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7月~1985年7月,在华东地区(福建、山东、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范围内,对有关医院经手术治疗的胆石病进行了统一调查。总病例数为2,652例。胆色素类结石占59.5%,胆管结石占59.7%;胆固醇类结石占33.8%,胆囊结石占40.3%。福建、山东、江西三省的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多,浙江与安徽的两类结石与两个不同部位结石的患者基本相等,而江苏与上海的胆囊,胆固醇类结石患者较多.这个结果与过去一向认为华东地区都是胆管、胆色素类结石较多的结论不一致。调查资料还说明工人、干部、知识分子患胆囊结石多,农民患胆色素类结石多;胆道蛔虫与胆色素结石有关;脂肪和蛋白质饮食与胆固醇结石有关.  相似文献   

2.
胆石病的病因病理十分复杂,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1.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之分,2.其分布部位有的在胆囊,有的在胆管:3.胆中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4.两种胆石的成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胆固  相似文献   

3.
本文经依靠病史,多回顾性调查,证实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机会明显高于无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胆石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石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变化,胆固醇结石比胆色素结石多见.特别是区内南疆地区(以阿图什市为主).大多数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超声体检发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合并胆囊结石多见.这可能与饮食习惯,饮用水成分和水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67~1987年间手术取出的147例胆结石进行了肉眼剖面观察.结果,胆固醇结石占49.0%,胆色素结石占41.5%,稀有结石占9.5%.肝内胆管结石,女性占10.4%,男性占5%.30~49岁组以胆囊结石多见,而30岁以下组和50岁以上组,则以胆管结石多见.城镇患者64例中胆固醇结石占64.1%,胆色素结石占31.3%,而乡村患者83例中,胆色素结石占49.4%,胆固醇结石占13.3%.本组病例以1970年为界分前后两期,胆固醇结石由前期的34.7%增高到后期的65.5%,而胆色素结石却由前期的68.9%降至后期的31.1%.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胆石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治疗胆石病的方法 ,传统上采用外科手术 ,这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如系高龄 ,或伴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塞等 ,一般难以施用外科手术 ,因而要求研究出非手术治疗胆石症的方法 ,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的无疤痕外科 ,它主要包括内窥镜外科、经皮穿刺术、血管内窥镜应用及动脉导管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 ,大有替代部分外科手术的可能。胆道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 ,因成份主次不同可分为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或混合性结石 ,其中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 ,…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1947—1960期间433例胆石症。单纯胆囊结石及总胆管结石(胆囊中有或无结石)的发生率是相等的,男女比例亦相似,但胆囊结石组女性病人稍多。胆囊结石年令分布以30—59岁为最多;总胆管结石症则是40—69岁。结石化学分析说明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钙结石为最多,其他性质结石则很少。胆固醇结石及胆色素钲结石例数在1947—1960期内是相等的,但在1947—1955期内胆固醇结石数是占28.7%,1950—1960期内为52.4%。  相似文献   

7.
胆囊结石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多发病.根据其化学成分组成不同,通常分为以下3类,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西方国家,大约80%~90%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或混合性结石,只有10%~20%为胆色素结石.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超过30%的胆囊结石为胆色素结石.在亚洲,超过70%为胆色素结石,对胆色素结石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少.笔者查阅近些年文献,将胆囊结石成因及致石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的特点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胆石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对海南地区13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因素调查,对术中取得的胆石进行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胆管结石占51.9%,胆固醇类结石占65.9%。城镇居民、高脂饮食及肥胖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高,而农村居民、低脂饮食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管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65.7%)高于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18.5%)。结论 海南地区胆石的分布部位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接近;类型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职业、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关。高脂饮食及肥胖是造成胆囊结石的主要因素,而低营养、低脂饮食与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反复胆道细菌感染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结石包括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由于结石的可移动性,临床上具体区分肝总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并无实际严格界限意义.胆总管结石可以是原发于胆管系统的所谓原发性胆管结石,其成分是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也可能是胆囊结石移位至胆总管,其结构和成分与胆囊结石完全相同,又称继发性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100例病人的胆石标本和临床资料,研究了胆石中胆固醇、胆色素、钙、镁、铜、铁和锌等。女性75例,男性25例。胆囊结石45例,胆总管结石30例,胆囊和胆总管结石15例,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结石10例。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36/45),胆总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24/30)。胆道蛔虫症和感染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系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者,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肝内胆管,或局限于某叶胆管,其中以左外叶和右后叶多见.  相似文献   

