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眼轴的共同性外斜视的矫正手术量。方法 :行双侧外直肌对称性后徙术共同性外斜视 74例 ,术前采用A/B型超声波测量眼轴。分为正常眼轴组 (眼轴长 2 2 75± 1 0 0mm)和长眼轴组 (眼轴长>2 3 75mm)。正常眼轴组按外直肌常规后徙量手术 ,长眼轴组按外直肌加大后徒量手术。结果 :近期随访(术后 1周 )正位率 ,正常眼轴组为 87 50 % ,长眼轴组为 82 7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长期随访(术后≥ 6周 )正位率 ,正常眼轴组为 80 0 0 % ,长眼轴组为 76 92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对长眼轴的共同性外斜视加大其外直肌后徙手术量 ,可获得与正常眼轴的共同性外斜视行常规外直肌后徙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巩膜和带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芝清  姜节凯 《浙江医学》1999,21(10):578-579
为探讨巩膜扣带术对眼轴长度变化的影响,对41例孔源性视网膜离行巩膜扣带术后,用A超进行眼轴测量,分析眼轴长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1周、1月用3月与术前比较,眼轴长度单纯外加压组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采用独立切口行白内障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C(联合手术)后眼球大小的特征性改变。方法:纳入接受联合手术的24只连续眼和单独行白内障手术的16只眼。采用非接触性光学相干生物测量技术测量术前及术后的眼轴长度。比较术前和术后的眼内压(IOP)、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预期和实际观测到的屈光不正。结果:行联合手术后,平均IOP从16.6mmHg(s=5.8)显著降低至10.9±4.1mmHg(P<0.00001),平均眼轴长度从24.10±0.98mm显著缩短至23.98±0.96mm(P<0.00001)。联合手术后平均眼轴长度的缩短(117±57μm)较单独白内障手术后的眼轴缩…  相似文献   

4.
唐琪  梁皓  谭少健  李霞  蒋林志 《广西医学》2011,33(5):570-57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眼轴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16例(29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其中≤6个月患儿7例(14眼,A组),7~17个月9例(15眼,B组),均行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儿术后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16例(29眼)眼轴长度为(21.24±1.48)mm,明显长于术前的(19.57±1.68)mm(P〈0.05),但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轴年增长率为(1.31±0.73)%/年,高于B组的(0.77±0.52)%/年(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轴呈增长趋势,眼轴长度接近同龄正常儿童;手术年龄越小对眼轴的影响越大;后囊膜混浊对眼轴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发育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2011年3月入住本院的120例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并对上述三组患儿白内障术后眼轴的发育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上述患儿进行术后随访,三组患儿术后眼轴长度均要高于术前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发育与手术年龄、术前眼轴长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手术年龄以及术前眼轴长度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眼轴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疗效与中心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keracor 116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步分区切削法治疗近视,术后随访1年。按术后1年疗效分为两组:不回退组(Ⅰ组):术后1年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以内22例40眼;回退组(Ⅱ组):术后1年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42例52眼。每眼手术前后均测量中心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相比较,Ⅰ组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疗效与中心角膜厚度变化有关,与眼轴长度无关。提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控制中心角膜厚度的增加是保证术后疗效,防止视力回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对69例(81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4.5者62眼,占76.5%。视力≥4.7者42眼,战51.9%,且有2眼矫正视力达5.0。其中术后视力≥4.7的患者眼轴均<30mm。提示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术后视力与眼底变性程度,眼轴长度及术后操作技巧呈正相关,眼轴极长者(>30mm)术后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轴长20.32~22mm短眼轴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手术难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术及其联合非超声乳化术为46例(58眼)老年性短眼轴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Ⅰ期植入术(Ⅲ级及Ⅲ级以下核采用超声乳化术,Ⅳ级及Ⅳ级以上核采用超声联合非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48例58眼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裸眼视力≥0.5者占82.7%,其余视力恢复不良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眼部病变。结论 对于短眼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通过规范切口及粘弹剂的使用,撕囊口完整及缩短超声时间,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粘连小瞳孔的白内障病人在手术前后眼压,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探讨其手术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41眼)施行手术,随访6月至36个月,检查所有病例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结果:术后36眼(占87.80%)视力改善,术后眼压比术前升高者21眼(占51.22%),平均眼压升高5.62mmHg,眼轴长度增加者36眼(占87.80),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结论:(1)为获得较好远视力,术中所植入人工晶体度数应比测算度数低1.0D-2.0D,(2)对全粘连小瞳孔的白内障病例,只要炎症控制,可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巩膜扣带术后眼轴长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巩膜扣带术对眼轴长度变化的影响,对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后(分为环扎组和单纯外加压组),用A超进行眼轴测量,分析眼轴长度变化。结果显示:术后1周、1月和3月与术前比较,眼轴长度单纯外加压组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而环扎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眼轴长度改变的差值环扎组又较单纯加压组显著增加(均P<0.01);环扎组术后3月内不同时间之间眼轴长度无显著性差肄(均p>0.05)。说明巩膜环扎术使术眼的眼轴长度延长,而单纯外加压术仅轻微改变术眼的眼轴长度;环扎术后3月内眼轴长度不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40眼为波前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患者16例31眼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7.5%,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1.5者波前组35.0%,对照组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者波前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5%vs 19.4%,P>0.05)。