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对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人富含血小板血浆以凝胶过滤法分离得到人血小板.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TAP-SSL5或小鼠抗人CD42b( glycoprotein Ibα,GPIbα)单克隆抗体( HIP1)与血小板的结合情况;以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及PAC-1的结合反映血小板的激活程度;以全血电阻法定量分析TAP-SSL5对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为评价TAP-SSL5的出血风险,进一步观察了TAP-SSL5对小鼠尾部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融合蛋白TAP-SSL5可与血小板结合,并竞争性抑制HIP1与血小板的结合,提示TAP-SSL5可与血小板表面的GPIbα结合,进而抑制GPIbα与vWF的相互作用.但高浓度的TAP-SSL5(终浓度30m g/L)也能激活血小板,使人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表达阳性率为90.4%)和PAC-1的结合量上升(阳性率为66.3%);终浓度为10、30 mg/L的TAP-SSL5可引起血小板的显著聚集.给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10mg/kg的TAP-SSL5,可显著延长尾部出血时间,由对照组的(647.1±33.7)s延长至(753.6±127.3)s(P <0.01);而常规剂量组(3 mg/kg TAP-SSL5)尾部出血时间为(612.8±79.1)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融合蛋白TAP-SSL5保留了SSL5与血小板GPIbα结合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TAP-SSL5的抗血栓作用,但同时也导致融合蛋白TAP-SSL5在高浓度情况下可延长出血时间和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与粒细胞结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TAP-SSL5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细胞表面CD162(PSGL-1)的表达,及TAP-SSL5对小鼠抗人CD162单抗KPL-1与THP-1细胞结合的抑制作用。以20μmol/L ADP激活人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血小板与THP-1细胞或人中性粒细胞的结合情况,并研究TAP-SSL5的干预作用。结果 TAP-SSL5浓度在30 mg/L或以下时对THP-1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活力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AP-SSL5(终浓度10 mg/L)能显著抑制KPL-1与THP-1细胞的结合;20μmol/L ADP激活的血小板与THP-1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结合率分别为(31.3±8.4)%和(35.6±5.9)%;细胞经10 mg/L TAP-SSL5预先处理后,其结合率分别降至(13.4±6.7)%和(10.4±6.4)%(P<0.01)。瑞氏-姬姆萨染色的结果表明,TAP-SSL5和SSL5均可抑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结合(P<0.05)。结论 TAP-SSL5可通过与PSGL-1的结合,而直接抑制激活的血小板与粒细胞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抗炎和抗凝双效功能的融合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like protein-5,SSL5)与蜱抗凝血肽(tick anticoagulant peptide,TAP)融合,从金黄色葡萄球NCTC8325菌株中克隆SSL5基因;经DNA重组技术,将编码pelB前导序列、SSL5和TAP的基因重组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OG21中,再转染于大肠杆菌BL21中扩增表达,制备融合蛋白SSL5-TAP或TAP-SSL5,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是否和SSL5一样,具有与粒细胞表面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结合的特性;采用反应底物法在体外检测融合蛋白对活化的凝血因子X(factor Xa,FXa)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TAP-SSL5保留了SSL5与PSGL-1结合的特性,并且融合蛋白TAP-SSL5可显著抑制FXa的活性(P<0.01),抑制率达39.5%。结论融合蛋白TAP-SSL5是一种以PSGL-1为靶向的新型抗炎、抗...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IX-V复合物受体在血小板执行止血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感染,外伤等),血小板膜表面GPIbα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暴露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 factor,vWF)识别并结合,启动血小板的粘附并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GPIbα还含有凝血酶、P选择素和Mac-1等多个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血小板GPIbα在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兔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 C端557~561氨基酸序列多肽的多克隆抗体,并初步用于人血小板GPIbα C端559位丝氨酸磷酸化状态的检测.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合成C-R-G-S-L-P(559位丝氨酸非磷酸化,Ser559)和C-R-G-s(p)-L-P(559位丝氨酸磷酸化,pSer559)多肽.将2种多肽分别与钥孔蜮血蓝蛋白交联后,以皮下注射法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获得2种抗血清(抗Ser559多抗和抗pSer559多抗).应用斑点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对抗血清进行鉴定并检测效价.从人血小板裂解液中分离纯化血小板GPIbα,利用抗Ser559多抗和抗pSer559多抗、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人血小板GPIbαC端559位丝氨酸磷酸化状况.结果 所制备的2种多抗分别特异性识别各自抗原,效价分别为1:32 000和1:64 000.2种多抗均可与纯化的人血小板GPIbα特异结合,表明人血小板GPIbα 559位点丝氨酸存在磷酸化与非磷酸化两种状态.