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自Whipple报告十二指肠乳头癌根治术成功病例以来,已能进行胰头部范围癌根治术。过去,因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远期效果不好,故也有否定该术式的报告。但最近随着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而有术后远期生存率也比以前增高的报告。另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应证的胰头癌、乳头癌、下部胆管癌、十二指肠癌,其预后有很大差别。本文就有关决定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的因素进行叙述。1.胰头癌据全国统计,胰腺癌切除2102例中,5年存活率为17.4%,即便是胰腺癌中最多的普通型胰管癌,几乎全部病例均可见到淋巴管、血管或神经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后腹膜神经丛浸润发生率尤高,切除病例多数在手术时已为进行性胰腺癌。即使是小胰腺  相似文献   

2.
胰癌(系指胰管癌,除外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癌)的浸润可分为胰内浸润和胰外浸润。因为临床见到的胰癌的大部分是晚期癌,关于胰内浸润的研究仍属落后。最近,小胰癌(20mm 以下)、微小胰癌(10mm以下),早期胰癌(局限在胰内,未转移)虽然为数不多,但也有发现。现就这些癌以何种方式在胰内浸润,有哪些因素能影响浸润方式加以说明。胰管癌胰内浸润方式的分类和频率关于胰内浸润方式的分类,最近有些报道。二村氏主要从癌的进展前缘的组织所见,分成弥漫浸润型  相似文献   

3.
胰癌患者人数近年有所增加,而手术效果尚未提高,所有确诊病例的转归均在一年内死亡。根据最新的预后调查,手术切除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均为18.6%,T_1病例的五年生存率为39.6%。如早期切除,其预后并不一定悲观。自1973年以来,试用血清早期诊断胰癌,使用过胚胎癌抗原(CEA)、胰腺胚胎肿瘤抗原(POA)、组织多肽抗原等多克隆抗体。自1979年Koprowsk等研制CA19-9以来,多应用单克隆抗体。胰癌的早期症状:如出现胰癌的早期特有症状或症状群则便于诊断。厚生省主办的早期发现胰癌学习班,调查比较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和不可切除胰癌病例的早期症状,发现可切除胰癌病例多有黄  相似文献   

4.
按日本现行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将肝细胞癌块径 2 cm以内者划作“小肝细胞癌”。近年来 ,由于影像诊断仪器的长足进步 ,常可发现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的 1 cm左右小结节性病变并可明确其病理学特征。此类小结节性病变固然多为肝细胞癌 (经典的肝细胞癌或普通型肝细胞癌 ) ,同时也发现确有已往几乎不为所认识的高分化肝细胞癌 (初期的高分化肝细胞癌 ) ,乃至属于肝细胞癌前癌病变的交界性病变 (边缘病变 )即发育异常结节。另外 ,肝硬化的大型再生结节也可依影像检查显示 ,而须留意与肿瘤性肝细胞性结节相鉴别 (表 1 )。在日本 ,将交界…  相似文献   

5.
一、小肝细胞癌的自然病程1.对象1979年2月至1990年5月千叶大学医学部第一内科和有关单位诊断的最大直径<3cm 的小肝细胞癌中,以发现病灶六个月以后行手术、肝动脉栓塞、经皮酒精注射疗法、化学疗法等治疗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诊观察的理由是13例为发现肿瘤到诊断和治疗花费六个多月时间,9例因严重肝功能障碍,4例合并其他脏器衰竭,另4例为拒绝接受治疗。定性诊断是,5例进行了尸检,18例行活组织检查,7例为影像诊断。癌周肝脏组织所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胰组织活检是在超声引导下行胰腺穿刺抽吸,作活体细胞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较有效方法,对慢性胰腺炎等胰腺疾病也可进行诊断。1.对象及方法:本组41例,均行经皮取胰组织活检。在确诊的39例中,有14例开腹手术,5例尸体解剖,20例保守治疗,其结果均证实诊断正确。39例中胰腺癌30例(胰头癌20例,体尾部癌10例);慢性胰腺炎9例,其中肿瘤形成性胰腺炎7例。穿刺针外  相似文献   

