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准确性。方法 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MPR后处理,比较椎间盘CT轴位图像与MPR图像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 椎间盘CT轴位图像及MPR图像共发现椎弓峡部裂67个,峡部裂位于L32个,L424个,L541个;椎间盘CT轴位图像对椎弓峡部裂的显示率为68.66%(46/67),MPR图像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 MPR技术可较好显示椎弓峡部裂特征,对指导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2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和黄韧带肥厚。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L4~5及L5~S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 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病人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腰椎MSCT扫描(范围从L3~S1),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腰椎双侧峡部裂,其中L4 2例,L5 26例,L4和L5 2例。MPR可以从多方位清楚显示峡部裂的形态,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峡部裂骨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MSCT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清楚全面地显示椎体峡部裂,同时显示椎体滑脱、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300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图像表现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真空现象”、椎小关节病变、周围型的侧隐窝狭窄、退变性脊椎滑脱等。MPR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图像,较好地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病变、椎小关节、椎管内及椎间孔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VRT及MPR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并可以进行三维测量。结论MSCT容积扫描所得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所得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反映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64层CT不同角度MPR图像诊断腰椎弓峡部裂的价值。方法利用64层CT扫描的50例腰椎弓峡部裂病例的各向同性扫描的容积数据,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平面重组(MPR)方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对照分析:利用MPR模拟出四种扫描模式:①常规的椎间盘扫描方式的断面图像;②腰椎横断面图像;③沿椎弓峡部方向的斜横断位(椎弓反角度扫描)图像;④沿腰椎长轴的矢状断面图像。分析四种方法的峡部裂隙检出率、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碎骨片检出率、假关节形成检出率。结果峡部裂隙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斜横断位MPR(100%)最高(u=8.51,P<0.05);峡部裂断端错位检出率以矢状位MPR图像(90%)最高(u=4.18,P<0.05);碎骨片检出率以斜横断MPR(28%)和矢状位MPR图像(20%)最高(u=2.08,P<0.05);假关节形成检出率以斜横断MPR(18%)最高(u=2.237,P<0.05)。结论64层CT MPR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平面分析椎弓峡部裂的各种征象,对于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为3%-10%。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冠状、横断面均不平行,使常规轴位CT(2DCT)对SS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螺旋CT通过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取得理想切面,清晰显示SS并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将对30例SS患者螺旋CT的MPR成像与2DCT图像对比分析,以探讨MPR成像在SS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腰椎峡部裂三种CT扫描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三种CT扫描方法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探讨避免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椎弓峡部裂病例,36例采用平行于椎间隙扫描;55例先常规扫描椎间盘,再采用椎弓反角度扫描病变椎间隙;21例行L3~S1螺旋CT扫描再作多平面重建(MP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平行于椎间隙扫描17%腰椎峡部裂漏诊或显示欠佳,但对继发椎管狭窄及硬膜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显示良好.椎弓反角度扫描清楚显示全部腰椎峡部裂,但对椎管和椎间盘情况显示欠佳.螺旋扫描结合三维后处理清楚显示全部腰椎峡部裂,对椎管、椎间盘及椎间孔的情况亦显示良好.结论 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后处理可多方位、全面、直观地显示腰椎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继发改变,是避免漏诊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椎病变,约5%的成人可患此病,它又称为腰椎椎弓崩裂,为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细部分的断裂.由椎弓峡部裂及其所致的脊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的X线平片和CT轴位平扫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检查手段,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由于腰椎峡部与三维空间上的任何一个平面均不平行,常会出现漏诊的情况。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拓展了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本文通过对38例峡部裂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旨在提高对峡部裂CT重建图像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ehisis,SS)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亦称椎弓崩裂或椎弓峡部不连;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大约95%的病人发生在腰5椎峡部;腰椎峡部裂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国内报道发病率5%~7%日。X线平片虽为一种必要的检查手段,但容易出现假阴性情况出现漏诊;单纯的椎间盘CT扫描亦不能发现未出现椎体滑脱的腰椎峡部裂;螺旋CT扫描基本可避免出现遗漏,在诊断腰椎峡部裂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后处理技术用于复杂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阜南仁和医院收治的12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MSCT检查,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表面遮盖成像(SSD)后处理,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MRI、MSCT轴位图像以及三种后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骨关节骨折当中的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MSCT轴位图、MPR、VR、SSD对各类骨关节骨折总检出率依次为94.17%、100%、88.33%、71.76%。其中,MRI对骨关节骨折总检出率较MSCT轴位图、MPR图、VR图降低(P <0.05),与S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CT对复杂性骨关节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MRI图像(P <0.05)。结论:MSCT及其重建后处理技术对复杂骨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康复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颈椎和25例胸腰椎患者行MSCT后,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积重建(SSD)及实时再现(VR)软件实现三维重建。