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其疗效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的植骨方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外科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共6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住院病人,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板间植骨和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的术后即时及随访的临床效果,并根据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4例病人术后随访12个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椎板间植骨组和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能即时增加椎体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有效纠正椎体畸形,减少椎体再压缩及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等并发症,使患者早期活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矫正丢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方法该院自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胸腰段骨折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而25例对照组患者则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及Cobb角。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显著,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其中研究组2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植骨及置钉。对照组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单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CT计算病椎骨性愈后椎体空洞大小。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7.3±5.2)个月,研究组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0%,对照组恢复到9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4.8±0.7)°,无断钉及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对照组末次随访脊柱后凸角(Cobb’S角)为(14.4±2.8)°,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1例断钉,无松动,无出现神经症状。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椎体空洞大小为(432.2±80.3)mm3,对照组为(1 336.5±609.1)mm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植骨融合术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及椎体加椎间植骨术,对照组40例行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和后外侧植骨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Cobb角、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和Frankd分级.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357.27±31.67) mL和(102.17±18.61) min,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伤椎Cobb角(3.48±0.51)度,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分别为98.0%和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术后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显著,是最优的骨性融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2006年12月-2012年12月共68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为后路椎管减压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37例为单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随诊648个月,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诊时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后凸成角矫正、腰背疼痛并发症、内固定失效情况。结果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后凸成角丢失少,内固定失效率低,与单纯内固定无植骨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管内椎体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能有效防止复位固定后的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对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锦州市某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凸Cobb′s角及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为(2.47±1.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4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P=0.014);患者治疗后的后凸Cobb′s角为(5.32±0.45)°,明显小于治疗前的(25.3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1,P=0.000)。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A级0例(0.00%)、B级21例(32.81%)、C级23例(35.94%)、D级15例(23.44%)、E级5例(7.81%),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A级0例(0.00%)、B级7例(10.94%)、C级10例(15.63%)、D级31例(48.44%)、E级16例(25.00%),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各级神经功能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经伤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行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基本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0.6±1.4)min,术中出血量为(396.2±10.2)mL。术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脊柱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未见松动断裂、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畸形,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弓根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治疗7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时均获得坚强融合。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评定平均上升(1.1±0.4)级。手术前后VAS视觉疼痛评分和后凸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取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伤椎一侧置钉并经椎弓根植骨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增加软组织创伤,并发症少,并且能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以及避免远期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5,(4):29-3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采用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照组23例椎间采用Cage融合器植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JOA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及Tailard滑脱率。结果术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82.3±21.7)min、(596.8±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8±13.4)min、(824.1±36.9)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间的住院天数比较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及Tailard滑脱率三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弓根系统固定的基础上,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上的治疗效果与融合器相近,且具有植骨量大、创伤较小、费用较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组的随访时间有限,两者的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后路不同融合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10例行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C组),疗效评价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结果 A、B、C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8±2.6)、(7.2±2.2)、(7.5±1.7)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19.8±3.2)、(20.1±3.9)、(16.2±4.7)分;随访终末分别为(24.3±3.5)、(25.4±3.8)、(23.2±3.9)分,三组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C组比A组和B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侧肢体症状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后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术后早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标准切口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腰背疼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后路标准切口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无神经症状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但可以使骨折快速的复位,而且还能防止继发后凸畸形及腰背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64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T_(11)5例,T_(12)20例,L_1 22例,L_2 11例,L_36例.结果 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后凸角矫正至4.08°±0.11°.椎管骨块占位程度由术前的43.1%,减少至术后的8.9%,伤椎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骨折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2年行胸腰椎侧位X片检查,检测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Cobb角减小、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比升高(均P0.05);术前及术后2周两组组间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对照组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比[(17.05±3.38)°、(80.85±6.71)%、(81.37±6.63)%]与观察组[(4.92±1.13)°、(92.06±5.11)%、(97.06±3.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稳定,优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疗效、治疗前后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4.6±75.9)min]长于对照组[(245.6±51.6)min],术中出血量[(869.9±142.5)mL]多于对照组[(678.9±125.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7%)高于对照组(82.8%),治疗1周及随访12个月时Cobb角均更小(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更优,临床应用安全,但应重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甄建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44-264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比较手术前后X线检查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在随访期间复查128例患者的X射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等现象;未发生感染、排异等不良反应;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伤椎高度、生理曲度恢复良好;随访期间伤椎椎体高度、脊椎序列及椎管形态维持良好。CT平扫显示椎管内骨块复位良好,伤椎经撑开复位后的空隙被植骨充填;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功能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不仅能复位骨折,重建脊柱高度,而且能提供晚期脊柱的稳定性,防止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广海  肖莉 《现代保健》2014,(10):28-30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截骨短节段固定治疗创伤后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笔者2005年3月-2013年7月在采用诱发电位监测下,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路径,切除后凸顶点(包括伤椎后上角和伤椎上方椎间盘),截骨矫正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治疗11例胸腰椎创伤后凸畸形。结果:术后全部后突畸形均明显矫正,随访无明显加重。随访时间为4~72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植骨融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190min,术中出血500~1500mL。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伤椎椎管侵占率、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明显改善。19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患者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190min,术中出血500~1500mL。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伤椎椎管侵占率、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明显改善。19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患者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商丘市某医院收治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Cobb角大小、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且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4.71%,高于对照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