7.
1935年美国的Whipple 首次对壶腹癌病人作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获得成功。在日本直到1949年吉冈、森梶谷等对胃癌、硬化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首次成功。同年本庄对胰癌实行了全胰切除术,术后存活6个月,因癌复发和肠梗阻死亡。四十余年来胰头领域癌手术切除率已上升到21~45%,其中胰癌切除率最低(14%),壶腹癌切除率最高(89.5%)。手术死亡率为6.2%~38.4%。术后五年生存率:胰癌0~14.3%(全日本统计为2.3%),乳头部癌14~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     
胰癌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加上胰腺位于腹膜后的解剖学特点,其诊断是很困难的。但近年来由于出现了许多诊断方法,以致早期病例也能够发现。本文将概括地介绍最近日本胰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情况。一、诊断的进步据日本人口动态统计,胰癌的死亡人数每年都有增加,1981年为1950年的15.7倍,在恶性肿瘤中其死亡顺序在胃癌、肺癌、肝癌之后占第4位,其死亡数增加的原因,除胰癌本身增加外,主要是近年来诊断方法有了进步,许多新的检查方法的综合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这些检查方法,大致可分为生化学诊断法和形态学的影像诊断法。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胰腺癌被确诊时,已为进展期。因而,胰腺癌手术是对进展期癌的手术。此时,对于尚无远隔脏器转移,肝转移以及腹膜播散(即病灶限于局部)的病例,在理论上手术根治是可能的。有报告胰腺癌行全胰摘除术比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更好。因而,应积极施行全胰摘除术。多数进展期胰腺癌的手术根治,用标准的切除术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有必要行胰周多脏器的联合切除。如保留部分胰腺有困难,则可施行全胰摘除术。对全胰摘除的病例,需行胰岛素补充疗法。与部分胰腺切除病例相比较,术后急性期以及恢复期的代谢,结果并非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东京半藏门病院外科三浦健发表了抗癌剂动注疗法与温热疗法并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大大提高了生存率。三浦等9年前开始了用5—FU或丝霉素动注疗法并用2450MHz超声波温热疗法。关于向胰癌的动脉注射,认为选择性地达到胰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是最有希望的方法,但他们的成绩表明,即使往主动脉采取次选择性的动脉注射方法,治疗胰癌和肝癌获得显效的病例也不少。尤其是胰头癌效果显著。三浦等  相似文献   

11.
过去,作为胰癌(大部分是指胰管癌)的肿瘤标记虽然有很多,但除了 CEA(癌胚抗原)、POA(胰癌胚抗原)以外,多不十分有效。可是,利用各种胰癌细胞作抗原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能检查胰癌的糖链抗原,作为胰癌的肿瘤标记是大有希望的。然而,即使是胰癌以外的腺癌作抗原所得的单克隆抗体,作为肿瘤标记应用于临床时,多数也是在胰癌中最有力。现在,将作为胰癌血清标记可使用的癌性糖链抗原,根据抗原决定簇的构造分类列举。其中 CA19—9和 CA—125之类已经普遍应用于保健方面,有关临床方面对其效果尚未进行评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全国胰腺癌登记资料来看,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发现时半数以上的患者超过Ⅱ期,仅20~30%可行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期也很短,胰头癌平均23个月,胰体尾部癌平均8个月。尽管CT、US(超声波)、E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等检查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但对早期诊断及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肿瘤标志的研究在胰腺癌的普查、早期诊断、判定疗效、评价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都有所进展。对胰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CA_(19.9)(糖链抗原_(19-9))、POA(胰胎抗原)、KM_(01)(单克隆抗体01),Dupan-2(人胰腺癌细胞抗原-2)、PCAA(胰癌相关抗原)、PCAAc(大肠粘膜中提取的PCAA)。各种癌均相关的肿瘤标志:CA_(125)与CA_(50)(糖链抗原_(125)与_(50))、铁蛋白、TPA(肿瘤多肽抗原)、IAP(免疫抑制性蛋白)、RN_(ase)(核糖核酸酶)、PSTI(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此外还有胰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用于健康诊断的X光检查,不仅是为了检查肺结核,最近也多用于检查癌症。但以前很难发现早期肺癌。对于1.5cm大小的肺癌虽然能显示阴影,但往往被漏诊。最近,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冈部哲郎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共同研制发明了新图象诊断法,这种诊断法可以提高X线检查的精确度。该诊断法主要利用一种只和肺小细胞癌结合的特殊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在取名为TFS—4的这种  相似文献   