结果 经重建的图像可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椎间孔狭窄、骨质增生等,胸腰椎可显示各种骨折及骨质增生、滑脱等病理改变。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及损伤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合理方案及其价值。方法对连续540例无明确外伤史的腰腿痛患者行多层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范围从胸12至骶1。所有病例均利用容积数据重建腰椎间盘横断位、全腰椎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观察有无明确的椎弓峡部裂。结果540例中,5.37%(29/540)能明确显示共54处峡部裂。20例伴相应椎体滑脱。矢状位清晰、直观显示了所有裂隙的特征及伴随改变。全腰椎横断位亦显示了所有裂隙,但效果较矢状位差。冠状位、椎间盘横断位分别显示51.85%、7.41%的裂隙。结论多层螺旋CT全腰椎矢状位容积重建是显示腰椎峡部裂的最好方法,应将其列为腰腿痛患者腰椎多层螺旋CT检查的常规重建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螺旋CT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X片明确诊断髋臼骨折作常规CT、MPR重建和SSD重建。SSD经去除股骨头后,前后位、后前位、上斜外侧拉和足头位显示。MPR的冠状面和矢状面平面重建,沿前柱、后柱、髋臼窝曲面重建。结果 各例经MPR和SSD重建后的均清晰显示髋臼骨折情况,并经手术证实。SSD在骨折分型、骨折片大小和移位程度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常规CT,MPR在关节脱位和骨折片移位程度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常规CT。结论 SSD和MPR重建有且了解复杂骨折类型,合适的重建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显示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小肠梗阻移行带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比较单纯轴位图像及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小肠梗阻移行带的显示及病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9例中,MSCT均能正确诊断小肠梗阻,诊断率达100%.常规轴位图像和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移行带的显示率分别为75.36%、89.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病因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46%、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粘连所致小肠梗阻诊断正确率优于单纯轴位图像.结论: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显示移行带及梗阻原因方面优于单纯轴位图像,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滑脱前期腰椎弓峡部裂(SPL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PLS患者69例,对照组69例,由3名资深的影像科医师盲法阅读每个患者的MRI图像。结果 SPLS组中在MRI旁矢状面图像均可见椎弓峡部骨质连续性中断,63例显示断端间可见不同程度分离、错位、成角,与上位腰椎椎弓峡部对照可见失去叠瓦状走行规律,60例显示远侧断端向后下移。SPLS组中显示L5间盘退变6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P〈0.05)。SPLS组可见脊柱发育畸形3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P〈0.05)。结论 MRI对SPL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SPLS有特征性的MRI表现,椎弓后部的移位,与上下位椎弓峡部对照失去叠瓦状走行,为诊断椎弓峡部裂的重要的间接征象,当峡部裂直接征象未能显示时,看到此征象应想到本病可能。可为临床评价提供正确、全面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骨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后,全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显示(SSD)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并与病理及手术对照。结果:MPR结合横断位显示病变的二维形态及细节,作为诊断基础。MIP显示骨关节的立体形态,SSD及VR对病变的表面形态及细节有较好的显示。结论:MSCT诊断骨关节病变,以二维图像为基础,结合三维图像能全面反映骨关节病变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寰枢椎外伤后的病例32例,行MSCT扫描并行MPR、SSD后处理,所获图像与其X线片、常规轴位CT扫描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可:(1)对于外伤后病情不适合拍平片者,MSCT能快速、准确地明确骨折、脱位的有无及其类型;(2)MSCT轴位扫描结合MPR能排除因平片结构重叠漏诊的骨折以及平片不易发现的隐匿骨折;(3)MPR对椎体发生的常规轴位扫描易漏诊的水平型骨折线能明确诊断;(4)对于没有骨折的寰枢关节半脱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MSCT扫描MPR、SSD技术在寰枢椎外伤中较X线片及常规轴位CT扫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枢椎在螺旋CT扫描后椎弓根多平面重建(MPR)的影像表现。方法 收集行颈部薄层螺旋CT扫描显示上颈椎正常的成人18例原始数据,分别行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及垂直斜冠状面重建,与枢椎常规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显示C2椎弓根结构影像对比。结果 斜冠状面相在同一断面完整显示C2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影像呈肾形。斜矢状面相显示椎弓根长轴断面影像较矢状面完整,均呈喇叭口状。结论C2椎弓根CT影像以椎弓根轴为参照多平面重建,可更完整、客观地显示C2椎弓根解剖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裂隙征"在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中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研究对象拍摄立位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分别确定L5双侧峡部裂裂隙的阳性显示率、裂隙的宽度及走形方向。9例加做腰椎CT并行二、三维重建显示裂隙的宽度和走向。分别对3个体位X线片的"裂隙征"显示率作配对卡方检验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正位片上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13.8%(8/58),称为"裂隙征",它表现为重叠的X线间接征像。侧位片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74.1%(43/58),斜位片L5峡部裂隙的双侧和单侧总显示率为81.0%(47/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后2个体位的裂隙显示称为"裂隙征"。9例腰椎CT检查证实腰椎峡部裂诊断并同时显示裂隙的方向,其与冠状面或与矢状面形成不同夹角。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正位片上显示率很低,并且是重叠的间接X线征像。在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的阳性显示率高,是直观清晰的直接X线征像,也是腰椎峡部裂诊断的第一要素。因此,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X线侧位片和斜位片的直观清楚显示称为"裂隙征"更为准确、恰当。如在体检中X线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征"阳性即可对腰椎峡部裂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腰椎峡部裂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缺陷、重复性损伤及应力造成的疲劳性骨折及先天发育性因素与后天损伤共同作用。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CT常规轴位检查较普通X线摄片有较大优势,但也常发生漏诊、误诊。反角度CT扫描能清晰显示环裂征及双关节征等特征性表现,CT常规轴位扫描结合反角度CT扫描可避免对腰椎峡部裂的误诊和漏诊。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或表面遮盖成像等图像重组,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观察窗条件真实全面地反映腰椎峡部裂的结构特征,确诊率达100%,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理想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