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养老机构内160名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大的老年人所获得的客观支持高(P〈0.05);有配偶老年人获得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无配偶者(P〈0.01);与家人居住老年人获得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与其他老年人居住者(P〈0.01);有子女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均高于无子女老年人(P〈0.0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收入的老年人在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有无配偶、居住状况、体育活动频率、养老院居住时间和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分值、孤独分值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岛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现有文献研究结果制定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结合国际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所选养老机构内入住的128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青岛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总幸福度得分为(36.3±10.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收入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满意度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对机构的满意度水平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青岛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度处于高水平,今后养老机构应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子女需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陪伴与关心,同时要继续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逐步购置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家庭支持的认知、行为及需求的真实想法,为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个性化的支持照护,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给予机构老年人适宜家庭支持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9—12月选取郑州市4家养老机构15位老年人进行观察与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主题。结果共归纳出3个类属,其中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庭支持认知主要有老年人对入住机构之后的家庭支持的含义和内容认识模糊、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护与机构照护者职责区分认识混淆2个主题。家庭支持现况主要有老年人家庭支持程度、质量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对于亲情的需求;老年人希望子女能够参与照护自己,但无能为力;中国式父母的奉献精神,压抑自己对于亲情的需求3个主题。家庭支持需求主要有物质支持、行为支持、情感慰藉及信息支持需求4个主题。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于家庭支持缺乏清晰的认知,家庭支持程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机构老年人对于家人、亲情的需求,且老年人对于家庭支持需求存在个体化差异。应积极制定干预措施并对家人进行干预,满足机构老年人的需求,疏导忧虑,促进适应,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南昌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6—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南昌市登记在册的养老机构中选取9所,通过现场发放一般资料问卷、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268名入住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住老年人认知功能平均得分为22.59±3.78,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退休前职业、家庭月收入、每周锻炼次数、饮酒及吸烟情况的老年人MMSE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均P<0.05);MMSE得分与ADL得分呈负相关(r=-0.781,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水平较低,文化水平低的高龄女性应成为认知功能受损的重点关注人群,应对其定期进行认知评估,及时干预,以促进老年人认知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归属感、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整群抽取7所养老机构,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养老机构老年人归属感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APGAR)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17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述情障碍的总分为(58.74±7.23),养老机构老年人归属感和家庭关怀度与述情障碍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民族、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睡眠质量、身体状态及老年人归属感和家庭关怀度是机构老年人述情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应当重点关注老年人归属感和家庭关怀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家庭关怀,从而降低述情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东部地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对上海和无锡的1 193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各领域得分以及主观幸福感(自评分)最高,与家庭和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最低;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环境领域得分和主观幸福感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部地区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较高,机构养老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南省郑州市抽取5个区共1 63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郑州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3种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比较,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综合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住房面积和退休工资与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患病种数均与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文化程度、退休工资和患病种数均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和住房面积均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和职业均与社区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和年龄均与社区养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综合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存质量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房面积、退休工资、患病种数和养老费用是郑州市老年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兵团老年人心理需求、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社会功能维度,对510名兵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兵团老年人社会功能评分在性别(F=6.8,P0.05)、年龄(F=4.2,P0.05)、养老模式(F=4.65,P0.05)、文化水平(F=2.96,P0.05)以及与子女的关系(F=9.67,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需求呈正相关(r=0.132/r=0.104,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心理需求对社会功能起正向预测作用(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在心理需求与社会功能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29%)。