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于本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纳布啡组(n=30)和舒芬太尼组(n=30),纳布啡组予以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舒芬太尼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5 min(T0)、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扩宫时(T1)、手术中(T2)、手术结束时(T3)和麻醉苏醒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两组丙泊酚诱导剂量、维持剂量、总剂量、总给药时间、单位时间剂量、麻醉苏醒时间及T4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BP、DBP、HR、SpO2水平两组T1~T4时均低于T0时,且舒芬太尼组低于纳布啡组;纳布啡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10.90±14.95mg)、维持剂量(133.83±26.77mg)、总给药时间(18.70±4.31min)、麻醉苏醒时间(10.43±1.17min)及T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医院接收的人工流产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及丙泊酚行静脉注射,观察组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行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丙泊酚平均用量、苏醒时间分别为(2.53±0.56)mg/kg、(6.17±1.35)min,小于对照组的(3.24±0.78)mg/kg、(8.21±1.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5.61±1.04)、(2.43±0.82)、(1.83±0.72)、(1.08±0.5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1±1.04)、(4.79±0.87)、(3.26±0.79)、(1.74±0.63)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1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可缩短苏醒时间,缓解子宫收缩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4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呼吸次数/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麻醉医师、内镜操作者和本次手术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SpO_2[(98.56±9.15)%、(98.09±9.12)%];MAP[(88.12±8.16)mmHg、(88.11±8.11)mmHg];心率[(78.54±7.63)次/min、(78.61±7.37)次/min];呼吸率[(17.87±1.89)次/min、(17.89±1.91)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始、术毕5 min、术毕15 min,两组患者SpO_2[(98.72±9.09)%、(98.43±9.04)%、(98.14±9.12)%;(98.46±9.24)%、(98.51±9.17)%、(98.14±9.11)%]和术前[(98.56±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77.53±7.26)mmHg、(85.87±8.04)mmHg、(83.76±8.01)mmHg;(78.15±7.21)mmHg、(86.81±8.03)mmHg、(83.81±8.02)mmHg]心率[(88.85±8.76)次/min、(76.43±7.82)次/min、(86.54±8.04)次/min;(88.81±8.73)次/min、(77.01±7.81)次/min、(86.87±8.01)次/min]呼吸率[(16.01±1.32)次/min、(17.98±1.45)次/min、(18.02±1.64)次/min;(16.03±1.31)次/min、(17.95±1.48)次/min、(18.01±1.63)次/min]和术前[(88.12±8.16)次/min、(88.11±8.11)次/min;(78.54±7.63)次/min、(78.61±7.37)次/min;(17.87±1.89)次/min、(17.89±1.91)次/min]相比均呈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_2、MAP、心率、呼吸率在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苏醒后5 min、10 min、20 min、60 min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31)分、(2.13±0.24)分、(2.01±0.19)分、(1.46±0.13)分;(3.48±0.38)分、(2.56±0.28)分、(2.32±0.21)分、(2.05±0.18)分]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VAS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麻醉医师、内镜操作者和本次手术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体动、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下流产术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9月于本院行宫腔镜下流产术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纳布啡联合丙泊酚麻醉)各6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MAP、HR水平两组均先降后升,且观察组术中5 min时高于对照组(P<0.05),SpO2的组间、时间、交互差异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101.83±18.66 mg)、术后意识恢复时间(4.67±1.28 min)及定向力恢复时间(7.03±1.62 min)均低于对照组(133.87±29.47 mg、6.07±1.54 min、8.92±1.88 min);VAS评分两组均先升后降,但观察组意识恢复(1.98±0.47分)、意识恢复后30 min (3.03±0.52分)及1 h(2.60±0...  相似文献   

5.
