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肿瘤可由多种形式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包括通过免疫机制引起新月体肾炎;直接侵犯肾实质及尿路;肿瘤引起代谢紊乱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治疗并发症如放射性肾炎、肾毒性抗癌药及抗生素应用.各种因素之间具有互相促进作用.肿瘤并发ARF时的治疗,ARF可给予血液净化疗法,但必须同时治疗基础肿瘤,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基础肿瘤能否成功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与药物相关的急性小管间质肾炎(ATIN)中,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ATIN,称为变应性小管间质肾炎,又称为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肾炎,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而药物所引起的非变态反应介导的急性小管间质损害不属于变应性小管间质肾炎。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机体靶细胞对循环中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实际应有水平的一种状态,即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种慢性肾脏损害的总称,包括原发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炎、原发性肾脏肿瘤、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多囊肾等遗传性肾脏病、肾囊肿、肾结石等)和继发性肾脏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痛风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等)。据估计,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硬化症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93例确诊的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5例患者进行了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194%(18例)患者有临床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4%,本组病死率为129%,其中死于肾衰者占417%。4例患者和1例尸检的肾组织学显示SSc的肾脏血管改变为多样性;4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小叶间动脉和弓动脉、入球动脉的受累,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呈“洋葱皮”样同心圆状排列,其中2例并无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另1例病程长达22年的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结论SSc患者肾脏损害是一严重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脏血管病变,可发生在出现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之前。对SSc患者应密切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MIF表达及狼疮肾皮质MIF+、小鼠抗人CD68抗体(Kp1+)、MIF+Kp1+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组织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肾组织MIF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增强,狼疮组肾组织MIF+、Kp1+、MIF+Kp1+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MIF在介导狼疮性肾炎病损中起重要作用,其上调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活动及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总结对13例Ⅱ型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进行肾移植术的体会:(1)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前应将病情控制使之稳定;(2)术后合理应用胰岛素;(3)警惕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4)对高龄尿毒症病人术前应注意糖尿病的诊断;(5)防治心血管并发症;(6)重视感染的防治。并结合文献复习,就糖尿病对肾脏的主要病理损害和免疫抑制药对糖代谢的影响及肾脏替代疗法的疗效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HBV主要侵犯肝脏,也可引起肝外各脏器的病变与损害,肾脏是HBV感染的重要脏器之一。1989年10月北京座谈会上,将此病命名为HBV相关性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HBV直接侵犯肾实质细胞和HBV介导的免疫损伤共同作用|1]。为探讨HBV-GN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就我院近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21例HBV-GN的临床资料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儿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肾脏病的报告较少,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10例MP感染引起急性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0例均以咳嗽伴浮肿或血尿入院。男6例,女4例;年龄2~10岁,既往无肾脏病病史。检血清MPIgM抗体阳性(ELISA法)为MP感染,合并有下述表现中2项者为有肾脏损害:(1)水肿或高血压;(2)血尿;(3)低补体血症。结果 从初发症状至肾炎发病时间为2~15天,平均6-3天。水肿6例,肉眼血尿7例,少尿1例,高血压4例。镜下血尿9例,蛋白尿7例。血清补体C3均降低,血脂蛋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大鼠C-BSA肾炎中的变化及加用外源性前列腺素E1(PGE1)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BSA肾炎模型血清IL-1和NTF均较对照明显升高。加用PGE1则明显抑制IL-1和TNF活性水平并改善血栓素-前列环素平衡,同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肾脏病理变化减轻。结果提示:IL-1、TNF在肾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相关性肾微小病变、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常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实体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等是最常见的引起膜性肾病的肿瘤,占60%~70%。霍奇金病以微小病变型最常见,占霍奇金病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70%。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则主要引起。肾脏微小病变。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变为全身弥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肾脏的受累直接影响预后,预后又取决于肾脏受累的病理类型及程度,本病大多呈良性、自限性过程,但也有反复发作或迁延数年,发展至慢性肾衰竭者。  相似文献   

12.
