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家林  谢群 《临床医学》1999,19(7):20-22
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TC和LDL-C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强。本文是通过多次测定心肌梗塞后病人的血脂水平以观察其与心肌梗塞后病人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们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共16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55例,女7例,年龄47~88岁,平均69岁。诊断标准是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的升高。 1.2 方法:入选AMI后住院8周的病人,测定  相似文献   

2.
高玉琪  尤乃祯 《临床荟萃》1997,12(21):989-990
以往认为反复短暂的心肌缺血可使心肌损伤叠加引起心肌梗塞,然而近10年来通过对犬、兔、鼠、猪等不同种系动物的实验研究发现一至多次心肌缺血和随之再灌注,可明显增加心肌对以后长时间缺血的耐受适应能力,此称为缺血预适应。临床观察指出,心肌梗塞前多次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为此,对照分析心肌梗塞发生前55例有心肌缺血预适应与44例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6年Murry发现并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ischemic conditioning)的新概念,是指一次或多次短时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可明显增强心肌对较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Orizi认为临床上心肌梗塞前多次发作不稳定心绞痛可使缺血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本文对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或合并后壁、右室、前壁心肌梗塞患者,从临床上研究心肌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梗塞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993年1月~1997年5月收治的100例资料完整的急性下壁或合并后壁、右室和前壁心肌梗塞住院患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岁。58例心肌梗塞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史(A组),其心绞痛发作1天至10年不等,大多为2~4年。无心绞痛史者42例(B组)。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与急性心肌梗塞患早期预后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并简要介绍了进行危险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继雁  徐萍  邵忠 《临床荟萃》1999,14(14):637-638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脏能从短暂缺血中快速适应,减轻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所致的致命性心肌损害。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梗塞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本文对116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16例AMI患者均系本院1993年3月至1997年10月住院治疗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酶显著升高,均符合1979年WHO)制汀的AMI标准。根据AMI前72小时内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将病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A组,65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B组,5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均相似(P>0.05,见表1)。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未接受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吕立新 《临床荟萃》1997,12(23):1075-1076
1992年6月~1997年2月,我们对75例AMI晚期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随访1年,以探讨AMI晚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规律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观察组75例AMI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男63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62岁;梗塞部位:前间壁12例,前壁16例,下壁19例,广泛前壁12例,高侧壁7例,前壁 下壁5例,前壁 侧壁4例。另  相似文献   

7.
何振扬  汪太平 《临床荟萃》1994,9(11):481-482
本文通过115例(女32例,男83例)患者临床分析比较,试图探讨性别对AMI近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性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林林  陈二南 《临床荟萃》1996,11(20):922-923
最近,Ovize等认为临床上急性心肌梗塞(AMI)前多次发作心绞痛可使心肌缺血处于适应性状态,而国内则很少报告。为此我们观察分析了1988年1月~1994年12月住院的98例AMI患者,从临床方面探索心肌梗塞(MI)前有无心肌缺血性适应(MIP)对MI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收集98例首次AMI,均符合WHO诊断标准。且入院后反复查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均符合AMI的特征性改变。其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47~86岁,平均66±8.89岁。A组62例:即AMI前有心绞痛史或经心电图、包括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性表现,病程2天~10年,但多为1个月~2年,占  相似文献   

9.
对39例有、无梗塞前心绞痛的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有梗塞前心绞痛组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梗塞前心绞痛组(P〈0.05)。肌酸激酶(CK)值、住院期间梗塞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可能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侧支循环形成等,减轻了心肌功能异常,对AMI近期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0.
孙自君  李斌 《临床荟萃》1992,7(2):67-68
急性心肌梗塞伸展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一个独立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20例伸展及31例不并发伸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随访结果的对比分析,以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伸展对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廷满  王勇 《临床荟萃》1998,13(9):408-409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ECG)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其产生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QTd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死因,因此将其作为AMI预后的一项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200例AMI患者QTd和JTd的动态观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汪国贵  刘关键 《华西医学》1991,6(3):306-308
本文对146例AMI后AVB及IVCB34例作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主要为A-SS、Ⅲ度AVB及泵衰竭。心脏阻滞主要发生在前壁和下壁梗塞,但无Q波型梗塞者亦不少见,且下壁梗塞后心脏传导阻滞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5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55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TG、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TG及HDL-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检测,并给予适宜的血脂水平干预,以提高患者的TG、HDL-C水平,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对122例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心肌梗塞发病和死亡认识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笔者结合急性心肌梗塞122例作了评价分析,以指导临床判定预后。1临床资料本文122例均系住院患者,经临床检查心电、心向量图及血清酶等确诊。其中男77例,女45例,年龄27~79岁,经3年随诊:已死亡3...  相似文献   

15.
QRS积分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秀芬  王茹贞 《临床荟萃》1991,6(9):411-412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与梗塞范围和心功能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临床尚缺乏一种既简单易行、无创又较为可靠的方法或用指标来判定AMI的预后.晚近,国外采用QRS记分法测定AMI面积和心功能.本文旨在用QRS积分对AMI的近期预后作以评价.材料与方法AMI病人34例,为我院1987年4月至1988年2月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在38~86岁.AMI诊断标准按WHO的标准确定.排除ST梗塞及心电图有心室肥厚和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例.采用Wagner QRS记分系统分别在病后第一、三、五、九天进行QRS记分.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主肌梗塞患者早期血糖增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志刚  王洪敏 《临床荟萃》1997,12(20):949-950
  相似文献   

17.
王兵  翟厚全 《临床荟萃》1998,13(2):63-64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后(AMI)左室重构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将对这一问题重点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60例均系我院内科住院的AMI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且存活>1个月,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50~70岁,按心梗前有无心绞痛随机分成两组,有心绞痛者32例为观察组,无心绞痛者2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住院1~2月内查彩色多普勒,且均予AMI常规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MI部位及MI后接受药物治疗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检查方法和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SONOS 1000型彩色多昔勒仪,探头频率2.5MHz,受检  相似文献   

18.
曾群英  张育君 《新医学》1989,20(10):516-517
本文报告31例AMI后早期蹬车,随访6~30个月。结果ET异常组中ST下降、心绞痛、心绞痛伴ST下降、异常血压反应、ET耐量<6分钟亚组随访中冠心病发作率明显高于ET正常组(P<0.005),ET安全可靠,可作为评价心功和AMI后病人预后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18-1819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初发脑卒中患者89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血脂异常组TC、TG和LDL水平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血脂异常组HDL水平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脂异常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BI评分明显低于血脂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死亡率为14.29%,血脂正常组死亡率为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对初发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血脂异常提示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指标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