龙申  戴丹  索耀君 《中国妇幼保健》2022,(17):3176-3179
目的 探讨纳布啡应用于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手术中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次入选对象年龄均在3岁以内,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Ⅱ级间,其中55例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者为对照组;另55例采用纳布啡+丙泊酚静脉麻醉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1 d疼痛状况),记录两组患儿不同时刻时生命体征及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统计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平均为(8.76±1.24) min,与对照组(9.01±1.19)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麻醉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为(3.11±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4±0.78)分(P<0.05)。观察组患儿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内时相比,两组患儿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布啡和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比洛芬酯2.0 mg/kg,并分别混合舒芬太尼2.0μg/kg、纳布啡2.0 mg/kg,背景剂量2.0 ml/h, PCA剂量1.0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5.0μg舒芬太尼和5.0 mg纳布啡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PCA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分别于入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对产妇进行Ramsay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补救镇痛率(10.00%)和PCA按压次数[(3.20±1.0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6.27±1.4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t=12.374,均P0.05)。T1、T2、T3及T4时刻,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2.87±0.79)分、(2.51±0.63)分、(2.33±0.52)分及(2.24±0.38)分,(2.91±0.69)分、(2.41±0.70)分、(2.20±0.52)分及(2.19±0.4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751、0.107及-0.641,均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和呕吐发生率(14.00%、1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4.000,均P0.05)。结论纳布啡2.0 mg/kg联合氟比洛芬酯2.0 mg/kg的麻醉方案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CA的最佳配伍,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布啡对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拟行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麻醉前5 min,A、B、C组分别静脉注射3 mL生理盐水、40 mg帕瑞昔布钠、0.3 mg/kg纳布啡。比较三组患者苏醒后疼痛程度、镇静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苏醒后0.5 h、1 h VAS评分分别为(2.12±0.33)分、(2.04±0.27)分,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苏醒后0.5 h、1 h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79±0.58)分、(2.75±0.74)分,均高于A组、B组(P<0.05)。C组的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纳布啡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增强镇静效果,避免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感染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24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麻醉,对照组采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进行20 min(T3)、拔管前1 min(T4)及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氧饱和度(SpO_2)数据,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5时,研究组HR低于对照组,SBP、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SpO_2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苏醒时间、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组低血压、严重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总发生率为3.33%(4/120)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研究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感染,对照组术后5例患者出现轻度感染、2例患者出现中度感染,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术后研究组患者PCT、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纳布啡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总体平稳,苏醒时间较短,术后感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臂丛神经组(S组)各35例.B组患者先经静脉缓慢推注布托啡诺10μg/kg(60秒以上),2min后再静脉缓推丙泊酚1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即示意骨科医师可以采用Hippocrates法开始手法复位;S组在患者患侧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为1.3%利多卡因15 mL,S组观察10~15分钟后待麻醉完全起效开始采用Hippocrates法进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记录患者麻醉开始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5 min麻醉恢复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复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观察复位情况、并发症以及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术中若患者体动影响复位,追加丙泊酚0.5 mg/kg,血压下降超过20%或心率低于50次/分时分别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适量进行对症处理,SPO2<90%持续5s以上给予面罩加压辅助呼吸.结果:B组T1、T2时MAP、HR与T0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S组T1时MAP、HR明显高于T0时(P<0.05);S组T1时MAP、HR、RR均明显高于B组(P<0.05);S组T2时MAP、HR明显高于B组(P<0.05);SPO2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起效时间、复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S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现象,S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呕吐反应(P<0.05);B组患者术中未追加丙泊酚,S组有5例患者术中因麻醉效果欠佳而追加丙泊酚30~50 mg(P<0.05);B组患者均一次性手法复位成功,S组有2例患者因复位困难多次复位而发生肩关节撕脱性骨折,改择期切开手术治疗(P<0.05).结论: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起效快、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HR、RR、MAP及SPO2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HR、MAP、SPO2与麻醉前、观察组检查中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0.76±0.23)min、恢复时间(16.15±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0±0.35)min、(20.93±3.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麻醉诱导时间和进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1.62±0.53)g,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2.14±0.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3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9例、良10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上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麻醉组(A组)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组(B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或置喉罩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术中15 min(T4)、停麻醉药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知晓.B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两组患者在T1时MAP、HR均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T2、T3时MAP、HR均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MAP、HR在T1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时MAP、HR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A组[(85.9±8.3)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2.5±9.0) mm Hg、(84.5±15.0)次/min比(94.2±14.3)次/min、12.0% (3/25)比36.0% (9/25),P<0.05],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少于A组[(321.7±47.2) mg比(382.4±52.6)mg、(7.3±2.9) min比(13.2±3.7) min,P< 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行上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注射液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选择12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静脉注射,10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血氧饱和度数值(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比较两组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后下腹痛评分。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MAP[(80.3±9.2)、(79.8±10.2)mm Hg(1 mm Hg=0.133 k Pa)]、HR[(82.4±11.3)、(81.5±10.6)次/min]均较术前[(80.3±9.2)、(80.2±10.7)mm Hg,(80.2±10.7)、(82.1±9.3)次/min]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180.5±13.4)mg、术后下腹痛评分(2.0±1.1)分均低于对照组[(252.1±16.2)mg、(5.