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常血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陈进  李艳 《四川医学》2004,25(6):625-626
目的 探讨异常血液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Bayer ADVIA-120型白细胞分析仪对异常值血液标本分6个时段(0h,2h,4h,8h,12h,24h)连续检测,观察标本结果的变化。结果 在异常高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嗜碱细胞(BASO)12h有显著变化,血小板参数MPV 2h后显著增加;异常低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LUC在24h有显著增加,血小板参数MPV 8h后显著增加。红细胞参数24h内观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值异常标本存放时间较低值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h内完成对异常值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能满足临床常规需要,能较好反映结果的真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在血液生化检验中,不同的存放时间对血标本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66例患者血液检验样本,对比分析其血标本的存放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13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结果:综合性分析显示,只有甘油三酯(TG)、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HO)、尿酸(UA)4项指标的检验结果与存放时间的长短无差异(P>0.05),其它9项指标均与血标本存放时间的长短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标本的存放过程中,应严格规范血标本的存放时间,增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标本的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意义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的存放时间和温度对于标本血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KX-21N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分析不同存放时间段(30min、1sth、3rdh、6thh、8thh、12thh、24thh)和温度(24℃、18℃、15℃、6℃、4℃)对于血细胞数目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放置于4℃、6℃温度下6thh之前的测定数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PLT)在6℃、15℃、18℃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在18℃、15℃、6℃、4℃温度下8thh之前(包括8thh)的测定结果较好(P>0.05).结论 6℃温度下6thh之前(包括6thh)是全血细胞计数最优测量条件.  相似文献   

4.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丽萍  刘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66-2268
目的:采用真空采血技术采集血样,1h后离心血清(细胞留于管内),再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24个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是否有变化。方法:使用美国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4个血标本的24项生化指标,以及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结果是否有变化。结论:放置24h后绝大多数生化结果在实验室允许范围内。但血糖必须在6h内测定,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不宜在4℃冰箱保存过夜后测试或复查,而其余项目可在4℃冰箱加盖保存以进行回顾性测试或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血常规是临床常用检查之一,也为其他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准确、快速、可靠的血液分析仪已经逐步代替传统手工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而标本送检时间以及保存温度都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检验科的检测大多都在8:00点后才能进行,使得患者标本不能及时检测,为探讨静脉血保存时间与温度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检验科采集的尿液标本中随机抽取100份,在采集尿液标本后0 h、1 h、2 h、3 h、4 h、5 h检测尿液标本中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及溶解细胞的数量,对比分析尿液标本放置时间与各种细胞计数检查结果 的关系.结果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红细胞、上皮细胞、大红细胞、白细胞及小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溶解细胞计数逐渐上升.标本放置5 h后,上皮细胞、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其放置0 h时;标本放置5 h后,只有溶解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放置0 h.结论 尿液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各种细胞计数产生影响,放置时间越长,细胞计数越不准确.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检验人员在采集尿液标本后,应尽快对标本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标本存放温度与时间对血清八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临床诊疗的正确与否,标本采集是实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实验前的质量保证包括病人准备、标本收集、标本处理、标本贮存和运输等,因而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能否做到实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我科2 0 0 3年1月~5月共接收住院病人血标本35 778份,其中复检血标本6 0 1份,现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6 0 1份复检血标本来源于我院2 0 0 3年1月~5月住院病人,由检验者通过观察血样外观、检测分析及联系临床医护人员等途径确定为可疑标本,并嘱临床抽血复查,比较前后两次检测结果。2 结果35 778份血标本…  相似文献   

10.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标本分离后等待上机到分析结束分离的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在生化室的日常工作中,观察到血清标本的放置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生化检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静脉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后生化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禁食12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标本置于1、2、3号待测试管内,3份血标本分别放置1h、2h、3h后进行血清分离,并测量血糖、肌酐、尿素氮、钠、钾、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谷丙转氨酶等.结果 血标本放置3h后血糖检测结果(4.85±1.02) mmol/L明显低于放置1h、2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3h后氯检测结果(106.67±3.11) mmol/L明显高于放置1h、2h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放置3h后钠、钾、谷丙转氨酶三项检测指标明显高于放置1h、2h的检测结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其生化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检验顺序,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降低检测误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乙肝大国,如果造成血液标本HbsAg漏检,则不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为了保证送检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与真值相近,减少在标本存放过程中因为保存时间与温度的变化引起血液各类成分的变化,从而对生化、酶免等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影响HbsAg检测结果,笔者现对40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探讨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和时间下,全血和血浆的保存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适送检方法和条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液采集后存放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粘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粘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9例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存放时间进行血液粘度检测。结果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标本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温度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测定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以确保血液粘度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对止血、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监测手段及血栓病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目前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来检测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 ,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质控。本文探讨了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自门诊的健康查体者 40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门诊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77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在采取标本后的1h、4h、8h、24h时进行检测。进行检测的项目有:GLU(血糖)、BUN(尿素氮)、TBIL(总胆红素)、P(磷)、Ca(钙)、TP(总蛋白)、GGT(γ谷氨酰转肽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然后,对这些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检验分析,这些血液标本,在存放4h时后,其GLU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8h时后,其GLU、BUN、TBIL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存放24h时后,其GLU、BUN、TBIL、P、Ca、TP、GGT、AST、ALT、ALP、ALB测定的结果与存放1h时测定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在临床检验中要注意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应在最佳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希望此研究结果能够引起临床检验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下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份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血液标本,每名健康者抽取静脉血两管,每管5 m L,离心后任意取1管上机测定作为对照值,最后分别将两管放入4℃和25℃条件下保存,分别放置12、24、48和72 h测定1次。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标本,保存12 h和24h各项检测项目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48、72 h后除尿酸(UA)有明显改变外(P<0.05),其他检测项目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保存条件下,保存48、72 h后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尿酸(UA)、甘油三脂(TG)和肌酸激酶(CK)有明显改变(P<0.05),而其他检测项目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A、TB、DB、TG和CK方法学允许误差范围可见,4℃保存48 h和72 h后UA结果未超出实验室可接受范围;25℃保存48 h和72 h后UA、TB、DB、TG和CK结果超出实验室可接受范围。结论:血液标本保存的温度和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在4℃条件下血液标本至少可稳定保存72 h。  相似文献   

19.
血样本存放的温度和时间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秀霞 《上海医学》1997,20(5):279-2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94例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标本,将标本分为强阳性组和弱阳性组.用ELISA法检测不同储存时间的标本,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弱阳性组血清标本在第7天开始变化,HBsAg变化最为显著,阳性率为93.1%.至第14天,HBsAg、HbsAb、HBe 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93.3%、75.0%、86.8%、94.5%和87.0%.强阳性组存放7日内检测结果无变化.结论标本存放时间可影响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物标本尽量及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