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31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面神经保护。结果肿瘤全切29例(93.6%),大部分切除2例(6.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90.3%),面神经功能状态 H-B 分级:Ⅰ~Ⅱ级22例(70.9%),Ⅲ~Ⅳ级7例(22.6%),Ⅴ~Ⅵ级2例(6.5%)。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结论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和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及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2.
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和显微手术技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与毗邻神经、血管的关系,并对全切肿瘤的显微外科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63例,对听神经瘤的供血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63例听神经瘤均有小脑前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术中发现面神经绝大多数位于肿瘤的前方(占84.1%),其中面神经位于听神经瘤前上方13例,正前方31例,前下方9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51例(81%),肿瘤全切53例(84.1%)。结论掌握听神经的显微解剖特征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听神经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面神经功能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改善面神经的预后。方法 术中使用Viking-Ⅳ型多导术中监测仪,对110例听神经瘤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进行监测。结果自发肌电图结合单极恒压诱发肌电图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肿瘤全切后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lV(0.1ms)可诱发EMG,则术后两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I级。面神经解剖率为95.5%。结论 术中面神经监测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长期随访提示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全程面神经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大型听神经瘤,对手术中的关键技术点、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在全程面神经保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65例,其中肿瘤全切60例,全切率为92.3%(60/65);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5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9.2%(58/65),肿瘤切除后1年复查,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面神经功能和功能结果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54例(83.10%),Ⅲ~Ⅳ级6例(9.23%),V~Ⅵ级5例(7.69%).结论 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的关键,术中神经导航及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做于术治疗和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的疗效。方法分析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手术切除30例听神经瘤的资料,全部病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做外科技术。结果听神经瘤手术全切除29例(96.7%),次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1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21例(70%);耳蜗神经解剖保留25例83.3%),手术后2周有效听力保留2例(占术前存在有效听力患者的28.6%),有效听力丧失但可测听力保留15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的听神经显微手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肿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面神经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74例听神经瘤,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手术全切除72例,近全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67例,解剖未能保留7例,其中4例行颅内离断的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全切除听神经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对于面神经解剖保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小脑桥脑角肿瘤病人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护理学杂志》2002,17(8):593-594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小脑桥脑角区肿瘤的手术病死率显著下降 ,但面神经损伤仍然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尤其在听神经瘤术中[1] 。对于大型听神经瘤 ,面神经常被肿瘤推挤移位、拉长变薄 ,甚至发生炎性变 ,与蛛网膜粘连 ,有时被包裹于肿瘤中 ,难于鉴别和分离保护。如何在术中探测定位面神经并判断其功能状态 ,成为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我院神经外科 1996年6月至 2 0 0 0年 6月 ,对 4 5例小脑桥脑角肿瘤病人应用面神经监测器进行了术中面神经监测 (Intraop erativefacialnervemonit…  相似文献   

8.
),Ⅲ-Ⅳ级39例(39.80%),Ⅴ-Ⅵ级6例(6.12%).死亡3例(3.06%).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是术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 方法对1991~2002年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点进行讨论. 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1~11年,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面瘫,6个月后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轻瘫,1年后完全恢复;其余7例术后未发生面瘫.1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行次全切除术后5年复发,余15例无复发. 结论迷路切除时,电钻磨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壶腹及内听道顶壁与中颅窝脑板之间的骨质时应避免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瘤患者显微手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8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 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8例饮水呛咳者术后明显缓解,但手术损伤颅神经,发生周围性面瘫3例,结膜炎15例,面部感觉异常8例,偏瘫3例,角膜炎2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除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20 d,均康复出院.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为,重视对神志和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38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8例饮水呛咳者术后明显缓解,但手术损伤颅神经,发生周围性面瘫3例,结膜炎15例,面部感觉异常8例,偏瘫3例,角膜炎2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除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20d,均康复出院。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为,重视对神志和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有时影像学表现与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等相似,易误诊。今收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MRI和临床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病例,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报道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经验。提高大型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的保留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39 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对影响肿瘤全切除的因素及手术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占87.2%),次全切5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31例(79.5%),听神经解剖保留15例(38.5%),其功能保留率分别为56.4%、17.9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的关键。术中诱发电位的应用可提高面、听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型(直径≥3cm)桥小脑角肿瘤的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及神经功能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的32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切除28例(87.5%),次全切除4例(12.5%)。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8%(30/32),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I、Ⅱ级)保留率为78.1%(25/32),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7.5%(28/32),听力保留率68.8%(22/32)。结论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保留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无论其大小,保护面听神经的功能应放在首位[1-4]。无牵开器切除听神经瘤技术可减轻小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面听神经保护。采用无牵拉(无牵开器)切除听神经瘤,即原则上不使用脑压板牵开脑组织,术中使用器械(如吸引器、双极与弹簧剪等)进行动态牵拉,暴露肿瘤的同时进行切除。使用脑压板牵拉小脑的传统听神经瘤暴露技术,因其存在固定、静态的牵拉,可能导致接触面脑组织长时间受压产生局部缺血、梗塞,术后水肿明显[5-6];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电位监测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们在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下辅以神经内镜,开展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1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相似文献   

18.
桥小脑角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桥小脑角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其中1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采用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4例采用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2例采用颞枕开颅与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2例,全切除率为78.6%。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改善者20例,症状基本同术前5例。26例随访6个月至4年,生活自理者23例(88.5%),复发2例(7.7%)。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技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能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51岁,体重49 kg,2月前开始出现头晕、耳鸣伴行走不稳;2 d前开始饮水呛咳、双眼畏光、不能行走。MRI 示双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以“双侧听神经瘤”收住入院, 拟行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前胸片示心脏扩大,B超示中纵隔右房旁探及109 mm×80 mm大小的实性混合性回声光团,考虑为“中纵隔混合性占位”,胸部CT示中纵隔巨大占位性病变,以“畸胎瘤”可能性大。故拟先行开胸纵隔探查联合纵隔肿瘤切除术,然后再行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前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心慌、气急等临床症状。入室时BP 118/75 mm Hg,HR 70次/min。先行T5,6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20.
鞍区肿瘤常压迫、推挤垂体柄,甚至生长于垂体柄内。手术中如何寻找和保护垂体柄是彻底切除肿瘤以及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鞍区肿瘤中避免损伤垂体柄的操作经验,减少术后尿崩症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男2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