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注射液用于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择期行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吗啡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B组)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即刻及术后1、3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 A、B组患者术毕即刻及术后1、3d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仅术后1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毕即刻、术后1d血清E水平和术毕即刻及术后1、3d血清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血清皮质醇、E水平和术后1、3d血清NE水平分别与A、B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毕即刻及术后1、3d的CD4+、CD4+/CD8+均较麻醉前降低(A组:0.266±0.034、0.226±0.029、0.256±0.031比0.313±0.030和1.3±0.3、1.0±0.1、1.1±0.2比1.5±0.2,B组:0.271±0.031、0.242±0.027、0.261±0.030比0.311±0.034和1.3±0.2、1.1±0.1、1.2 ±0.1比1.5±0.1,C组:0.282±0.036、0.276±0.030、0.290±0.028比0.314±0.032和1.4±0.2、1.3±0.1、1.4±0.1比1.5±0.2,P<0.05);C组术后1、3d的CD4+、CD4+/CD8+与A、B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间点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之术后单纯吗啡或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与免疫抑制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鼻喷剂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I~II级拟行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布托啡诺鼻喷复合丙泊酚麻醉,手术开始前10min给予布托啡诺鼻喷1喷(1mg);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1.5μg/kg)复合丙泊酚麻醉,手术开始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1喷,比较两组诱导前(T0)、诱导后2min(T1)、术毕(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以及麻醉效果、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不影响手术操作的牵拉轻微肢体活动的比率(17.5%,20.0%)和影响手术操作的术中躁动比率(3.8%,7.5%),及麻醉效果分级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VAS评分低,丙泊酚总用量(85.3±20.2)mg较对照组(110.1±28.1)mg降低,术中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发生率(6.2%,12.5%)均低于对照组(61.2%和56.2%)(P0.05)结论:布托啡诺鼻喷剂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比瑞芬太尼更适合门诊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替代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12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6例。两组均给予瑞芬太尼4~12 mg·kg~(-1)·h~(-1)。对照组采用丙泊酚100μg·kg~(-1)·min~(-1)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2.0~3.0μg·kg~(-1)·h~(-1)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诱导后(T1)、插管后(T2)、切皮后(T3)、气腹后即刻(T4)、气腹后10 min(T5)、气腹后20 min(T6)、手术结束时(T7)、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T8)和术后第1天(T9)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拔管及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Ramsay镇静评分、Riker躁动评分,术后第1天恢复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3、T4、T5、T6、T7时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4±8)、(99±8)、(95±6)、(96±8)、(91±7)mm Hg,对照组T3、T4、T5、T6、T7时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7±9)、(91±8)、(86±6)、(85±7)、(82±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0~T9时间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Ramsay镇静评分(4.2±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8)分(P0.05);观察组苏醒时、拔管时Riker躁动评分(2.6±0.7)、(2.8±0.3)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2±0.8)、(3.4±0.5)分(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恢复质量评分(109±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9)分(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1±2)min、拔管时间(28±3)min与对照组的(24±8)min、(44±5)min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3%,低于对照组的14.1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替代丙泊酚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具有明显作用,可提高拔管质量,促进患者恢复,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6.
吴竑鹏  庄伟强  陈琳 《医疗装备》2022,(21):117-119
目的 研究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总医院行无痛宫腔镜手术的8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试验组采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T1)时,试验组MAP、心率、丙泊酚用量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头晕、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可稳定患者学流动力学,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研究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组)、混合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组)各50例。对比3组患儿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和复苏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后并发症呛咳发生率及术后1 h、2 h、4 h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混合组患儿,术后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患儿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术后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低血压、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以及术后8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以有效地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及术后疼痛,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其不影响复苏时间,但是术后容易发生嗜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浅全麻宫腔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宫腔镜检查患者200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宫颈松弛度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132.47±23.28) mgvs (167.72±30.81) mg],苏醒时间缩短[(9.47±1.48) min vs (11.72±1.62) min],术后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1.54±0.38)分vs (1.67±0.41)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00%vs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麻醉前5 min(T0)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扩宫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退扩阴器(T3)、苏醒时(T4)观察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旁阻滞联合表面麻醉在宫腔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效减少全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价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戊乙奎醚及氟比洛芬酯防治痛经患者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山东泰安煤矿医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阳性对照组B组各35例;35例无痛经病史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A组依次给予盐酸戊乙奎醚7.0μg/kg+纳布啡0.15 mg/kg+氟比洛芬酯0.7 mg/kg+丙泊酚2.0 mg/kg,B组和C组给予纳布啡0.15 mg/kg+丙泊酚2.0 mg/kg。观察记录3组患者丙泊酚总给药量、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观察记录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体动反应及PONV例数;记录并统计各组术后发生中重度宫缩痛的患者例数,于苏醒即刻、苏醒后30 min、苏醒后120 min 3个时刻进行宫缩痛VAS评分。结果丙泊酚总用量,B组(132.8±13.7)mg多于A组(102.2±14.4)mg和C组(98.5±1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离院时间B组多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中重度宫缩痛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术后3个观察时间点的宫缩痛VAS评分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苏醒后30 min和120 min两个时间点的宫缩痛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体动反应、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例数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ONV的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复合盐酸戊乙奎醚及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有效缓解痛经患者无痛人流术后缩宫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痛肠镜检查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的麻醉效应。方法60例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按使用Dex剂量的不同,分为D1组(0.25μg·kg-1)、D2组(0.5μg·kg-1)和D3组(0.75μg·kg-1)各20例。检查前三组分别静脉泵注不同剂量Dex后,再静脉注射丙泊酚1~1.5mg·kg-1,检查过程中Dex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检查完毕。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T0)、给药后5min(T1)、开始进镜时(T2)、进镜后5min(T3)、术毕时(T4)及苏醒时(T5)MAP、HR、SpO2的情况,记录患者丙泊酚总用量、可唤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1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高于D2、D3组,可唤醒时间明显长于D2、D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离院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T0时比较,给药后D1、D2组各时点MAP均下降,D3组MAP呈现先升高(T1时增高)后降低的双相变化;与T0时比较,给药后三组各时点HR均下降,且D3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D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各时点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1、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呼吸暂停、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后以0.5μg·kg-1·h-1速率维持,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