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俊江  梁群英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47-145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VEGF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凋亡指数(AI)及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AI和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低分化程度组和高TNM分期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而其AI值明显低于高分化程度组和低TNM分期组(P〈0.01)。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AI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率降低与AI、VEGF、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AI、VEG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了胃癌的形成;VEGF与胃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增高与胃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AI、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与其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复发间的相关性,并运用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术后辅助放化疗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低分化、非鳞癌以及淋巴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肌层浸润深度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治疗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对食管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412例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5年随访率为94.9%,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34.0%.按淋巴结转移个数分组:无淋巴结转移、1~2个淋巴结转移、3~6个淋巴结转移、≥7个淋巴结转移,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及未分化鳞癌,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9年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更为合理并能更好地反映食管鳞癌切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和Podoplanin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3和Podoplanin在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鳞癌组织中,FGF3的阳性率为92%(55/60),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FGF3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肿瘤大小组的淋巴管密度(LVD)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总生存率为35%,LVD计数>25/HP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25/HP组,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管密度均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FGF3是与食管鳞癌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的指标.淋巴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都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Ⅰ(TI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9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5)。而TIMP-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Ⅲ-IV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1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IMP-1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TIMP-1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MP-9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MMP-9与TIMP-1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平衡的破坏是食管鳞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制定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中下颈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74例术前未经肿瘤相关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21.2%。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段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论证上述除有无脉管癌栓以外的五个因素是胸段食管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性别、年龄、大体病理类型与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应根据其淋巴结转移风险选择下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PCNA和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病理确诊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CNA和P53表达的检测。结果:62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阳性表达率58.1%(36/62),其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53阳性表达率46.8%(29/62),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CNA阳性表达率61.0%(36/59),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及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VEGF、PCNA和P53可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bFGFR)与胃癌血管形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29例胃癌旁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bFGFR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bFGFR在胃癌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7%、17.2%,差异有显著性(P〈0.01),bFGFR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和对照组的MVD分别为45.2±15.2和35.1±5.0,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密切相关(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bFGFR阳性的微血管密度高于阴性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bFGFR和MVD表达增高,二者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Ki-67和Surviv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38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Livin、Survivn和Ki-67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x2=14.32;P〈0.05)。Livin、Survivin、Ki-67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有关(x2=4.16;P〈0.05);三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x2=13.14;P〈0.05)。结论:Livin、Ki-67蛋白和Survivin在食管鳞癌呈高表达,且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的术后随访,寻找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建立ESCC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间在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8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Cox回归模型对ESCC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构建ESCC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338例ESCC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30月(95%CI:22.84~31.76),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年龄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HR=4.322,95%CI:3.296~5.844,P=0.001)。预测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95%CI:0.72~0.76,P<0.001)。结论 根据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润程度等4个临床资料建立的预测ESCC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列线图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术后患者预后进行个体化的预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m23和p5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即用型nm23和p53单克隆抗体对58例食管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进行分期对比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标本中I-Ⅱ期30例,Ⅲ-Ⅳ期28例。免疫组化nm23阳性46.6%(27/58)及p53阳性58.6%(34/58)。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在食管癌Ⅲ-Ⅳ期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53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53和nm23基因对食管癌中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永根  尹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23-15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8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9例胃癌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6%、50.87%和42.91%;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的根治度、化疗疗程对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7个因素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胃癌的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化疗6个疗程是影响其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艳  陈晓  廖如奕 《职业与健康》2014,(2):190-192,19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存档的食管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中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F可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黏膜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符合标准的581例患者共随访到179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方式、标本切缘和淋巴结转移个数(P<0.05或<0.01);性别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个数是胃癌预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际抗癌联盟的淋巴结分期是胃癌预后更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其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和BDNF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3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对应的阳性淋巴结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rkB和BDN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9.4%,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无一例表达.TrkB和BDN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浸润至胃壁全层、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Ⅳ期的TrkB和BDN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浸润至胃壁全层、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Ⅰ~Ⅱ期(P<0.01).胃癌转移患者TrkB和BDNF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76.5%,26/34;70.6%,24/34)较原发灶(85.3%,29/34;82.4%,28/34)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kB和BDNF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增强提示肿瘤可能已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62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条件(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组研究VEGF—C、MMP-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2例肺腺癌中有34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38例MMP-2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8.5%。VEGF—C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部位、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生存期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VEGF—C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VEGF—C、MMP-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VEGF—C和MMP-2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关系,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4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组织中检测MMP-1与MMP-7基因的表达。结果在45例食管癌组织中,MMP-1、MMP-7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6%和73.33%,在远端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56%和31.1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表达与TNM分期有关,MMP-7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与MMP-7基因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MMP-1和MMP-7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促进食管癌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王宏力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23-1826
目的探讨p53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表达程度和功能活性状态与肿瘤发生及癌细胞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关系,以及p53、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中p53、MMP-2和E-cadherin表达结果,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MP-2,E-cadherin的表达不仅与Lauren组分型、TNM分期有关,P53、MMP-2,E-cad-herin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P53、MMP-2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胃癌组织中侵袭程度强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患者P53、MMP-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MMP-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其所导致的肿瘤细胞增殖及微血管的形成与侵犯转移密切相关。且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协同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