14.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扩大廓清术,使胰头癌的治疗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术后严重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术后管理常比较困难。从手术切除的胰腺组织的重量来看,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和扩大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后残存胰腺组织的重量分别为60%和40%。所以,认为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扩大廓清术后引起胰性消化障碍的原因之一,即可能是残存胰腺组织减少所致。另外,作者采用腹腔神经切除术后的狗进行了Thiry-VellaLoop 吸收功能的研究。可见神经切除后肠管运动机能亢进和运动机能恢复后肠管上皮持续地吸收功能低下。进一步又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结扎阻断肠淋巴主干的狗进行实验,当淋巴主干被阻断后便出现高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的胰腺癌患者急剧增加,已引起各方注意,临床上仍将胰腺癌作为难治性癌的代表。胰腺癌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是诊断较晚。胰腺癌与其他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是诊断过迟。从目前来看,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往往都是进展期,能早期诊断是当务之急。随着消化道癌诊断的进步,提出“早期癌”的概念,具有很重要意义。但是至今对胰腺癌尚无明确的早期癌概念。胰腺癌为实体脏器癌,早期癌可依肿瘤大小来推测,2cm以下为小胰腺癌,可作为早期诊断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在三年间从100例肝细胞癌中选择符合微小肝细胞癌诊断标准(最大直径在5cm以下或几个主癌灶在4cm以下)有18例,根据其不同病史分为三组。(1)HBsAg阳性组7例;(2)饮酒组,饮酒史十年以上4例;(3)其他组7例。观察结果各组均无上腹疼痛、黄疸、腹水及发热等特殊症状,最多主诉为腹胀占44.4%,在肝硬化病程中诊断为癌的占44.4%。所有检测AFP及血清铁蛋白结果显示异常高值,前者  相似文献   

17.
在胰腺头部周围的癌瘤,特别是胰头部癌瘤行胰头切除时,远期存活率很低,为了提高根治效果,正在广泛地开展全胰切除术。全胰切除比胰头部切除有如下好处:(1)除胰头部病灶外,尚能切除胰尾的连续性或非连续性癌病灶。(2)切除浮游在体尾侧胰管内的癌细胞。(3)切除脾动脉周围、脾门部、胰体尾周围等转移的淋巴结。(4)易于廓清腹主动脉和主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癌的最佳手段已无可争议。最近,由于内镜器械的不断革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使一部分早期胃癌实施内镜治疗已成为现实。另外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人口的老龄化日趋尖锐,推测高龄胃癌患者将不断增加。根据高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其治疗后生活质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中的一部分病例可通过内镜切除达到根治目的,且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有不断扩大倾向.本文仅就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一、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可能性崎田对15993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癌灶直径<0.5cm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3%,0.6~1.0cm者为5.4%,1.1~2.0cm者为7.7%,2.1~4.0cm者为10.9%,癌灶大于4cm者为18.1%。日本国立癌中心140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最近,胰癌与肺癌、乳癌、结肠癌一样,有显著增加倾向,死亡病例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居第5位,今后仍有增加的倾向。男女比为1.7 : 1,年龄从55岁开始增多,70岁形成峰值。胰癌增多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肿瘤标志与超声波(US)、CT、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E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因而诊断为胰癌的病例增多。另一方面,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生活环境变化促进了胰癌增加,一般认为特别是生活的欧美化与胰癌增加密切相关。在流行病学上,饮食与嗜好品方面,如肉食与吸  相似文献   

20.
消化系癌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及肝、胆、胰等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和普查的开展,使早期癌的发现逐年增多,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表)。以下分别介绍消化系癌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