结论 应用人工合成多肽成功制备出2种可特异性识别丝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兔抗人血小板GPIbα胞内段多肽多抗,并证明人血小板GPIbαC端559位丝氨酸存在磷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GPIbα(glycoprotein Ibα) 是血小板表面重要的黏附受体GPIb-IX-V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其细胞外配体结合片段可在基质金属蛋白酶ADAM17/TACE的作用下发生剪切脱落,削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配体与血小板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血小板功能调控机制。笔者前期研究发现中药赤芍、红花和黄芪中的活性成分芍药苷(PF)、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和某些黄芪皂苷单体(AS-III),以及复方活血胶囊均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ADAM17,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多种炎症相关蛋白(如TNFR1和EGFR配体)的胞外片段脱落,调控炎症过程、激活保护性信号通路。本文通过综述血小板膜受体GPIbα的功能、ADAM17的激活机制及其对血小板GPIbα受体的切割作用,推测血小板ADAM17可能是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为研究和阐明中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硬化患和正常对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CD42b),GPⅡb(CD41a),P-选择素(CD62P)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及(PAC-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PⅠb表达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下降,GPⅡb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肝硬化患P-选择素,(PAC-10及GPⅠb水平可作为体内血小板活化及出血倾向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CD42b)、GPⅡb(CD41a)、P-选择素(CD62p)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P=0.04)及PAC-1(P=0.00)表达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P Ib表达的荧光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GPⅡb表达则无明显改变(P=0.29)。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增强,PAC-1的表达可作为GPⅡb/Ⅲa激活更敏感的新型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活性氧(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发生活化和凋亡时伴随有糖蛋白(GP) Ibα酶切,血小板储存损伤(PSL)主要由血小板活化和凋亡引起。本研究主要探讨ROS在PSL引起的GPIbα酶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单采血小板,(22±2)℃震荡,分别在保存的1、3、5 d用无菌接管机取一定量血小板,离心得到沉淀和上清,上清用酶标仪检测糖萼蛋白(GC);沉淀用缓冲液重悬,经洗涤2次后得到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与不同的检测探针孵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浓度、线粒体跨膜电位去极化、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和P-选择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 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PS外翻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去极化逐渐增多,血小板胞内ROS浓度逐渐增多,p38 MAPK磷酸化逐渐增多、血浆中GC含量逐渐增多;ROS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胞内ROS增多、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少血浆GC含量;p38 MAPK抑制剂抑制p38 MAPK磷酸化和减少血浆GC含量,不抑制ROS浓度增加。 结论 ROS在PSL引起的GPIbα酶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OS可能通过活化p38MAPK进而引起GPIbα酶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冷藏(4℃)保存48 h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CD42b)末端半乳糖基化及唾液酸化的方法.方法 冷藏保存48 h后,将半乳糖基化底物UDP-gal及唾液酸化底物CMP-NeuAc加入血小板保存袋中,37℃复温lh,分别以FITC-sWGA、FITC-ECA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末端β-GlcNAc及β-Gal糖基,流式细胞术检测糖基化效果.以FITC-CD42 b抗体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流式细胞术检测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于GPIbα蛋白量的影响.以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P)抑制剂GM6001抑制MP对GPIbα的剪切,验证冷藏保存以及糖基化处理对GPIbα的量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结果 FITC-sWGA、FITC-ECA标记结果显示,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无论是否加入糖基化底物)可致膜表面GPIbα末端糖基暴露(以FITC荧光强度表示)明显降低,FITC-sWGA荧光强度由1918.2±526.2降至1316.2±368.1,FITC-ECA荧光强度由8036.6±1466.3降至5672.6±1522.7 (P<0.05);同时可致膜表面GPIbα蛋白量降低,由1582.9±123.1降至1380.7±136.7 (P<0.05);加入GM6001后,GPIbα蛋白量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602.2±153.2.相对荧光强度分析显示,冷藏保存48h与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组FITC-sWGA/CD42b比值分别为2.23±0.56与2.11±0.38,FITC-ECA/CD42b比值分别为2.02±0.36与1.91±0.33,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冷藏保存48h后37℃复温1h处理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α量减少;减少系复温处理激活MP所致;通过此处理方式实现血小板糖蛋白GPIbα重新糖基化不可行.  相似文献   

11.
