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70岁以上的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Ⅱ~Ⅲ级,分为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前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对照组血压明显低于试验组及麻醉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于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行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好,已经广泛应用于上下肢手术。笔者对52例单侧大隐静脉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仪定位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危重老年人髋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38例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行单侧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术中辅助镇静,常规管理呼吸和循环,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8例ASA Ⅲ~Ⅳ级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神经阻滞不全、局麻药中毒、恶心、呕吐、尿潴留、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危重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神经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高危老年糖尿病足坏疽49例行单侧大腿中下1/3和小腿截肢术,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面罩吸氧8 L/min,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腰丛注入1%利多卡因15 ml和0.4%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处注入1%利多卡因15 ml和0.4%罗哌卡因10 ml。结果49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无止血带疼痛反应,术后无腰痛、头痛、尿潴留、神经损伤。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0 min和30 min的SBP和DBP均稍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60 min患者的SBP、DBP经补液扩容有所回升,心率麻醉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麻醉前、术后1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12、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腰丛阻滞麻醉可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146例患者,行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术中的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与并发症。结果:麻醉前与麻醉后各观察时间点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完善。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侧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差异。方法100例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镜检查(单膝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单膝关节清理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新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较对照组平稳,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膝关节镜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达到与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相同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韩娅玲 《护理研究》2006,20(11):2884-2885
神经刺激仪的使用为外剧冲经阻滞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判断指标,极火地提高了阻滞的成功率。神经刺激仪通过产生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所含的运动神经分支所支配的目标肌肉纤维收缩,通过这一特征性的靶肌肉(target muscle)颤搞,使操作者识别出对应的神经与刺激针邻近,并通过与刺激针相连的绝缘针直接注入局麻药,以完全阻滞相应的神经。而神经刺激仪引导卜的腰骶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可取得下肢单侧肢体的完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惟管麻醉对循环、呼吸的影响,适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尤其适用于合并严霞系统性疾病的病人。我院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骶丛联合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 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择期、拟行单侧下肢手术、ASAⅠ-Ⅳ的病人22例,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当出现靶肌肉收缩时,减小电流强度至0.3-0.5mA。如仍有肌肉收缩.注入0.4%-0.5%的罗哌卡因20-25ml,然后观察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的SBP、MAP、DBP、HR及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用量.麻醉效果的评价用VAS口述视觉评分。结果:22例病人全部完成麻醉操作,2例病人芬太尼用量大于100μg,咪唑安定用量大于10mg;无一例使用异丙酚,满意率90.9%;不同时间的血液动力学数据无显著差异。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麻醉10min(T1)、术后即刻(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0时期两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时期两组HR、MAP高于T0时期,但研究组HR、MAP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路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阻滞效果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阻滞完成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感觉、运动)更长(P0.05);研究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中,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采用罗哌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生理、术后疼痛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硬膜外神经阻滞比较。方法:选择2004-07/2005-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①外周神经阻滞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后路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3.75g/L罗哌卡因与10g/L利多卡因合剂,腰丛注入20~30mL,坐骨神经注入10~15mL.总量≤40mL。②硬膜外阻滞组:选择L2-3或L3-4行硬膜外常规穿刺,分次注入局麻药(同前)20-30mL。记录阻滞前及阻滞后10,20min、切皮后30min、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和镇痛时间。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感觉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起效时间为5.4min,完善时间为12.4min,均明显短于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10.1,16.2min),维持时间长于硬膜外阻滞组(426.1比312.7min)。②运动阻滞:外周神经阻滞组维持时间短于硬膜外阻滞组(184.6比256.3min)。③镇痛时间:外周神经阻滞组明显长于硬膜外阻滞组[(10.3&;#177;3.4),(6.8&;#177;2.7)h]。④生命体征:外周神经阻滞组患者阻滞前后及术毕均无明显波动,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后10,20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阻滞前,心率在阻滞后10min明显增快。 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安全有效,对患者生理及术后活动能力影响小,镇痛时间长,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优于硬膜外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神经刺激仪(PNS)的诞生给外周神经阻滞带来了新的生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损伤小、对循环系统干扰小、阻滞效果确切,成功率高的优点,适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本研究对罗哌卡因不同配伍用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罗哌卡因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采用0.50%罗哌卡因和1.00%利多卡因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2.00%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麻醉情况、术后禁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使用止血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试验组平均动脉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无明显波动.手术开始时、术中不同时点及术后1h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开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后不同时点神经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禁食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0.50%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58-3659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患者7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手术中采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正>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老年患者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显著下降,常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相关的慢性疾病,容易出现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的方式要尽量准确和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且对身体的影响小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及其他特点[2]。过去,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神经刺激仪,患者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一般不能被准确定位,而现在所采用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5%、0.75%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4例ASAⅠ~Ⅱ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分别以0.5%和0.75%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观察患者给药30min后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阻滞时间及自觉症状。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0.75%罗哌卡因组比0.5%罗哌卡因组运动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且患者满意率高。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时比0.5%罗哌卡因作用更为完善,持续时间更长,较适用于下肢深部手术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分为A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硬膜外麻醉组)各20例,观察并纪录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20、30、60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及维持时间,以及局麻药和辅助药物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A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B组(P0.05),维持时间也长于B组(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的MAP、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患者注药后5分钟的MAP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20、30、60分钟的MAP较麻醉前及注药后5分钟均显著降低(P0.05),整个麻醉过程中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PNS定位下行单侧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有效,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镇痛时间长,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更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单侧膝关节部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