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200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的差异,比较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中心性肺动脉栓塞例数低于DSA,附壁血栓型高于DSA,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偏心性和完全性肺动脉栓塞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而检查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性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DSA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高级诊断,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疑似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2.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确诊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的75例患者脑CTA和MRA图像,通过两种检查的数据计算分析,比较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头CTA、MRA在评价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上与DSA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CTA较MRA在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诊断上有更高的准确率。结论头CTA和MRA都是可靠的无创血管成像检查方法,都能较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硬化狭窄病变,给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相对MRA,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狭窄具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为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11月60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DSA检测,以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肓法评估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及与DSA检出动脉瘤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颈宽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中,49例经DSA检查出51个动脉瘤,50例经CTA检出51个动脉瘤,以DSA诊断为金标准,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7.8%,准确度为98.0%,2种诊断方法在检出动脉瘤的例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瘤颈宽度为(3.6± 1.9) mm,DSA为(3.3±2.1)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5.
杨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79-4080,408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头颈部MSCTA检查、DSA检查诊断结果及手术发现,评价MS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7个动脉瘤,87.93%(51/58例)为单发动脉瘤,12.07%(7/58例)为多发性动脉瘤。MSCTA检查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6.88%(31/32例),与DSA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8.27%(57/58例)。以手术及DSA检查为金标准,MS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96.97%,检查的准确性为97.01%。Kappa检验P﹥0.05,说明MSCTA检查方法与DSA/手术检查法的检验效能一致。[结论]MSCTA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动脉瘤的治疗,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与DSA造影检查,观测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正确率接近DSA造影,且前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DSA造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1例SAH患者其CTA和DSA均未见异常.37例CTA和DSA结果存在异常患者中,CTA发现37个动脉瘤,DSA发现38个(2例多发性动脉瘤),CTA遗漏2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1.7%.[结论]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贺宇平  王眺  田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92-793,795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0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颅内动脉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41例作为A组,CT血管造影的45例作为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A组的检出率为87.8%,B组为86.7%,明显低于DSA的98.9%(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两组患者所测瘤体直径及瘤颈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临床上检出颅内动脉瘤最敏感的方法,而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形态特征的诊断情况与DSA并无明显差异,且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方法相对方便快捷,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观察三者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之间的差异。结果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正确率,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检测联合诊断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种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SAH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后续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处理。分析CTA诊断符合率及对动脉瘤的评估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对比,CTA诊断符合率为98.29%。CTA与DSA所测得的动脉瘤瘤体宽度分别为(6.45±2.41)、(6.55±2.35)mm;瘤颈宽度分别为(3.50±2.50)、(3.55±2.44)mm。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A用于诊断SAH病因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快速、安全无创,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观察CTA与DS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确诊,联合DSA可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不同病变部位脑动脉瘤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动脉瘤患者55例,术前均行MSCTA、DSA检查。对比MSCTA、DSA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诊断符合率及对脑动脉瘤类型、大脑中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手术结果:55例脑动脉瘤患者,共67个脑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14个,大脑中动脉瘤8个,大脑后动脉瘤5个,椎基底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18个; MSCTA、DSA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A检查有6个脑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 DSA检查有10个脑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 DSA检查无法对左前交通动脉处造影剂充盈明确诊断,MSCTA检查可清楚显示前交通处动脉瘤; MSCTA、DS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MSCTA诊断脑动脉瘤患者符合率与DSA检查相近,且可清楚显示前交通处动脉瘤,对DSA检查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予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6日至2015年12月9日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组).观察两组病灶诊断情况、观察组图像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10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91.67%,P值小于0.05;瘤体大小不一,平均(1.98±0.34)mm,包括粟粒样、柱状、梭形、不规则形及球形等多种形态.结论:脑动脉瘤予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聂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51-3352,3354
目的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颅内血管瘤的情况,评价3D-CTA与DSA对颅内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18例经手术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3D-CTA和DS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二者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以及在动脉瘤细节显示上的优劣性。结果利用3D-CTA共检出动脉瘤21个,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大、中动脉瘤均为100.0%,小动脉瘤分别为100.0%、55.8%、90.5%;DSA共检出动脉瘤22个,其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大动脉瘤均为100.0%,中动脉瘤分别为92.6%、100.0%、98.2%,小动脉瘤分别为100.0%、88.6%、96.6%。两者比较,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小动脉瘤的诊断方面3D-CTA不及DSA。而3D-CTA对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显示、瘤壁钙化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细节显示方面明显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mm的颅内动脉瘤,3D-CT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但对于≤2mm的动脉瘤的,3D-CTA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3D-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将3D-CTA与DSA检查测量的瘤体及瘤颈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治疗23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结论 16排螺旋3D-CTA图像质量高,可作为SAH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DSA可作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原因,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2个动脉瘤)夹闭术后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并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瘤夹位置、瘤颈是否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的132个动脉瘤中,所有瘤夹显示清晰。检出1例患者(1个动脉瘤)夹闭不完全,1例患者(1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闭塞,全部经临床后续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结论 64排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常规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5.3%(61/64),特异度为80.0%(4/5),敏感度为96.6%(57/59),与金标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诊断方法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比中,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采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其特异度与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获得的图像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有32例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脑血管成像共检测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7例、前后交通动脉瘤10例以及椎动脉瘤6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获得良好的诊断结果,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比较分析CT血管造影办法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明显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更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检出率略高,对比于CT血管造影办法,诊断价值明显更高,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