剪切力作用对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M  Cong Y  Deng X  Hu J  Qin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67-270
目的 探讨剪切力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制的锥板黏度计对健康人的全血标本分别施加 10 0、15 0、10 0 0、30 0 0s-1的剪切力作用后 ,以血小板膜糖蛋白 (GP)的荧光标记抗体、单色或三色荧光法染色血小板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PAC 1(活化的GPIIb/IIIa)、CD6 2P(P 选择素 )、GPIb/IX和GPIIb/IIIa的水平。结果 PAC 1、CD6 2P在静止的血小板表面表达很低 ,阳性率分别为 1 7%± 1 1% (n =5 )和 0 9%± 0 5 % (n =5 ) ;受到高剪切力作用后表达水平增加 ,以PAC 1增加更为迅速、明显 ,于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0 5min时达峰值 (73 6 %± 7 4 % ) ,之后很快开始下降 ,CD6 2P的表达相对较缓慢 ,但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 ,30 0 0s-1剪切力作用 7min时 ,阳性率为2 6 4 %± 3 5 %。GPIb/IX、GPIIb/IIIa存在于 96 5 %~ 99 4 %的静止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GPIb/IX水平在低剪切力作用下无明显变化 ,高剪切力作用 1min内有不同程度增加 ,但随后开始下降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72 4± 6 7降低到 4 4 9± 4 9(n =5 )。GPIIb/IIIa水平在高剪切力作用下迅速增加 ,30 0 0s-1作用 7min时 ,平均荧光强度由静止时的 98 5± 12 1增高到 15 9 5±2 3 6 (n =5 )。结论 高  相似文献   

12.
腺苷二磷酸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n Y  Lu XX  Wang ZY  Dai L  Shen WH  Wu DP  Ruan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6):3299-3301
目的比较腺苷二磷酸(ADP)在两类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探讨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凝血酶受体(PAR)活化肽PAR1-AP与PAR4-AP诱导血小板活化,观测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ADP抑制剂)ⅤⅡ作用过程中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与P-选择素的改变。结果两类凝血酶受体都能诱导血小板活化,产生完全的聚集波,血小板膜GPIb则呈现先进行性减少后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P-选择素水平持续升高。ApyraseⅤⅡ作用后,PAR1-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受到部分抑制,而PAR4-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未有明显改变。ApyraseVⅡ加速PAR1途径GPIb回复细胞表面,对PAR4途径中GPIb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活化途径中P-选择素的表达都不受ApyraseVⅡ的影响。结论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R1途径与ADP参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GPⅡb/Ⅲa 拮抗剂RGDS和钙通道拮抗剂Nifedipine对ADP诱导的血小板GPⅡb/Ⅲa活化的影响。方法GP II b/11I a特异性抗体PAC-1标记活化GP II b/11I a,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及 ADP(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为(0.80±0.85)%;在ADP(5μmol/L)激动下,PAC-1表达率为(77.27±9.47)%;RGDS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206μmol/L;Nifedipine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178μmol/L;RGDS联合Nifedipine对PAC-1表达的联合抑制率为(60.15±16.35)%,二者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Ib/IIIa受体拮抗剂RGDS和Ca2+拮抗剂Nifedipine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GPIIb/IIIa活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对血小板GPIIb/IIIa活化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评估临床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1.1至2012.5.31期间在华山医院首次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57~72岁。分别于所有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第8天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比例,以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的PAC 1、CD62p表达比例;使用血小板双通道聚集仪测定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ACS患者静息血小板PAC-1和CD62p高表达;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高于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使用ADP体外刺激血小板活化,ACS患者血小板PAC-1和CD62p较治疗前下降,其中,PAC-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PAC-1、CD62p表达高于健康人,循环活化血小板数量升高,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功能。合理使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临床抗血小板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 CRP)刺激下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普通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普伐他汀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干预;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CRP干预;普伐他汀+CRP组:常规饲料喂养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和CRP干预。采用20%三氯化铁浸润的滤纸包裹大鼠颈动脉建立血栓模型,记录形成闭塞血栓的时间并称量所形成血栓的重量。分离富血小板血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凝血酶的水平。结果普伐他汀治疗后的大鼠颈动脉形成闭塞血栓时间有明显延长,CRP静脉注射对该模型的血栓形成时间无明显影响,而各组形成血栓的质量无明显差别。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体外给予PAR-4激动剂AYPGKF-NH2(100μmol/L)刺激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显著增加,普通对照组P选择素的阳性百分率从3.4%增加至46%。而与普通对照组比较,普伐他汀或CRP均使得GYPGKF-NH2刺激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明显下降。在普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P注射的大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更进一步下降至25%。大鼠血浆中基础可溶性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较低,CRP刺激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增加约22%,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循环中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9.64±0.81)pg/mL vs (11.34±0.74)pg/mL,P<0.05]。静脉给予CRP注射4 h后血清F1+2水平较基础状态明显增高[(2.57±0.4)pg/mL vs (0.72±0.11)pg/mL, P<0.01];而预先给予普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CRP刺激的血清F1+2水平(1.93±0.25) pg/mL。结论普伐他汀能延长CRP刺激下氧化损伤所致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在炎症状态下他汀的抗血栓作用可能带来更多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以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梗塞患者活化血小板标志物PAC-1和CD62p,并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表面表达PAC-1和CDup的血小板量为13.83±7.20和31.26±19.6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纽(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塞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一项较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10年中,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式。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不能完全阻止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可能是其原因之一。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检测血小板功能,以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本研究介绍了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以期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