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患儿均于2014年1月-2016年8月入院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共40例;实验组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进行治疗,共40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和对比预后.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治疗后患者的PaO2、OI上升,PaCO2下降,实验组的升幅或降幅均比对照组高,P<0.05;在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CPAP呼吸机、氨溴索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X线检查结果,将患儿划分为轻症组(55例)与重症组(41例)。所有患儿均需在治疗前、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接受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评分。结果轻症组超声评分低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PS治疗与非PS治疗患儿的超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各组非PS治疗患儿的超声评分均高于PS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程度做出有效评价,此外,超声检查评分可作为评价患儿病情以及量化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7例患儿应用PS治疗,观察用药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参数的变化.结果:应用PS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用药后监测2h、6h、12h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升高、pH值升高、PaC02下降,与用药前比较,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部十四分区超声新评分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效果观察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80例,患儿在使用PS前及使用PS后12、24、48、72 h进行肺部超声评分(LUS),记录肺部六分区法、十分区法、十二分区法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均行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12 h内进行LUS评分,并采用胸部X线检查,根据治疗前胸部X线检查,将患儿分为重症者(32例)与轻重者(28例),记录不同病情程度患儿治疗前、后的LUS检查结果,治疗前、后不同程度患儿LUS评分,治疗前、后LUS评分与X线分级情况,并采用Kendall分析治疗前后LUS评分与X线分级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LUS评分明显高于轻症组,两组治疗后6 h、12 h后LU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经Kendall分析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2 h的LUS与胸部X线分级均成正相关。结论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中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且与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致性,且对患儿损伤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的临床表现效果。方法:对2010-05~2012-08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用药过程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过程后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应用前后护理后,28例患儿均呼吸顺畅成功存活,1例并发感染性肺炎,1例肺出血,无死亡病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6±0.5)d,平均住院所用时间为(22.6±5.8)d。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治疗,能够确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很好地发挥药效、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HMD新生儿随机分为n CPAP组(n=35例)和n SIMV组(n=35例),详细记录两组患儿需行气管插管,气漏、低氧血症、CO2潴留、呼吸支持时间和呼吸暂停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24h时Fi O2、Pa CO2、p H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n SIMV组患儿需行气管插管,气漏、低氧血症、CO2潴留,呼吸暂停等发生率和呼吸支持时间均明显低于n CPAP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i O2、Pa CO2逐渐降低(P<0.05),而p H值则逐渐升高(P<0.05),且n SIMV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n CPAP组(P<0.05)。结论 n SIMV治疗HMD疗效明显优于n CPAP,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观察成比例辅助通气(PA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CPAP疗效不佳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改用PAV治疗,对比其前后1小时的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使用PAV前后平均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而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均〈0.05),血气分析中PaO2、PaCO2、pH值明显改善(P均〈0.05),且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结论成比例辅助通气可以有选择性地试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52例。两组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B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76.9%(40/52),低于B组的90.4%(47/52),P<0.05。B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氧浓度、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后胸部 X 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NRDS 的58例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分析用药前后患儿的胸部 X 线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58例患儿首次拍片的诊断结果:NRDS Ⅰ级13例(22%),Ⅱ级25例(43%),Ⅲ级13例(22%),Ⅳ级7例(13%);PS 治疗后2~72 h 第1次复查胸片,示双肺透亮度较前增高48例,降低5例,增高且伴有纵隔和(或)肺间质积气4例;19例进行第2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肺间质积气1例;11例第3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肺炎7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间质积气1例;1例第4次复查胸片,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显示气管插管位置异常10例。结论:X 线检查可用于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NRDS 的疗效,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能早期发现肺炎、纵隔和肺间质积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67)、B组(n=67)与C组(n=66)。所有患儿均给予PS治疗。A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B组给予布地奈德液体剂气管内滴入,C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氧和指数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清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A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和辅助通气持续时间均短于B组、C组,重复使用PS比例低于C组,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比例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 h后,3组患儿的氧和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儿的氧和指数高于B组、C组,PaCO2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组患儿的血清GS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联合PS治疗新生儿NRDS疗效更为显著,能明显减轻患儿临床症状,降低BPD严重程度,改善血气指标,并提高GSH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西宁地区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中度高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儿生存率显著提高。认为及时有效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早期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动态观察其X线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0例患儿中,均为早产儿.依据X线Ⅳ级分类法,其中Ⅰ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17例(病死1例),Ⅳ级8例(病死2例).除3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2~3周治愈,胸部X线病变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呼吸性呻吟,三凹征等.结论 胸部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对观察疗效和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床旁CR胸片影像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床旁CR胸片影像资料,以患儿首张及连续复查床旁CR胸片为诊断依据,分析其动态X线影像特征。结果根据RDS分级方法,首张CR床旁胸片72例RDS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治疗中连续复查CR床旁胸片13例好转,56例治愈,3例死亡。肺内广泛小点状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白肺为诊断RDS的X线特征性表现。结论床旁CR胸片对RDS能作出明确诊断,是首选检查方法,并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三组儿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X线表现:(1)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23例;(2)无新生儿BPD而有透明膜病病[呼吸窘迫综合征(RDS)]33例;(3)无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35例早产儿。BPD的定义是婴幼儿出现下列表现(1)因呼吸窘迫从出生第一天便接受机械通气和给氧;(2)出生30天仍需给氧;(3)出现与BPD一致的胸部X线表现。出生一个月的婴  相似文献   

16.
李兆权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95-1995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2003-04~2008-09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43例,无效4例,1例死亡,总有效率93.06%,死亡率1.39%。结论: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较对照...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的X线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近三年来62例经临味诊断、对症治疗并且有完整X线资料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结果 62例中X线表现与临床相符合55例(88.71%),不典型表现7例(11.29%);其中合并肺炎1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PDA),肺出血3例,气胸5例。根据X线征象分期,轻度37例,中度11例,重度7例。结论 X线平片是协助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应结合临床提高X线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足月新生儿的发病例数以及多系统疾病患病率的差异,为今后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研究和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新生儿病房收住的新生儿共1480例次,其中晚期早产儿232例,足月新生儿1129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寻找两组患儿在患病率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病死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晚期早产儿中湿肺、喂养不耐受、低钙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率远高于足月新生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时需要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比例高于足月新生儿,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多种疾病的患病率高于足月新生儿,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肺萎缩、水肿及保护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应用水胶体敷料,则有效的预防了皮肤损伤的发生^[2]。于2012年9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