉更有效 ,我院就此问题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从 2 0 0 1年到 2 0 0 2年 6月 ,门诊手术病人 1384例 ,其中男 10 71例、女 313例 ,年龄 1~ 82岁。2 方 法将全部病人分为普鲁卡因组及利多卡因组进行对照观察 ,其中普鲁卡因组 6 80例 ,利多卡因组 70 4例 ;普鲁卡因组用 1%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组用 1%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 ;麻醉剂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在低位肛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因肛肠疾病住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鞍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后各时段的MAP、SpO_2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术后肛门收缩恢复率及直肠牵拉反射率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轻度疼痛比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2%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联合两点扇形麻醉可为临床手术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患者应激反应以及术后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究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肛门收缩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于我院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手术开始肛管松弛满意度、肛门收缩恢复率及直肠牵拉反射率、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RP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收缩恢复率和直肠牵拉反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开始肛管松弛满意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混合痔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促进术后肛门收缩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12月本院接收的牙髓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阿替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两组均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阿替卡因组上、下颌牙麻醉有效率分别为95.2%、79.3%,利多卡因组分别为83.3%、32.1%(x2=7.38、45.14,P<0.05);阿替卡因组上颌有效率为95.2%,利多卡因组为83.3%,两组下颌麻醉有效率分别为79.3%、32.1%(x 2=11.36、53.70,P<0.05);同时阿替卡因组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1.32±0.42)分、(2.32±0.41) min,利多卡因组分别为(2.56±0.89)分、(7.52±0.63) min(t=-7.97、-43.75,P<0.05).结论 牙体牙髓病治疗采用阿替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显著,疼痛轻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麻醉持续泵注给药最初用于术后镇痛,并逐步应用于成人外科手术麻醉,目前,持续硬膜外应用利多卡因麻醉已成为临床常用麻醉方法之一。本文从血流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几个方面对持续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朱明 《淮海医药》2004,22(5):363-364
目的 观察重比重利多卡因用于腰椎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 ASA - 级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1 0 0例 ,选择 L2 ~ L3或 L3~ L4 做腰麻穿刺点 ,局麻药液为 5 %重比重利多卡因 1 0 0 mg,观察并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效果 ,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改良 Bromage评分 ) ,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程度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除 5例因年龄较大合并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给药后 5 min血压下降明显 (MAP<70 mm Hg) ,心动过缓 (HR<6 0 mm Hg) ,其余所有患者麻醉效果良好 ,恶心、呕吐、头疼的发生率低 (P<0 .0 1 ) ,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论 蛛网膜下腔给予 5 %重比重利多卡因 ,起效迅速、用药量少、阻滞完善、肌肉松弛且并发症少 ,是较好的麻醉及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在小儿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氟烷、氯胺酮及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行氟烷和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中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观察组HR、RR均较对照组减慢(P〈0.01),BP也较对照组降低(P〈0.01);术后观察组苏醒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屏气、肌僵、寒颤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麻醉具有诱导快、术中镇静完全、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奋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94-229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产科2009年1~12月足月妊娠初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硬膜外麻醉,L2~3椎间隙穿刺,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和瑞芬太尼50μg硬膜外腔注入;对照组仅给予利多卡因.记录疼痛消失时间、阻滞有效时间、全程局麻药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缩短,阻滞有效时间延长,全程利多卡因用量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利多卡因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与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小儿阑尾切除术46例,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2组,AS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1 mg/kg)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1%利多卡因3~5 ml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26例;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的改变,手术时患儿的反应以及患儿全麻苏醒情况。结果AS组与A组比较,AS组具有较好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腹膜松弛明显,牵拉反应小,苏醒快,恶心呕吐反应少。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全麻和利多卡因腹膜表面麻醉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满意的切口下的腹膜松弛,能有效地抑制探查牵拉阑尾时内脏牵拉反应和鼓肠屏气反应,使得呼吸循环趋于稳定,降低术后切口皮肤疼痛及切口下腹膜缝合后产生的张力性刺激牵拉痛与不适,患儿苏醒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在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观察2组麻醉效果,并比较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的差异。结果 2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术中,可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40例年龄在3~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及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注组(L组),每组各20例。N组男7例、女13例,年龄6(5,8)岁;L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7(5,8)岁。患儿在诱导后,L组先静脉注射1 mg/kg利多卡因,继而以2 mg/(kg·h)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苏醒期麻醉药物追加次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 Chi-Square检验。结果 L组患儿苏醒期WATCHA躁动评分较N组患儿低[1(0,2)分比3(0,4)分,P<0.05],L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N组[20%(4/20)比50%(10/20),P<0.05],L组患儿苏醒期麻醉药物追加率低于N组[15%(3/20)比60%(12/20),P<0.01]。L组患儿拔管时间短于N组[(13.00±7.33)min比(19.40±7.39)min,P<0.01],L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N组[(42.00±7.85)min比(50.15±7.14)min,P<0.01],L组患儿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低于N组[0(0,2)分比2(0,2)分,P<0.05]。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对加速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静脉泵注对胃癌全身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胃癌开腹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L组麻醉诱导前给予2%利多卡因负荷剂量1 mg/kg静脉输注,随后以维持剂量3 mg·kg-1·h-1泵注至术毕;T组气管插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以0.25%盐酸罗哌卡因每侧20 ml注入;C组给予与L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术后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2μg/kg联合氯胺酮2 mg/kg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3组患者术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L组与T组T1、T2、T3、T4、T5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T组T1、T2、T3、T4时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L组与T组PCIA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T组PCIA次数低于C组(P<0.05);L组与T组术后48 h内PONV的发生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泵注用于胃癌全身麻醉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相当,治疗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两忠  董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31-1932,193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结果 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