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50例,观察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铁蛋白( SF)、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高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P<0.01),SOD、G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低于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与SOD、GSH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氧化应激反应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指标之一,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SOD浓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无肾病患者血清SOD值为(157.21±34.23)U/mL,健康对照组血清SOD值为(183.00±22.32)U/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组SOD值为(111.72±24.68)U/m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SOD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糖尿病患者血清SOD变化对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及临床用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分为早期和晚期两型后,与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对照,并以系列亚硝酸钠作标准对照,比色法测定血清NO-2/NO-3.[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清NO-2/NO-3值明显增高,为69.1±25.4.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组血清NO-2/NO-3值增高更显著,为82.5±29.3,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晚期组血清NO-2/NO-3值为68.9±24.7.[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NO增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早期显著而晚期趋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患者亚临床期血管病变。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DM组)90例与正常对照者(NC组)120例的IMT及血清超敏CRP。结果:DM组和NC组IMT分别为(0.98±0.19)mm和(0.72±0.14)mm;血清超敏CRP分别为(2.81±0.78)mg/L和(0.73±0.32)mg/L。2型糖尿病组IMT及血清超敏CRP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MT与CRP的相关分析表明IMT与CRP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较对照组为厚,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CRP可促进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25例,无并发症者1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和血清NO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5),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病程无显著性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性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清NO水平的降低与血浆ET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而且为临床上通过增加NO水平,降低ET水平,使NO与ET水平达到平衡以防治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谷卫 《浙江医学》1999,21(4):199-200,203
为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BP)对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选择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31例事并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分别用酶免法测定MBP,110例健康助血员作为对照。结果:血清MBP水平正常对照与NIDDM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者无差异(P〉0.05),NIDDM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前两者均有显著升高(均P〈0.001),10例NIDDM合并多发性周围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糖尿病病人和非糖尿病人群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氧化损伤与糖尿病发病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别测定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血清中SOD和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组病人的血清SOD的平均浓度测量值为(87.33±1.40)U/ml,非糖尿病组的测量值为(92.91±1.62)U/ml,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清MDA的测量值平均浓度为(9.40±0.34)n mol/ml,非糖尿病组的测量值为(8.50±0.34)n mol/ml,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血清MDA含量升高,提示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叶丹  赵力  张哲  吴芳  李红 《浙江医学》2006,28(8):628-630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HRV)各指标的变化,探讨HRV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55例无周围神经病变,8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20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测定了心率变异中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平均值(SDNN指数)、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低频与高频比(LF/HF)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2型糖尿病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各HRV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较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进一步的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心率变异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NDPN组);对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PN组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为(2.4±2.1)、(5.6±1.7)、(3.7±0.9)mmol/L、(1.2±0.9)g/L,比NDPN患者的[(1.5±0.9)、(3.1±1.9)、(2.1±0.8)mmol/L、(0.7±0.3)g/L均显著增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DPN组患者为(1.4±0.7),明显低于NDNP组的(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NDPN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DPN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与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均给予基础治疗与甲钴胺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α-硫辛酸治疗,疗程为10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与8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都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MCV与SSCV值、血清MDA和S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MCV与SSCV值、SOD值都明显上升,而MDA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食欲、睡眠、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生活兴趣得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提高效果,改善神经电生理状况与预后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在于积极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7例)和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95例),比较两组间血糖、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抵抗(HOMA-IR)及餐后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PN组患者与NDPN组比较,年龄偏高[(55.15±1.17)岁 ∶( 50.18±1.54)岁,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8.35±0.76)年 ∶(5.44±0.67)年,P<0.05)、OGTT120min胰岛素水平较低[(36.12±3.19)pmol/L ∶( 44.93±4.70)pmol/L,P<0.05),Matsuda指数较高[(2.44±0.22)∶(1.95±0.09),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Matsuda指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而餐后胰岛素抵抗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 069例≥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肌电图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对两组数据比较,探寻DPN的影响因素。结果①DPN组873例(81.7%),NDPN组196例(18.3%);②DPN与NDPN两组的年龄分别为(71.20±6.70)岁、(69.54±5.92)岁,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2.42±8.02)年、(9.89±7.67)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9.04±2.52)%、(8.26±1.91)%,性别比(男/女)分别为450/423、83/113,空腹C肽分别为(471.25±320.31)pmol/L、(529.72±298.10)p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93±1.27)mmol/L、(4.62±1.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分别为(2.95±0.90)mmol/L、(2.77±0.81)mmol/L,以上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PN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有关(OR值分别是1.047、1.042、1.152、1.275)。结论 DPN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相关,联合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老年人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总结50例 DPN 患者与27例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C肽(FC-P)、2 hC肽(2hC-P)水平。测定并分析患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 组与 NDPN 组比较,性别、BMI、SBP、DBP、2hPG、FC-P、TC、HDL-C、LDL-C、HbA1c、T-AO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程、FPG、TG、2hC-P、SOD、MDA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G、2hC-P、MDA进入回归方程;MDA、SOD与TCSS评分呈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TG、2hC-P、MDA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OD水平的下降、MDA水平的增高与DPN的发生及神经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氧化应激在DP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48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肌电图检查结果,分为非DPN组(NDPN组)与DPN组,NDPN组304例,DPN组24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NC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血压(B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SF、一氧化氮(NO)等水平,DPN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除HDL-C水平外,DNP组、NDNP组和NC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HbA1c、ET、TC、TG、LDL-C、SF水平高于NDPN组及NC组,而SOD、NO水平低于NDPN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HbA1c、TC、TG、ET均成正相关(r=0.613、0.461、0.542、0.583,P<0.05),与SOD、NO均成负相关(r=-0.432、-0.5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ET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OD、NO是DPN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SF是老年T2DM患者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DP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血清纤维蛋白胶凝素-3(ficolin-3)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38例,周围神经病变(DPN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血清ficolin-3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检测一般生化指标。结果 DPN组ficolin-3、补体C3低于T2DM组和NC组[ficolin-3:(19.19±3.37)ng/mL、(25.53±4.17)ng/mL、(24.57±4.19)ng/mL;补体C3:(0.95±0.39)g/L、(1.27±0.52)g/L、(1.24±0.28)g/L,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icolin-3与补体C3呈正相关(r=0.223,P<0.05),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r=-0.254、-0.774,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整作用。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方案(饮食控制,并配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等)的基础上加服甲钴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痹颗粒,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且对改善DPN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吴超 《医学综述》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不同上肢神经受累情况及分布。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DPN组,62例无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所有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比较不同组别、不同神经的传导指标。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S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5±3.9)m/s vs(54.3±4.3)m/s]、[(44.2±4.8)m/s vs(51.2±5.8)m/s]、[(46.1±4.0)m/s vs(53.3±6.1)m/s](P<0.05);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M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6±5.5)m/s vs(54.3±4.2)m/s]、[(48.5±3.9)m/s vs(55.0±5.1)m/s]、[(48.9±4.6)m/s vs(53.1±4.8)m/s](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尺神经、桡神经(P<0.05),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运动神经(P<0.05)。结论 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上肢神经以正中神经受累最为严重,而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内泌科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DPN组与无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对伴有高Hcy的DPN患者予甲钴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Hcy、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总评分(TSS)的变化。结果 DPN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21.3±7.3)μmol/L,明显高于无DPN组的(11.1±4.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Hcy组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分别为(12.6±4.2)μmol/L、(3.4±1.2)分,明显低于高Hcy组患者治疗前的(26.9±7.2)μmol/L、(4.6±1.5)分,而胫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增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高Hcy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较低,胫神经、腓神经的MNCV、SNCV明显增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引起DPN重要因素,甲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