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取重症脓毒症患者55例。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A组患者联合血必净治疗;B组患者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C组患者联合血必净加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结论给予重症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7d.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4.4±1.6)d比(5.8±2.1)d、(4.2±2.1)d比(5.6±2.8)d、(5.4±1.6)d比(6.6±2.4)d、(6.4±2.2)d比(8.8±2.9)d、(23.5±2.8)d比(30.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IL-8及TNF-α治疗3,7d后与治疗1d后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以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乌司他丁(UF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用药后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ASA评分为Ⅱ~Ⅲ级,体重在50kg的青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在治疗剂量允许范围内,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点;B组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注+20万U静点。检测治疗后0.5、1、2、3d肾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及与病情有关的其他相关指标变化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B组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大于A组(P〈0.05),尿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A组提高。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大剂量使用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大剂量使用后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常规的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万U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用100ml血必净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为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中转手术率为6.0%,病死率为4.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中转手术率为20.0%,病死率为1.0%,通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中转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乌司他丁40万U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显72.73%,观察组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703.7±62.2)、(670.0±61.1)ng/ml]与实验组[(432.3±63.6)、(488.7±55.8)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际效果、对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及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24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血容量的补充、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用药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1株占70.14%;治疗后7d,研究组患者ALT、BUN和SCr指标分别为(27.19±10.23)U/L、(3.81±1.11)mmol/L和(48.32±12.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显著改善和提升患者脏器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反应,是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可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血必净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血必净对其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治愈4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45例患者中治愈32例,总有效率71.1%,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纳洛酮联合血必净可以有效地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际效果、对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及改善患者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感染性休克患者124例,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血容量的补充、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连续用药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1株占70.14%;治疗后7d,研究组患者ALT、BUN和SCr指标分别为(27.19±10.23)U/L、(3.81±1.11)mmol/L和(48.32±12.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显著改善和提升患者脏器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炎性反应,是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可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探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56例难,冶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22)与死亡组(n=34),对两组患者初始与24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乳酸水平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死亡率为60.71%;存活组初始及24h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以乳酸清除率〉0%与≤0%分组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除24hMAP外,其他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可将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作为指示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在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疾病中的临床价值,阐述其对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特选择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2例,31例为对照组,32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观察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和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含量均下降,但观察组幅度更大,两组间差异明显,就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加用乌司他丁后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痊愈人数增多,体内细胞炎症因子的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DA和NA进行干预治疗,比较药物应用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变化和6h乳酸清除率、28d生存率。结果治疗6h后平均早期乳酸清除率DA组患者为22.3%,明显低于NA组患者的59.0%,SVO2≥65%的患者分别占30.9%和64.0%,DA组高乳酸清除和SVO2≥65%的患者均明显少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效应差异,NA组1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均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较DA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脏器灌注,并能有效清除血乳酸,NA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陆宇翔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13+115-113,115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6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31例患者则采用乌司他丁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尤其要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治疗,第一天与第三天APACHEⅡ评分相较可知,两组患者在第一天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三天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人院时、入院后6h及入院后24h的血乳酸水平及其清除率比较显示.在入院时与入院后6h血乳酸水平与清除率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人院后24h,研究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乳酸清除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若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进行干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以明显改善APACHEⅡ评分,缓解症状外,还可以有效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患者的血乳酸清除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异位妊娠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休克治疗,并急诊开腹手术止血。乌司他丁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前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静脉滴注,每天3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次数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第1、3天IL-6[(18.2±4.1)ng/L和(13.8±4.3)ng/L]、IL-8[(85.4±19.5)ng/L和(82.8±18.1)ng/L、TNF—α[(37.8±4.6)ng/L和(28.0±5.9)ng/L]的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28.9±5.3)ng/L和(25.1±4.7)ng/L、(138.9±28.3)ng/L和(140.2±20.9)ng/L、(51.64-5.8)ng/L和(50.1±3.1)ng/L](P〈0.05)。两组术后第1、3、5天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BUN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的变化不明显。除乌司他丁组术后第5天外,两组术后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IL-6、IL-8、TNF-α的分泌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异位妊娠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休克治疗,并急诊开腹手术止血.乌司他丁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手术前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术后第1~3天,给予乌司他丁10万U静脉滴注,每天3次.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次数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L-6、IL-8、TNF-α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第1、3天IL-6[(18.2±4.1)ng/L和(13.8±4.3)ng/L]、IL-8[(85.4±19.5) ng/L和(82.8±18.1)ng/L]、TNF-α[(37.8±4.6)ng/L和(28.0±5.9)ng/L]的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28.9±5.3)ng/L和(25.1±4.7)ng/L、(138.9±28.3)ng/L和(140.2±20.9)ng/L、(51.6±5.8)ng/L和(50.1±3.1)ng/L](P<0.05).两组术后第1、3、5天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BUN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的变化不明显.除乌司他丁组术后第5天外,两组术后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IL-6、IL-8、TNF-α的分泌和释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首诊脓毒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参照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7d时,两组脓毒血症患者的APACHE II、Mashal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观察组APACHE II、Mashall评分(13.63±2.64)分、(6.80±2.35)分低于对照组APACHE II、Mashall评分(15.46±3.75)分、(7.96±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两组脓毒血症患者的IL-6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观察组IL-6水平(54.35±26.72)pg/ml低于对照组IL-6水平(73.52±28.0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d及7d时,两组脓毒血症患者的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观察组CRP水平(35.64±11.67)mg/L低于对照组IL-6水平(90.65±16.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外周静脉血IL-6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包建颖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63-1364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其氧合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炎性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 d、3 d时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 d时的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氧合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给予营养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做好重症监护等,观察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白细胞分别为(22.1±2.4)分、(348.5±16.6)、(8.9±1.3)×109/L,对照组分别为(28.1±3.4)分、(301.5±17.6)、(12.7±1.6)×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2、6.003、9.8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分别为(23.5±4.6)、(40.3±9.6)ng/L,对照组分别为(44.6±3.9)、(82.6±11.7)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52、16.786,均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重症脓毒血症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7年5月-2020年3月我院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情况,取80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方案,对比两组的炎性反应、死亡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TNF-α、CRP、IL-6、PCT,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是7.5%(3例),低于对照组的25%(10例),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可以控制感染情况,缓解病情,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建议临床推广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预防不良后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9月医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89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复苏,待中心静脉压达到15mm Hg时,静脉滴注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对照组起始量为1μg/min,最大注射量≤25μg/min,待平均动脉压(MAP)回升后以2μg/min剂量维持血压;观察组起始量为2μg/min,最大注射量≤50μg/min,维持剂量4μg/min,治疗6h后观察两组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水平。结果用药6h,观察组HR为(104.85±9.42)/min,对照组为(112.57±10.3)/min,两组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分别为(11.06±3.58)mmol/L、(197.62±25.84)μmol/L,对照组的分别为(7.92±2.74)mmol/L、(86.59±12.7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对照组的为9.09%,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及时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液体复苏的相关性.方法:整理5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依照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两组患者予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以及复苏前后、死亡及生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标组患者的心输出量指数(CI)和每搏输出量(SV)、每搏变异度(SVV)较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的平均动脉压(MAP)、CI和SV、SVV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患者MAP、CVP、CI、SV、SVV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前后及达标情况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可以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