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悬钟,别名绝骨,系足少阳胆经之喻穴.关于其位于足外踝上3寸,古今针灸文献记载基本一致,然近代针灸文献对其位于腓骨之前、后缘,则意见不一,众说纷纭。余故作此考证,以求正于同道.一、从文献记载来考订腧穴定位应以权威文献为依据.现存最早记载悬钟穴的文献是《针灸甲乙经》,我们在考正悬钟穴的位置时,必须以它为依据。这是因为《甲乙经》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不仅最早,而且为后世针家所宗,《铜人》、《资生》、《聚英》、《大成》等在论述悬钟穴时,均  相似文献   

2.
针灸古籍中有关同名穴辨识、腧穴部位确定、腧穴主症勘误等,是腧穴文献研究中三个基本问题。现就此三问题初步探讨如下:一、同名穴辨识《针灸甲乙经》(下称《甲乙经》中有七对同名异穴(不包括别名相同者),即三里、五里、临泣、窍阴、通谷、上廉、下廉。对于这七对同  相似文献   

3.
十四经共有经穴名称361个,而为针灸界所公认。但是最后归纳成361个穴名的出处,连统编教材都说法不一,《腧穴学》说有出自《针灸逢源》,《经络学》有说出自《医宗金鉴》,上海《针灸学>有认为出自《类经图翼》的,为弄清此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医籍,看到从《针灸甲乙经》到《千金方》公认有经穴名  相似文献   

4.
五输穴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有关五输的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但并未指出具体的穴名和部位.<灵枢·本输>则详细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惟独没有手少阴心经,以后在<针灸甲乙经>中才被补充完备.古人把经气运行的过程用自然界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的水流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荣、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相似文献   

5.
交会穴溯源及临床意义马仁智,马吉华(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主题词穴,交会,中医药学文献交会穴系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所通过的腧穴。《针灸甲乙经》明确记载交会穴有92个,以后《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聚英》等书又略有增加。交会穴...  相似文献   

6.
正募穴属特定穴,为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为针灸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腧穴,既用于诊断疾病,又用于治疗疾病;既可单独使用,又可配伍使用[1]。募穴最早记载于《灵枢·奇病》,虽然在《内经》、《难经》时代对募穴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却未指出具体穴名和部位,直至《脉经》才明确了期门等10个募穴名称和部位。《针灸甲乙经》补充了三焦募,后人又补充了心包募,至此十二募穴系统形成[2]。募穴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尚未明确,近  相似文献   

7.
Pang B  Wang ZX 《中国针灸》2011,31(4):371-374
通过对<针灸甲乙经>的研究及对表面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阐述了古典文献<针灸甲乙经>中所涉及和描述到的表面解剖学知识,了解其中对体表标志的描述及应用,对骨骼体表长度、体表与内脏位置关系及动脉体表触诊的记载和动态取穴的相关内容,为腧穴定位及针灸取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首次提出有365个经穴,然其数字可能是古代医家依据“天人相应”思想,由一年365日数推测预定的。如《灵枢·邪客》中说:“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实际上从《内经》记载的穴位名称只有125个,至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才有了有穴名的349穴。以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加了5穴:阳关、灵台、膏盲俞、厥阴俞、青灵:《针灸资生经》增加5穴:眉冲、督俞、气海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10.
气海,别名脖胦、下肓(《针灸甲乙经》),又有称丹田者(《本事方》:“气海一穴,道家名曰丹田”)。因与胸中气海相对,又有下气海之名(《类经图翼》)。之所以称气海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气海者,  相似文献   

11.
悬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其临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进行检索统计,结果显示《甲乙经》治疗本病共涉及60个腧穴总计66穴次;其中,未明确指出腧穴名称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11条经脉总计23经次;既未说明所选腧穴,又未标出涉及经脉的治疗条文中共涉及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古的针灸经穴专书首推《明堂孔穴》,在《隋书·经籍志》里还记载有它的一卷本,五卷本,此外又有《明堂孔穴图》等。这些书后来相继失传,幸好现在还能从《针灸甲乙经》中看到有关的内容。《甲乙经》除了引用《针经》(即《灵枢》)和《素问》之外,其余一部分文字即出自《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是编著者皇甫谧在序文中说明的:“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他将三方面的针灸文献汇集在一起,分门别类,排好次序,所以名之为“甲乙”。《甲乙经》的可贵,在于它保存了古代文献,而  相似文献   

14.
手三里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光明中医》2009,24(3):499-500
手三里穴,异名上三里、鬼邪,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定位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进针后直刺0.8~1.2寸,可灸.<针灸甲乙经>中载:"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  相似文献   

15.
《针灸甲乙经》作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飞扬为膀胱经络穴,在《针灸甲乙经》中共出现11次,对其腧穴命名以及临床内涵的挖掘颇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飞扬穴正名、别名的文字内涵考证,发现飞扬穴的命名主要以症状、循行特点、针刺效果为依据,印证并突出了该穴经气升腾宣散飞扬的独特穴性。同时,通过对影宋版《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及《经络腧穴学》教材的比较,发现飞扬穴的功能主治范围、内涵比教材所述更为广泛丰富,有助于扩大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甲乙经>论治精神疾病的基本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精神生理活动,精神疾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详尽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现代精神医学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腧穴,可直接反映脏腑的功能活动.五脏俞即肺、心、肝、脾、肾5个背俞穴,可用于诊察五脏、六腑及其相应五官五体的疾病.《灵枢·背俞》首次记载了五脏俞的名称和位置[1];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记载五俞穴"夹脊相去一寸五分"[2]73.  相似文献   

18.
浅谈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之间有两经或数经交会的腧穴。据统计,全身共有104穴。《灵枢·寒热病》篇中称“关元”为“三结交”,是对交会穴的最早记载。现存著作中全面记载交会穴的,以《甲乙经》为最早。后世医书有些补充,但有分歧。现代针灸医书中对交会穴数目的记载也不统一。交会穴在临床医疗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针灸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瘦燕氏曰:“可以说会穴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和针  相似文献   

19.
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为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中管、太仓.<千金方>云,中管、承满,主胁下坚痛.  相似文献   

20.
十四经共有经穴名361个,已为针灸界公认.但是最后归纳成361个经穴名的出处,连统编教材都不统一,有出《针灸逄源》(1),有出《医宗金鉴》(2),亦有认为出《类经图翼》的(3).为弄清此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医籍,看到从《针灸甲乙经》到《千金方》后世医家公认有经穴名349个,到《铜人腧穴针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