术后1年波前组等效球镜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眼数所占比(分别为75.0%和95.0%)与对照组(分别为77.4%和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6 mm瞳孔直径时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均高于术前,但波前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相比,提高裸眼视力的优势不显著,但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方面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391 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球面引导的LASEK及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3例86眼行非球面引导的LASEK手术,45例90眼行非球面引导的LASIK手术。对所有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3月裸眼视力达到1.0的比例进行比较,对术后1月、3月残余屈光度、角膜像差结果按屈光度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月裸眼视力达1.0比例者较LASEK组多,术后3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3月残余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度近视组两种术式在术后1月、3月角膜像差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中度近视组患者两种术式在术后1月角膜像差均有所增加,术后3月LASEK组像差有所恢复,较LASIK组像差值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引导的LASEK及LASI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术后视力及屈光预测性良好,利用LASEK治疗低中度近视患者较LASIK手术更有利于角膜像差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对高度近视的1106只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随访最长时间24个月。术后61.2%视力恢复正常,讨论了手术方法及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5.
WiththeextensivedeveIopmentofradialkerato--tomy(RK)and(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thepostopcrativeundercorrectioncausedbyvarioustypesofcauses,especiallyinthecasesofSD(sphericaldiopter)>--6.0D,hasbecomeaknottyprobleminclinicalpractice.TreatmentofRKorPRKagainwouldprobablyencounterinundercorrec-tion.Moreover,theoperationwascomplicatedandcomplicationsoccurfrequently,especiallyforthosepatientshavingepisodeofhormone--inducedglaucomapreviously.Inourcenter,wecorrectedwlthLASlKandachieved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有69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 D以下)、B组(-3.0~-6.0 D)、C组(-6.0~-9.0 D)、D组(-9.0以上)4组,将4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的屈光度、间隔时间、激光切削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B、C、D各组回退发生率分别为0.21%、0.61%、1.47%、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屈光回退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术后屈光回退程度就越高.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度回退与术前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术对几种白内障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高度近视白内障组,2型糖尿病白内障组,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分组:A组:单纯老年白内障组;B组:高度近视白内障组;C组:2型糖尿病白内障组,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拍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B组、C组在白内障手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比A组更易受到损伤(P<0.01)。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组和2型糖尿病白内障组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敏感,所以手术操作时应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8月于该院行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80眼)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性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矫正屈光度范围广、视力恢复快、疗效稳定、比较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经验,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眼轴大于26mm的105例12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55.4%,0.1~0.4者49眼,占40.5%,〈0.1者5眼,占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一般较少。眼底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本方法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患者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对LASIK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有效性。方法对162例(318只眼)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对其中38例(76只眼)进行了FFA和ICGA,并就患者高度近视程度、眼底病变程度与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底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318只眼)都接受了LASIK手术治疗。手术前检查发现有13只眼(4.09%)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微小裂孔,有21只眼(6.60%)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5只眼(1.57%)FFA检查阴性而ICGA检查阳性。都先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手术后1年内有2只眼(0.63%)出现新生血管,有36只眼(11.32%)出现了黄斑水肿,有9只眼(2.83%)出现了眼底出血,有2只眼(0.63%)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②手术后超高度近视组的矫正视力低于普通高度近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8,P〈0.05)。③手术前及手术后较严重眼底病变组的矫正视力均低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手术前=2.28,t手术后=2.46,P〈0.05)。④手术后1年内较严重眼底病变组出现的眼底并发症多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7.78,P〈0.01)。结论对高度近视眼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高度近视程度和眼底病变程度会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前应做详尽的眼底检查及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必要时可行FFA和ICGA检查及预防性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