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颅脑CT以及磁共振诊断方式完成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颅脑CT和磁共振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数据依据诊断方法分为颅脑CT组和磁共振组。结果:诊断后,颅脑CT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33.33%(5/15)、81.54%(53/65)、72.50%(5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93.33%(14/15)、98.46%(64/65)、97.50%(78/80);磁共振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颅脑CT组(P<0.05)。磁共振组额叶、顶枕叶、额颞叶以及颞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颅脑CT组(P<0.05)。结论:磁共振诊断方式有效应用后,同颅脑CT诊断结果比较,在提高诊断指标结果方面,效果明显,可促进急性脑梗死获得早期确诊,从而及时研究有效方法展开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提高其整体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不同厚度血肿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磁共振成像病灶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不同厚度血肿检出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对不同病灶部位与厚度血肿的检测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颅脑外伤诊断中应用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1月选择50例颅脑外伤病例,均实施CT检查,并予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弥漫性轴索损伤阳性率,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弥漫性轴索损伤阳性率为82.00%,29例弥漫性脑肿胀阳性,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阳性,脑室出血阳性23例,硬膜外血肿阳性11例,出血性病灶阳性10例,非出血性病灶阳性32例;在CT检查中,弥漫性轴索损伤阳性率为54.00%,11例弥漫性脑肿胀阳性,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阳性,脑室出血阳性42例,硬膜外血肿阳性20例,出血性病灶阳性25例,非出血性病灶阳性16例;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非出血性病灶、非出血性病灶阳性检出率高于CT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25例轴外损伤、13例脑深部挫伤、45例脑内损伤,其中31例额叶损伤、14例颞叶损伤,在CT检查中,21例轴外损伤、4例脑深部挫伤、38例脑内损伤,其中25例额叶损伤、13例颞叶损伤,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相似文献   

4.
周茂榕 《医疗装备》2021,(10):15-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病变部位的检出情况及T2 WI、T1 WI信号显示情况.结果 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评估MRI和CT诊断ACI的价值。结果 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24 h~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 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 72 h的患者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结论 MRI在AC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DC值可为判断脑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应用CT检查,30例应用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及预后以及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部位。[结果]应用MRI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发现颅脑损伤的部位也多于CT检查(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明显优于应用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CT检查,待病情稳定后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弥漫性轴索损伤阳性率及病灶检出情况。结果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及非出血性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P<0.05)。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P<0.05)。结论MRI和CT均可诊断颅脑外伤,但MRI的适用范围更广,病灶检出率较高,对于颅脑外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进行MRI检查,利于提高确诊率;对于其他类型的颅脑外伤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萍萍 《医疗装备》2015,(16):20-21
目的:分析CT检查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CT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组(18~59岁)43例和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年龄≥60岁)5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CT影像学表现。结果:中青年ACI组活动中发病、进展性卒中率均明显高于老年ACI患者,静态下发病、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痴呆率均明显低于老年ACI组(P〈0.05或P〈0.01)。两组ACI患者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活动中发病、进展性卒中的典型特征,结合CT检查能明确梗死灶的分布及大小。  相似文献   

9.
叶喜开 《医疗装备》2019,(24):22-2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进行CT检查,其余50例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出率为86.00%,低于MRI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出病灶直径(6.0±1.7)cm,小于MRI的(7.6±2.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与CT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急性颅脑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漏诊率与确诊率及特殊部位的检出率.结果:MRI与CT的敏感度分别为86.67%、73.33%,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方面,C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P<0.05);对于脑深部挫伤与脑叶挫裂伤方面,MR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P<0.05);两种方法在其他特殊部位的诊断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不能对患者小脑、脑干及颞叶边缘处的损伤做出准确诊断,相比之下MRI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可以用于弥补CT诊断的不足,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腔隙性脑梗死CT与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和磁共振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包括病灶情况,包括数量、直径、部位、形态等内容。结果:经磁共振检出病灶74个,检出率为100%。CT诊断检出病灶有34个,检出率为45.95%。磁共振诊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诊断能检出0.2~1.5cm的病灶,而CT诊断仅检出0.5~1.2cm的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诊断相比,磁共振诊断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俞萍  余韵 《医疗装备》2022,(24):29-3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40例小儿急性肠梗阻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术前接受CT检查,分析CT诊断小儿急性肠梗阻的准确度,比较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手术探查显示,40例患儿中,有24例单纯性肠梗阻,16例绞窄性肠梗阻;梗阻部位为小肠29例,结肠11例;经CT检查显示,有23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绞窄性肠梗阻;经一致性检验,CT诊断肠梗阻类型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强(Kappa=0.901,P<0.001);经CT检查显示,梗阻部位为小肠28例,结肠10例;经一致性检验,CT诊断肠梗阻部位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强(Kappa=0.882,P<0.001)。结论 CT检查在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对梗阻类型及梗阻部位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3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与MRI检查,对检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总检出率方面,MRI检查是97.37%,CT检查是68.42%,MRI检查比CT检查高,差异明显(P<0.05);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方面,MRI检查与CT检查存在明显差异(P<0.05);<12h及12~24h检出率方面,MRI检查分别是84.21%与92.11%,CT检查分别是50.00%与63.16%,CT检查比MRI检查低,差异显著(P<0.05);>24h检出率方面,CT检查与MRI检查未见明显差异(P>0.05);额叶、顶叶、基底节、丘脑检出率方面,MRI检查分别是89.47%、55.26%、97.37%与60.53%,CT检查分别是42.11%、31.58%、71.05%、36.84%,CT检查比MRI检查低,差异明显(P<0.05);而脑室旁与颞叶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方法在脑梗死早期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价值.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选择,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照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实验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中,FA值、ADC值敏感性更高,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价值较高,有助于患者开展临床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CT检查,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两组异常部位检出率、漏诊率、敏感度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异常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类型诊断中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采取MRI、CT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式下对急性颅脑损伤类型(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硬膜下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医疗费用、检查时间、患者接受度。结果:MRI检查对颅脑损伤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于CT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医疗费用、检查时间更高CT检查,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度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损伤类型诊断中对其采取MRI检查更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方便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步诊断或治疗,但MRI检查的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较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合理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急性胰腺炎的患者5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向将患者随机分为平扫组和增强组,每组各有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平扫组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平扫,而对增强组中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对两组患者的疾病阳性率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扫组中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为32.00%;而增强组中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为84.00%,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为44.00%,即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阳性检出率无数据差异,p>0.05,而相对于平扫组,增强组中患者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阳性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增强CT扫描对于疾病检出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临床确诊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核磁共振及CT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损伤部位及血肿厚度判断情况等.结果:入选患者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分别为90.2%,78.4%;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优于C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和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部位判断情况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核磁共振诊断血肿厚度≤8.0m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准确率高,可有效判定损伤部位、血肿部位,尤其适合于小血肿诊断;而CT则具有诊断迅速,定位准确等优势;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检查方式,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