70例隐匿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活检在隐匿性肾炎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内收治的70例有完整肾活检资料的隐匿性肾炎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肾活检对诊断、治疗、预后的影响及中医病机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0例隐匿性肾炎患者中,无症状血尿5例(7.14%)、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60例(85.71%)、无症状性蛋白尿5例(7.14%)。中医辨证分析,本虚证中肺肾气虚占24.29%,脾肾阳虚占10.00%,气阴两虚占61.43%,肝肾阴虚占4.29%;标实证中外感占25.71%,湿浊占10.00%,湿热占87.14%,血瘀占55.71%。病理类型为IgA肾病41例(58.57%)、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23例(32.86%)、其他6例(8.57%);肾脏病理损害分级为无病变1例(1.43%)、轻度62例(88.57%)、中度7例(10.00%)、重度0例。肾活检后19例(27.14%)患者改变了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判定为良好3例(4.29%)、较好49例(70.00%)、较差18例(25.71%)、不良反应0例。结论:隐匿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挟湿热、瘀血。主要病理类型为IgA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部分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轻、预后较好,约1/4的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隐匿性肾炎患者开展肾活检对明确肾脏病理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水平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要进一步提高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水平叶任高许韩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高近达0.1%,男∶女约1∶8。SLE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其中最常受累的是肾脏,即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如作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 正常人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蛋白、巨噬细胞标记抗原(抗CD68,KPI)的检测应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IF的基因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MIF与KP1的相关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24h尿蛋白、血肌酐的测定按本院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结果 正常人肾脏组织仅有少量MIF的表达,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MIF表达水平(包括蛋白和mRNA)显著上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表达水平与KP1^ 细胞数有显著相关性,MIF表达水平、MIF^ KP1^ 细胞数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 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提示MIF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能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大鼠C-BSA肾炎中的变化及加用外源性前列腺素E_1(PGE_1)对这些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BSA肾炎模型血清IL-1和TNF均较对照明显升高。加用PGE_1则明显抑制IL-1和TNF活性水平并改善血栓素一前列环素平衡,同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肾脏病理变化减轻。结果提示:IL-1、TNF在肾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外源性PGE_1可以抑制其产生和释放并缓解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妊娠时肾脏损害临床和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妊娠致肾脏损害的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对52例妊娠致肾脏损害住院病人进行了临床和肾活检病理的分析研究。结果:52例终止妊娠3个月后仍有蛋白尿,合并肾功能不全者28例(53.85%),肾活检免疫病不示IgG34例,IgA38例,IgM28例及C340例肾小球血管袢及系膜区沉积;病理表现系膜增生性肾炎34例、膜增生性肾炎1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膜性肾病2例,52例中合并小球硬化者30列(57.69%);胎儿死亡40例(75.47%)。结论:妊娠激发了免疫反应导致肾脏病变是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之一,积极诊治该类病人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试图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而改善巨大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5例巨大岩斜脑膜瘤。结果:全切除3例,2例恢复良好,另1例遗留对侧偏瘫和同侧Ⅲ、Ⅴ、Ⅵ脑神经功能障碍;次全切除的1例遗留持久性动眼神经瘫痪;而部分切除的1例则长期昏迷伴对侧偏瘫。结论:此入路的优点有:(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2)手术野开阔,显露良好;(3)可多视角操作;(4)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肿瘤破坏了软脑膜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界面。术前的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脑干的程度和动脉包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胃肠道肿瘤导致肾功能不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胃肠道肿瘤引起肾功能不全有以下几种情况 :肾实质受到肿瘤的侵犯 ;由于体内的胃肠道肿瘤 ,抗原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功能不全 ;肿大的腹膜后淋巴结或肿瘤压迫引起肾盂积水 ;肿瘤所致的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钙、低血钾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肿瘤化疗过程中的肾损害。另一方面 ,人们也观察到肾功能不全时 ,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增加。1 胃肠道肿瘤侵犯肾脏胃肠道肿瘤可主要通过血行播散 ,其次为淋巴管播散或直接蔓延引起肾功能不全。特别是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易侵犯肾脏。病理改变是 :两侧…  相似文献   

19.
肾小管间质容量改变在狼疮性肾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检查,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观察了其小管间质损害程度、间质容量变化及肾小球病变各自对狼疮性肾炎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1)伴有明显肾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异常者,肾间质容量(Ⅳ)明显增加(34.7±14.3%vs14.8±4.8%△Ⅳ为21.9±10.9%);(2)肾间质容量变化与肾功能改变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3)不同的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病变活动性指数及有无IgG在小管基膜上沉积对Ⅳ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肾间质容量改变可以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乃至肾功能的变化。在LN伴明显肾间质损害时,肾功能的变化主要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程度有关,而与同期存在的肾小球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关系不大。Ⅳ的定量分析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功能状态的一项颇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he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它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伴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于皮肤小血管及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沉着,是一种以皮肤、关节、胃肠及。肾脏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疾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在20%~100%之间,国内报告为33.4%,从肾脏病理学分析有人提出HSPN发病率高达100%。HSPN是决定过敏性紫癜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HSPN多发生于儿童,但成人并非少见。陈惠萍等对10594例肾活检资料分析,HSPN占继发性肾炎的20.35%,仅次于狼疮性肾炎而占第2位,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发病愈后较儿童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