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大学生运动伤害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方法 选取广州市7所高校的1 786名男性大学生,调查其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性质、项目及损伤原因.结果 广州市男性大学生近1 a运动伤害的发生率为57.67%,伤害部位以踝关节、手、膝关节和腕关节为主;伤害类型主要为皮肤伤和关节伤;伤害性质主要为急性创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外运动、水泥地、患病或带伤以及运动时间足构成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而穿运动服和学校定期体检是运动伤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州市男性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善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州3所高校1 500名大学生的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广州大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5.60%,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4.66%,大学生伤害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扭伤(30.65%)、跌倒坠落伤(27.42%)、刀锐器伤(10.75%)。伤害危险行为中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不规范运动(38.40%)、打架(34.39%)和学习/生活压力大(31.77%)。随着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种类的比例增加,伤害发生率也增加(r_s=0.21,P0.00)。"骑自行车违规"、"不规范运动"、"受欺辱"等伤害危险行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1.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伤害及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对于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男性大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再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再发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7年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问卷自填。结果深圳市青少年伤害的总报告率为23.57%,其中,再发伤害报告率为14.29%。伤害发生组的青少年每年人均发生伤害2.3次,而再发伤害组每年人均发生伤害3.2次。发生过伤害的人中60.6%会再次发生伤害,再发伤害组所发生的伤害事件占伤害总事件的82.9%。青少年的再发伤害与学习成绩、吸烟、饮酒、学校类型有关。结论青少年的再发伤害较为严重,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再发伤害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预防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遵义市凤冈县农村学龄儿童运动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遵义市凤冈县三所中小学四至七年级学生共465名,用自制问卷调查近一年运动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害年发生率为18.71%,男童高于女童(22.63% vs 14.41%);七年级儿童运动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9.28%,五年级最低为7.76%;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22.26% vs 12.20%);住校儿童高于走读儿童(24.53% vs 13.83%);伤害时的主要活动是奔跑(33.33%);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4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前未热身(OR=3.834,95% CI:1.362~10.792),无人陪护(OR=2.403,95% CI:3.742~30.616),在水泥地板上运动(OR=4.175,95% CI:1.457~11.964),穿皮鞋(OR=7.301,95% CI:1.736~30.705)或者凉鞋(OR=4.316,95% CI:1.245~14.966)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关于“扭伤后冷敷”,未发生伤害儿童的知晓率高于发生伤害儿童(χ2=5.36,P=0.021),其它问题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凤冈县农村儿童运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明确,应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韩慧  汤建军  张勤 《卫生研究》2012,41(3):508-510
目的了解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3所大学1856名在校大学生,对其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3.49%,伤害类型排名前3位为火灾或烧烫伤(41.32%)、跌倒或坠落伤(36.78%)以及交通事故(18.60%);伤害多发生在校园内。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生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源地是农村和精神稳定性维度(P分)得分高,保护因素为双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高和神经性维度(N分)得分低。结论蚌埠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大学生伤害发生是包括生源地为农村、精神稳定性维度得分高和双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高、神经性维度得分低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503-1506
了解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862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危险行为总报告率为56.06%,各类危险行为检出率为1.15%~38.06%;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历大学生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具有群集丛生特点,暴力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和谐、积极应对、接受过危险行为教育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近1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x^2=4.71,P=0.03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定性访谈发现,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自杀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8.