结论心理需求对兵团老年人社会功能的影响完全是通过社会支持利用度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人社会资本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采用社会资本量表简化版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对济南市1 20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济南市老年人社会资本总分为72.07±13.03,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社会联系、信任、归属感、互惠维度得分分别为7.87±3.45、11.34±3.37、11.60±2.57、11.65±2.60、18.86±4.11、10.76±2.63。不同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水平、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社会资本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112.23±23.25,高社会资本得分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低社会资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资本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12,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F=426.856,P0.01,调整R~2=0.262)及互惠、社会参与、信任、社会支持、社会联系维度(F=103.517,P0.01,调整R~2=0.299)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均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老年人社会资本对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具有积极影响,应从普及老年健康教育、建立健全老年人活动场所、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等方面扩大老年人社会资本,充分挖掘社会资本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中的潜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太白巷矿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制定养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1 066名矿区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SF-36量表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SF-36得分在性别间无差异,在年龄组间有差异。年龄、文化、慢性病、居住形式、职业对SF-36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重视情感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农村老年人对养老保障满意度的评价探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助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方法: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149个市、县、区的596个村的1421份农村老年人问卷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别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保障因素、社会支持因素4个层面分析其与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整体处于中上水平;性别、社会经济地位、耕地面积、家庭关系满意度、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养老保障待遇公平性、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工作水平、社会信任水平、社交生活满意度、文体休闲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为更好提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满意度,应从个人、家庭、制度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精准施策,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积极促进城乡养老保障均等化,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重视社会支持因素,构建互助互信、和谐友好的养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3家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及护工对全科团队服务的需求,调查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模式的意愿,探讨并构建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利群、张江和申江3家养老机构148名老年人、148名家属和106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养老机构满意度、养老方式选择及其原因、对全科服务的需求度和需求内容。结果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养老机构满意度较高(98%以上);不同养老机构老年人希望接受的养老方式不同(χ~2=43.73,P=0.041),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意愿有明显差异(χ~2=64.35,P=0.023);对全科服务的需求度方面,各养老机构家属需求不同(χ~2=87.65,P=0.019);各养老机构护工对全科服务需求项目均不相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22);老年人、家属及护工需求有明显差异(χ~2=260.48,P=0.000),其中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较仅患一种疾病的老年人需求度更高(χ~2=153.01,P=0.014)。结论随着浦东新区"医-养-护"模式的逐步推进,应关注养老观念和需求的不断改变,结合不同辖区、各人群的需要,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使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健康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改善老年人养老现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1—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5省份20个村600名≥60岁老年人进行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并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平均得分为(6.01±1.83)分,情感需求平均得分为(2.79±0.88)分,高于照护需求得分(1.67±1.83)分,医疗需求得分最低为(1.56±0.74)分。情感需求中前3位是邻里关系融洽、子女陪伴和社区活动,照护需求中前3位是保姆服务、经济支持和子女照护;医疗需求中更加注重改善医疗条件和降低医疗费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理程度、子女是否住在附近和是否定期体检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老年人更加注重情感需求和照护需求,低学历、完全依赖他人、子女不住在附近、和未定期体检的老年人养老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的44所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调查,将其中符合标准的14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健康素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状况量表.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的现状.结果 有效问卷1396份,有效率96.14%.老年人平均年龄(77.4±8.5)岁.健康素养总分为(71.7±28.4)分,4个维度中健康知识得分(32.5±16.9)分,健康信念得分(22.8±7.4)分,健康行为得分(9.6±3.9)分,健康技能得分(6.2±5.1)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1.3±7.3)分,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得分(6.1±2.3)分,主观支持得分(18.1±4.9)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7.2±2.3)分,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素养得分比较: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中以大学及以上最高.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年龄越大,社会支持越少;教育水平越高,社会支持越多;婚姻状况中,已婚者社会支持最高,其次为丧偶者.