12.
粤西北地区胆石病845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小明 《广东医学》2004,25(8):958-959
目的 了解粤西北地区胆石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 84 5例胆石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例以中年人好发 ,女性多于男性 ,并出现比例上升趋势 ;②胆管结石多于胆囊结石 ;③胆色素结石是主要类型。结论 粤西北地区胆石病在人群分布 ,结石类型 ,部位与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方面关系有其流行病学特点 ,与国内大多数报道有差异 ,如能重视卫生宣教工作 ,可以降低胆石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肝胆结石的病因和社区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胆结石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 ,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近年来B型超声检查自然人群的胆结石发生率达 10 %左右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西方国家胆囊结石较多 ,国内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为多 ,这与饮食习惯和胆系感染 (包括寄生虫 )有关。但近年来国人寿命延长 ,饮食结构改变 ,卫生条件改善等使胆囊结石增多 ,且肝、胆结石总的发病率亦在增加。胆石按其成分可分为以胆固醇为主要成份的胆固醇结石、以胆色素为主要成份的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胆色素二者比例相当的混合性结石。1 胆石成因1 1 胆固醇性结石的成因1 1 1 胆汁中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内蒙地区11个医院连续两年经手术取出的胆石标本共476例,全部胆石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了胆石中胆固醇、胆色素及钙的含量,现报告如下:结果分析一、概况:本地区胆石成分:476例胆石分析结果,胆固醇类结石439例,占92.2%胆色素类结石37例,占7.8%,本组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胆固醇类结石与胆色素类结石之比为11.86:1。胆石形成部位:胆囊结石占81.5%,肝外胆管结石占7.4%,胆囊与胆总管结石占10.7%,肝内胆管结石占0.08%,本组以胆囊结石占优势。年龄:本组以40—59岁病人最多,占57.6%,其次为31—39岁18.2%,60岁以上占15.1%,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占胆石病的16%~30.5%,属于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几乎都是胆色素结石,左侧较右侧多,其中左外叶及右后叶为好发部位,与胆道蛔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78~1990年间收治胃切除后胆石病24例,胃切除5年以后形成胆系结石多,大多数属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多于肝外胆管结石。通常用 B 超检查及口服法胆囊造影肯定诊断。形成胆石的主要原因是胃切除操作时切断迷走神经肝支或术后胆囊周围粘连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7.
1 胆管结石概述 胆道系统主要行使运输、储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倘若胆道系统本身解剖生理结构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即胆结石.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胆管的胆色素结石转变为胆囊的胆固醇结石.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据统计胆总管结石约占20.1%[1,2].胆囊结石有10%~20%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3].胆囊结石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此时胆囊结石可以不做处理;但胆管结石堵塞胆管,导致胆汁瘀滞,可继发细菌感染.几乎所有的胆管结石都会出现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堵塞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胆管结石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需要予以取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胆石标本100份,用化学定量分析法测定胆石中胆固醇、胆红素、胆绿素和钙等化学成份。结果:27例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为主要成份的混合性结石占15例(63.0%);65例胆管结石中,胆色素性混合结石占53例(81.5%);胆囊及胆管结石3例中,胆固醇性混合结石占2例;胆色素性混合结石1例。其余记载不详的5例中,3例为胆固醇混石,2例为胆色素混石。并对两类结石主要成份的检出率和各层化学成份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本室自1980年2月—1983年6月采集胆石标本100例进行化学定量分析,为诊治胆石症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拘胆系疾病,是急腹症的常见原因.根据结石的化学成分,通常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类,其中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较多见.目的 讨论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方法 根据超声表现进行诊断.结论 同时具备胆囊结石3条典型超声表现,是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景钗  肖燕榕  郭国斌  张光林 《海南医学》2007,18(11):43-43,104
目的 通过超声对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来决定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将胆囊结石患者按成份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混合性结石组,测定胆囊空腹容积、脂餐后容积和排空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组胆囊排空功能明显下降,胆色素性结石组胆囊排空功能无明显下降.结论 超声评价胆囊排空功能,并以此做为决定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