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羟考酮术前用药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7例)、B组(22例)及C组(31例),分别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A组0.05 mg/kg羟考酮、B组0.1 mg/kg羟考酮、C组0.15 mg/kg羟考酮.比较各组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2.
3.
戴岳云 《现代养生》2014,(20):144-145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开放结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石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开放结石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胆囊结石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石症状消失时间和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有胆囊结石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治疗、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以及术后随访的情况。结果经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短、出血量比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较轻、费用较低,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48.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剑锋 《药物与人》2014,(7):146-146
目的:初步探讨两种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3年完成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51例临床资料。结果:51例中除一例行胆囊切除外均取得成功。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术中仔细操作,对每一步骤做到精细轻柔,既取出了结石又保住了胆囊,是医患双方共同期待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63-1464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提高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全部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2周,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HO 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观察组的镇痛药使用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术式。方法2007年1月—2012年3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患者255例,分为EMIC组(92例)、LC组(83例)、OC组(80例),EMIC组接受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LC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OC组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EMIC组、LC组、OC组术中出血量[(24.4±5.3)、(35.8±5.9)、(49.2±7.0)ml]、术后饮食恢复时间[(0.7±0.4)、(1.2±0.6)、(2.8±1.1)d]、术后住院天数[(2.7±1.2)、(3.7±1.5)、(6.3±2.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EMIC组在12个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1年复发率为2.17%。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内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胆结石患者62例,其中胆囊功能良好的30例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A组),其余32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年主观症状评分、GLQI总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胆囊/胆总管残石、胆管狭窄/胆瘘以及结石复发,但是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发生率B组(18.75%,6/32)高于A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手术效果佳等优点,胆囊功能良好且具有保胆手术指征的患者提倡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可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mg/kg肌肉注射;Ⅱ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即Ⅰ、Ⅱ、Ⅲ组).Ⅰ、Ⅱ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分别经直肠给予羟考酮10 mg;腹腔注气前Ⅰ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Ⅱ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肌肉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监测患者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24 h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随访术后镇痛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Ⅲ组有4例,Ⅰ、Ⅱ组未发生.Ⅰ、Ⅱ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各时间点VAS、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Ⅲ组(P<0.05);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Ⅰ、Ⅱ组相近.术后24h吗啡用量Ⅲ组[(5.55±2.66)mg]高于Ⅰ组[(0.40±0.66)mg]、Ⅱ组[(0.46±0.73)mg](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Ⅲ组(40.0%)高于Ⅰ组(10.0%)和Ⅱ组(20.0%)(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羟考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治疗效果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考酮无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3月在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拟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无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组(NB组)和羟考酮有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组(CB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毕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镇痛泵药物配方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60 mg加生理盐水至150 m L。NB组给予羟考酮无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参数设定为背景剂量0 m L,单次剂量2 m L。CB组给予羟考酮有背景剂量术后静脉镇痛,参数设定为背景剂量2 m L/h,单次剂量2 m L。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18 h、24 h、36 h、48 h静息和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泵药物使用量,以及患者术后不良作用发生例数、各项功能恢复时间和总体满意度。结果 NB组术后18 h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CB组[(4. 5±0. 8) vs (4. 0±0. 3)];术后18 h、24 h、36 h、48 h镇痛药物用量少于CB组[(32. 4±2. 5、43. 3±6. 9、60. 3±8. 4、72. 3±8. 8) m L vs(36. 6±10. 2、52. 8±14. 5、82. 5±18. 2、98. 7±18. 0) m L];呕吐发生率(6. 7%)少于CB组(20. 0%),第一次排气时间短于CB组[(32. 7±4. 2) h vs (37. 9±7. 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羟考酮无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比有背景剂量自控静脉镇痛能用更少的阿片类药物达到相似的镇痛效果和相同的满意度,且不良作用明显减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该院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2~58岁,体质量46 ~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盐酸羟考酮组(Q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  相似文献   

14.
秦燕 《工企医刊》2015,(1):1221-1222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150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保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配合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瑶 《现代保健》2014,(24):54-57
目的:探讨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987例胆囊结石的患者,均采用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2~6年,行B超复查,统计复查结果。结果:785例电话回访成功,随访率79.5%。70例胆囊结石复发,复发率为8.92%,其中合并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萎缩性胆囊炎均结石复发;单纯胆囊结石复发率为5.73%。结论: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术后虽有结石复发,但如果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结石复发率明显降低,同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防止了可能的胆管损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名。对照组单一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术后镇痛,试验组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舒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的布鲁格曼舒适度评分法(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行剖宫产术后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缓解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洪英财  王正  杨林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098-1100
目的探讨氨酚羟考酮的不同给药剂量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B组以及C组,对三组患者分别采用10mg、20mg以及30mg的氨酚羟考酮进行镇痛。结果 B组以及C组患者在VAS评分、BC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比较中均优于A组,而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结论 10mg的氨酚羟考酮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再增加氨酚羟考酮的剂量不能明显改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羟考酮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麻醉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0月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全麻,并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操作及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拟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前15 min研究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20 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20 ml.分别于术后2、4、6、8、12、18、24h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观察,同时记录术后24 h使用镇痛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2、4、8、12、18 h时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h使用镇痛药者(4例)少于对照组(20例)(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以使术后的疼痛减轻,同时不增加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