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健康素养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是一个既缺乏社会支持,健康素养又较低的人群,是一个更加脆弱的群体,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需要社会及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上海市嘉定区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2373名,采用自编调查问卷了解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资料及慢性病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了解社会支持情况,并将所有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嘉定区的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在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方面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男=-145.44、-12.11、-13.75、-36.32,P0.01;t女=-143.75、-19.94、-21.29、-44.97,P0.01)。不同性别(t=4.88,P0.01)、年龄(F=94.66,P0.01)、文化程度(F=59.68,P0.01)、职业性质(t=7.89,P0.01)、宗教信仰(t=-3.27,P0.01)、运动习惯(t=6.52,P0.01)、业余爱好(t=5.32,P0.01)、作息规律(t=-5.49,P0.01)和不同养老形式(F=10.15,P0.01)的社区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民族(t=0.93,P0.05)、烟酒习惯(t=1.42,P0.05)、有无慢性病(t=1.20,P0.05)等方面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有无固定经济来源、职业性质、是否运动、养老形式、作息规律、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嘉定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有显著作用。结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性别、年龄、经济来源、原职业性质、作息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关,应通过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一体化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全方位关注社区老年人,改善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老人能够感受、利用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某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试点,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项目运行,分析研究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满意度,并从政策、技术、经济三个层面对卫生服务机构能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医养结合服务在项目试运行期间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在政策上得到政府支持,在技术上得到医疗行业支持,在经济上得到社会支持,既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会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该计划具有可行性。结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医疗与养老需求,同时也受到了政府与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卫生服务机构乃至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利好条件,主动为本地区的老年人群体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于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关注点。本研究探讨入住老年人对十堰市城区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的满意度状况。方法 2018年7月在十堰市城区选取4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养老人员为调查对象。模式一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共同提供医疗与养老服务,模式二为完全由养老机构提供医疗与养老服务,每种模式各两所。最终纳入41名养老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满意度,具体包括性别、收入水平、年龄、生活自理等级、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结果月收入≥2 000元老年人满意度评分为(2.51±0.53)分,高于月收入<2 000元老年人的(2.01±0.70)分,t=-2.466,P=0.021。模式一缴费合理性满意度得分为(3.00±0.00)分,高于模式二的(1.90±1.02)分,t=4.819,P<0.001;模式一的人文关怀满意度得分为(2.71±0.46)分,高于模式二的(2.30±0.66)分,t=2.343,P=0.024;模式一的伙食满意度得分为(2.71±0.46)分,高于模式二的(2.30±0.66)分,t=2.343,P=0.024;模式一的硬件设施满意度得分为(2.71±0.56)分,高于模式二的(1.70±0.92)分,t=4.226,P<0.001;模式一的医护人员配备满意度得分为(2.10±0.94)分,高于模式二的(1.30±0.73)分,t=3.022,P=0.005;模式一的医疗技术满意度得分为(2.86±0.48)分,高于模式二的(1.80±0.89)分,t=4.686,P<0.001;模式一的医疗设备满意度得分为(2.90±0.44)分,高于模式二的(2.00±1.03)分,t=3.642,P=0.001。结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共同提供医疗与养老服务模式满意度更高,经济收入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肃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和平凉市养老机构的36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总分为28.48±5.78分,地区、家庭类型、文化程度为影响健康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欠发达地区,不完整的家庭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更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应该定期采集老年人的意见,鼓励子女探望,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并完善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养老机构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5所养老机构193名老年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26.72±22.43分,其中,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老人占45.08%,不健康的占54.92%,营养分量表得分最高,为24.52±5.29分,体育运动分量表得分最低,为17.97±5.15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0.554)、子女数(OR=0.730)、婚姻状况(OR=0.256)是影响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的因素。结论 保定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总体处于不健康水平,营养维度水平最高,体育运动维度水平最低。建议针对不同婚姻状况入住老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充分发挥家庭、亲情的支持作用,帮助其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改善老年人养老现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9年1 — 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5省20个村600名 ≥ 60岁老年人进行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并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现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平均得分为(6.01 ± 1.83)分,情感需求平均得分为(2.79 ± 0.88)分,高于照护需求得分(1.67 ± 1.83)分,医疗需求得分最低为(1.56 ± 0.74)分。情感需求中前3位是邻里关系融洽、子女陪伴和社区活动,照护需求中前3位是保姆服务、经济支持和子女照护;医疗需求中更加注重改善医疗条件和降低医疗费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理程度、子女是否住在附近和是否定期体检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主要因素。  结论  农村老年人更加注重情感需求和照护需求,低学历、完全依赖他人、子女不住在附近、和未定期体检的老年人养老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