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问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57.5%(23/40),正常儿童28人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32.1%(9/28);P=0.039。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27/40)和42.9%(12/28),P=0.043;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oA(25/40)和35.7%(10/28),P=0.030。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较密切关系。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可为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京市2~14岁健康儿童TWAR既往感染的状况及肺炎患儿TWAR急性感染的发病率,自1994年11月,我们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对北京市城区508名,郊区450名2~14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同期对住院的97例2~14岁肺炎儿童进行TWAR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儿童中TWAR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3~14岁可达13%。儿童时期阳性率与性别无差异。肺炎患儿既感染阳性率与健康同年龄儿童无明显差异。97例肺炎患7例诊断为急性TWAR感染,占72.2%.9~12岁发病率最高。并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探讨患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LISA原理定性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年份、季节及年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8 65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肺炎衣原体总阳性484例,总阳性率为5.59%,其中男、女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5.12%、6.28%,女性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7年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71%、8.88%、13.96%、4.95%、4.21%、1.06%、1.74%,2011-2013年肺炎衣原体阳性率逐年升高,2013-2017年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有逐年降低趋势。春夏秋冬季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29%、5.86%、7.14%、6.35%,秋冬季肺炎衣原体阳性率较高,春季与其他季节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1~3岁、3~6岁及6~14岁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86%、5.88%、7.28%、6.54%,0~1岁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最低,3~6岁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最高,0~1岁患儿与其余年龄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与3~6岁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肺炎衣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秋冬季肺炎衣原体阳性率较高,3~6岁患儿肺炎衣原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小儿的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原学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不仅局限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和鼻病毒等常见病原菌,其他病原微生物也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7.
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Mp-IgM抗体测定。结果 25 765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8 664例,阳性率33.63%。各年龄段儿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秋季阳性率与同年度其他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Mp感染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应加强Mp感染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对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止爆发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市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预防和诊治M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并对703例阳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患儿占呼吸道感染的22.06%,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发病年龄逐年提前,冬春季节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多发,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常可累及心、肝、肾、胃肠道等肺外器官,红霉素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愈率为100%。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高危人群,MP-IgM检测结合临床可确诊,红霉素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90例患及40例健康献血员,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果:23例患(25.6%)血清学IgG≥1:512或IgM≥1:32提示肺炎衣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3例,肺炎2例,肾移植后合并肺部感染1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5例,对照组无1例出现血清学滴度有显的升高。结论: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之一,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一旦拟诊有此种病原体感染时在常规治疗同时可联合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感染患儿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35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Uu、CT.结果 MP、Uu、CT总检出率为58.4%,其中MP感染占29.9%;Uu为21.3%;CT为7.4oA;MP和Uu混合感染率为3.2%;Uu和CT混合感染率为1.4%.在年龄分布上,新生儿组患儿Uu感染率为30.3o,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MP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MP、Uu为冬春季感染率高;CT春季感染率低.MP、Uu在痰标本中的检出率高于血标本。结论 新生儿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易感染Uu、CT,MP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痰标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荧光定量PCR法诊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快速而敏感,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构成特点。方法收集临床162例确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肺泡灌洗液,用试剂盒法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结果16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病毒感染阳性病例119例,阳性率73.5%。119例阳性病例中检出:流行性感冒病毒(IFV)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2例、腺病毒(ADV)4例、副流感病毒(PIV)46例、偏肺病毒(hMPV)17例、冠状病毒(COV)6例、博卡病毒(HBoV)20例。其中混合性感染47例,占29%,两种病毒混合感染38例,三种病毒混合感染8例,四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原因,患儿感染呈混合性感染趋势,两种病毒感染情况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奇霉素是内酯环含氮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和其它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口服及静脉注射用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采用静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并将静脉用红霉素作为对照,以评价阿奇霉素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儿童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种类情况及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调查该医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 219例,从送检的痰液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903株,分离率为74.08%。痰液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的优势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依次为39.65%、32.22%、19.16%和9.08%。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尤其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结论该医院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主导,且普遍耐药,提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科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220份,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20份标本中检出致病菌186份,总检出率84.54%,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67.73%,革兰阳性菌检出率15.45%。药敏实验显示各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早期细菌学检查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病原菌种类及细菌的耐药性也日益变化.本研究总结及分析了我院儿童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鉴定的病原菌及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病原菌种类及细菌的耐药性也日益变化。本研究总结及分析了我院儿童呼吸道送检标本分离鉴定的病原菌及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加重。为了解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住院患儿的1015份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主要检出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分离状况,为临床儿童ARI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ARI患儿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uA)、乙型流感病毒(IfuB)及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araⅠ、Ⅱ、Ⅲ)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 459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2 429例,检出率为25.7%,其中RSV阳性1 104例(45.5%),IfuA阳性411例(16.9%),ParaⅢ阳性316例(13.0%),IfuB阳性290例(11.9%),ADV阳性275例(11.3%),ParaⅠ阳性29例(1.2%),ParaⅡ阳性4例(0.2%)。RSV感染主要在冬春季节好发。不同年龄段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以上患儿RSV所占比率明显低于6岁以下患儿。2种或以上病毒混合感染57例(2.3%),其中49例(84.2%)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9例(15.8%)为3种病毒混合感染。7种病毒中混合感染率最高的是RSV,最常见的类型是RSV和ParaⅢ,16例(28.1%)。结论 RSV是该院患儿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RSV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ADV检测的阳性率为11.3%,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可说明近年ADV感染在儿童ARI中可能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患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儿童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儿童病毒感染率为46.6%~66.9%[2-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率为32.3%~52.3%[3,6],而肺炎则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7],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生活水平提高,病毒感染率呈逐年相对上升趋势.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IDV)、流感病毒A、B型(IVA、B)、3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和肠道病毒等[3].随着病毒的演变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病毒检测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发现新的病原性病毒,如人偏肺病毒(hMPV)[8]、SARS冠状病毒[9]、冠状病毒NL63(HCoV-NL63)[10]、冠状病毒HKU1(HCoV- HKU1)[11]、人博卡病毒(HBoV)[12]、C组鼻病毒(RHV-C)[13]、KI多瘤病毒(KIPyV)[14]、WU多瘤病毒(WUPyV)[15]等.同时发展了多种简便实用的非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现将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