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分别48.15%、34.57%,病死率分别为16.05%、24.6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使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结果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浩  王斌 《现代保健》2012,(30):32-33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实验组SaO2、PaCO2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内外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许多报道,认为亚低温(33℃~35℃)可以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2].为了验证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我科于1998年9月~2000年5 月收治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常规治疗,25例使用亚低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性和传染性的一项重要指标,HBeAg是HBV复制的一项主要标志.在HBV感染的自然情况下,血清HBeAg先由小分子游离状态逐渐转化为与宿主IgG结合的大分子,最后产生抗-HBe.本文显示,HBeAg(+)的孕妇在12年后HBeAg持续阳性者为 26.3 2% (10/38),抗-HBe(+)为18.42%.而HBeAg(-)组在12年后无1例成为HBeAg(+),抗-HBe阳性率则达77.7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抗-HBe的出现是机体对HBeAg的一种免疫反应.如果抗-HBe维持时间不太长,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过程,表明HBV复制减弱,不具有或具有较低的感染性.如果抗-HBe维持很长时间甚至数年,则意味着体内仍存在HBeAg低滴度的慢性刺激,表明病毒复制仍持续存在,有可能由慢性携带演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及肝癌;另外,HBeAg阳性产妇的ALT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产妇,显示其肝脏受HBV感染的损害程度较甚.例如本文中有2例原HBeAg(+)孕妇近年死于肝硬化,其机理可能在于此. 有研究认为,我国妇女HBsAg携带率为8%,HBeAg阳性只占2%[1].本文中的孕妇HBsAg 携带率为 14.21%,HBeAg以检测人群为分母计算,阳性率为2.4%(61/2540).由于HBeAg初筛时受条件所限,采用了灵敏度较低的琼脂扩散法,很可能漏检了一部分低水平的HBeAg.一般认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HBVM的自然阴转率在1年内HBsAg大约为1%,HBeAg为17.4%,而抗-HBe阳转率为11.7%[2].国外有学者报道的HBeAg/抗-HBe的阳转率为10%~15%.本文中HBeAg(+) 组和HBeAg(-)组分别有10.53%和14.81%的HBsAg携带者孕妇在12年后HBsAg转为阴性, 两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笔者曾对HBsAg携带者作随访,发现5年和10年时的HBsAg阴转率为9.57 % 和18.71%[3].这些结果均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或年龄的增长,HBsAg携带率有降低的趋势. 近年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HBeAg和HBcAg两种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存在于构成核心颗粒的同一主要多肽链上,其临床意义是一致的,均为HBV复制的主要成分.本文中孕妇HBsAg携带者在经过12年后,HBeAg(+)组的抗-HBc阳性率(73.68%)远高于HBeAg(-)组(11.11%).此外HBsAg( + )且抗-HBc(-)的11例经PCR测定HBVDNA,63.64%为阴性,这可能意味着有部分人在HBsAg转阴前,H BV已先行消失.因此对抗-HBc(-)的HBsAg携带者进行随访观察,以确定其HBsAg阴转率是否高于抗-HBc(+)的HBsAg携带者,以此来证实HBeAg和抗-HBc的HBV复制的同一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36例常温治疗(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后第1、3、7天颅内压。结果在伤后24h内2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1~7天期间亚低温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8d后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30d后差异更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细胞早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结果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改善,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并手术情况,7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概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极高临床治疗效果并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预后状况。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n=38)和亚低温治疗组(n=38)。对每例病人伤后第0、1、3、7、14d各行一次头颅CT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伤灶脑水肿体积等。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高峰出现在伤后第3天,其脑水肿体积在伤后3d为(90.3±13.8)cm3,而对照组脑水肿体积高峰出现在伤后第7天,其脑水肿体积在伤后第7天为(135.9±20.1)cm3;亚低温组在伤后的1d、3d、7d和14d的脑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预后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亚低温治疗能减轻脑水肿,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温兰  冯素雪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01-18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要保证该类患者的呼吸道的畅通意义非常重要,其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是其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机械通气后对进入的气体不能加温加湿,容易导致多种呼吸道的合并症的发生,使病情变的严重.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意义重大,也是成功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2012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为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并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07例,其中42例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我们及时给予病人EN支持,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30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对照组25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6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采用亚低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和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清远市人民医院外科ICU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4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制酸、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最终治疗结束后,分析其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40例病人治疗结束后,存活29例,存活率72.5%。根据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20例患者,恢复良好12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对照组20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好,但应注意并发症等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李凤 《现代保健》2009,(1):11-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用控温毯、冰帽,同时给予冬眠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控制体温,监测颅内压,做好呼吸道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加强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恢复良好(恢复劳动力)29例,占39%;轻残(活动有障碍)15例,占20%;中、重残(生活部分自理,不能自理或植物人)10例,占13%;死亡18例,占24%。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使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大大降低。具有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军  邓斌  张丙辰  杨辉  孙波 《现代保健》2010,(33):60-6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颅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进行常规颅脑损伤治疗.治疗者1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GOS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差值、GCS、GOS评分相比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赖登明  姚杨  裘五四  方晓  徐敏  肖芽 《健康研究》2012,32(3):177-180
目的 研究院前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由急救车送至本院的8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院前亚低温组和晚期亚低温组.院前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前保持患者鼻咽部温度33℃~35℃,入院或手术后改为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4天后自然复温.晚期亚低温组患者在入院或手术后开始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同样的亚低温治疗作为对照.同时监测两组的脑温、生命体征、颅内压力、并发症和GOS评分.结果 院前亚低温组在治疗后24、48和72 h的颅内压分别为(17.38±4.88mmHg,18.40±4.50 mmHg,16.40±4.13 mmHg)均较晚期亚低温组(20.63±3.00 mmHg,21.80±6.00 mmHg 18.81±4.50 mmHg)明显降低(P<0.05);院前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病死率与晚期亚低温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预后(GOS评分4~5分)明显好于晚期亚低温组(P<0.05);院前亚低温组未发生与亚低温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院前亚低温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亚低温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26例采取保守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亚低温治疗),手术组32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联合组38例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即开颅血肿清除术+去...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1.1黑龙江省医院自1998-2000年以来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其中急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男42例,女34例.脑干损伤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轴索损伤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46.5岁,体温在37℃~37.9℃66例;38℃~39℃以上的58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5,(4):99-101
目的探讨血管内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予以血管内亚低温治疗和相应基础治疗,检测达到目标体温的时间及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性,记录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ICP)、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达到目标体温的时间为(136±42)min,仅有(6.20±1.68)%的测量值偏离目标体温;患者ICP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复温后可保持在正常范围,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少且经治疗后均可控制。结论血管内亚低温疗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体温,且稳定性强,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意识状态,且无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张士芹 《职业与健康》2006,22(6):472-473
用亚低温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损伤后的病理程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病残率。现将2002年3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颅脑重型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科收治的69例行亚低温治疗的颅脑重型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该科同期行常温治疗的62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根据GCS评分观察组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P(2.63±0.41)kPa,对照组(3.52±0.53)kPa,观察组IC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颅脑重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