李芳  何中初  汪德凤 《中国校医》2008,22(5):523-524
目的分析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校医院收治的1 689例次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性质、部位、相关运动项目及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在运动损伤的种类中,以软组织的损伤率最高,占总损伤93%;损伤部位以踝、膝、手腕部最多,分别为36.9%、17.6%和13.6%;导致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以篮球、足球、田径为最高,占总伤害81.8%。损伤常见原因依次是准备活动不合理、技术动作不正确、场地器材情况等。结论关注大学生运动损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大学生2564名,用白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近1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6%。不同性别、专业、生源的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1.208,P=0.004);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结论从可改变的社会因素人手,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预防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为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大中学生多发伤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伤害多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马鞍山市3所学校的中学生及大学生1494名,开展为期1年的伤害发生情况的监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中学生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3所学校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639人次,总伤害人数为799人,伤害总发生率为53.48%.多发伤害组的200名学生共发生伤害854人次,占总伤害事件的52.10%.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共同生活人口数多于4人、性格外向、焦虑评分高是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中等以上、抑郁评分高是保护因素.结论 3所学校学生多发伤害发生率较高;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情绪状态可能预测伤害多发.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30791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安徽省中小学生共发生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发生率为31.57%;前3位依次为跌伤(12.09%)、动物咬伤(12.08%)、刀或锐器伤(9.91%);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最高(47.33%),其次为高中生(43.39%)、小学生(20.59%);学校类别、学校住址、性别、父母职业、日常监护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伤害严重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和学习,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小学生交通伤害相关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4所小学1 029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回顾性调查学生2015年9月-2016年8月一年内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并对学生家长进行一般家庭情况调查及伤害知信行模式调查。 结果 该区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2.14%,男生(3.01%)高于女生(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0,P=0.046)。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家长交通伤害相关知识得分是否合格、家长对骑自行车使用头盔对降低交通意外伤害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认识态度不同、家长对孩子使用自行车头盔的意愿不同,孩子交通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孩子的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3.5%,以此作为参照组,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孩子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3%(OR=0.093,95%CI:0.029~0.300),家长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孩子的交通伤害发生率为2.08%(OR=0.136,95%CI:0.043~0.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学生性别、家长文化程度进行校正后,家长认为骑自行车使用头盔对降低交通意外伤害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起重要或部分作用(OR=0.145,95%CI:0.037~0.573)是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周围认识的人有使用某种防护用品会促使家长更有意愿使用或尝试使用该种防护用品。 结论 广州市某区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情况不容忽视,受家庭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大学校园施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4所高校大学生2 957名为调查对象,对近1 a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 957人中最近1 a内发生校园暴力者575人,发生率为19.4%。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18.5%,躯体暴力发生率为4.9%,性暴力发生率为2.5%。遭受暴力者499人,发生率为16.9%;施加校园暴力者193人,发生率为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收入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暴力经历、暴力环境、暴力观点是施暴行为(OR值分别为0.401,1.494,1.720,2.344,2.790和3.037)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危险因素不容忽视。应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二年级大学生1925名进行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4.9%;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落伤(45.7%)、刀割伤(19.5%)、烧烫伤(10.6%)、咬伤(7.7%)、交通事故(3.7%);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伤害发生率较高(50.1%)。结论预防大学生伤害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大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调查表对宿州市农村15642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率为24.36%,学校类别,学校地址,学生性别,父母职业,日常监护人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根据中小学生伤害特点和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描述柳州市中学生大强度、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的频度分布,分析体育活动与危害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 386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计算大强度、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在不同类型学生中的发生率,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种强度的体育运动与14项危害健康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大强度、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发生率分别为53.47%、48.32%,并均与骑自行车违规、非安全场所游泳、喝酒等行为显著相关,情绪不良、节食减肥等行为是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结论 体育活动与危害健康行为既有共存现象,又有互相制约的现象,以体育活动为平台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大学生使用烟草和酒精等成瘾物质状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使用烟草、酒精等成瘾物质的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7所大学1765名学生,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大学)》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使用烟草、酒精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目前吸烟与目前饮酒二变量呈正相‰logistic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父亲高学历是保护因素,男性和高年级相对女性和低年级及赌博是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使用烟草、酒精等成瘾物质报告率高于本地中学生,但低于其他国内外的有关报道。应把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活技能训练作为主要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共收回合格问卷为3 169份,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79%,男生伤害发生率(8.54%)高于女生(6.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5,P=0.054)。初中生伤害发生率14.50%,高于高中(5.29%)及小学生(5.37%)(χ2=72.554,P<0.0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学校(36.44%),其次是学校及家里以外的其他地方占33.60%,发生在家里的伤害占29.96%。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为跌倒/坠落(58.30%),刀/锐器伤(11.34%),钝器伤(1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1.499,95%CI:1.195~1.881)、“走读”(OR=3.206,95%CI:1.975~5.203)、外地户籍(OR=1.416,95%CI:1.074~1.992)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为照料者”(OR=0.702,95%CI:0.541~0.912)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现不同特点,应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韶关市区抽取4所大学的本科、专科、中专学生共3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韶关市青少年学生总上网率为97.52%,网络成瘾倾向(IAT)和网络成瘾(IAD)报告率分别为11.51%和3.28%,男生IAT和IAD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IAT和IAD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性别、学历、学习成绩、学习压力、性格、上网时间6个方面(OR值分别是0.616、0.594、1.471、0.654、0.591和1.658)。结论韶关市青少年学生IAT和IAD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及时对有IAT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减少I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