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 CF)发生特征并探讨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和心理韧性对其影响,为预防急诊医护人员CF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于2021年10—12月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量表(Compassion Fatigue Scale, CF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职业认同评定量表(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 PIS)和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RS)对南通市辖区4所医院147名急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F评分与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和心理韧性评分的相关性,同时以心理韧性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为中间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modeling, SEM)分析心理韧性对CF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的中间呈递作用。结果 研究对象CF得分为(82.87±12.17)分,中重度CF占89.80%。社会支持得分为(61.76±11.47)分,职业...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及麦氏工作应激问卷调查广西区直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278名医护人员。结果不良心理反应占95.68%,以抑郁、焦虑和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工作应激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生物武器的认知情况。方法对435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生物武器认知调查和培训。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生物武器防护认知不足,培训后成绩显著提高。结论提高军队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生物武器防护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山市乡镇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状况。方法:选取中山市乡镇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160人作为A组,非急诊科(内外科)医护人员160名作为B组,另选择中国常模健康成人160例作为C组,观察对比三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躯体不适、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观察项目上,相较于常模C组,A组SCL~90评分最高,B组次之;SDS和SAS评分比较中,A组均最高,其次为B组,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促进急诊医疗质量的提高,需对特定医务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改善目前心理健康状况,保证急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共情感知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尽力满足其期望的作用路径,为引导分级诊疗,进而优化提升县域医共体动态能力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武进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开展调研,了解医务人员共情能力自评和患者评价状况,以及医共体组建前后的动态能力情况,包括感知需求、高效配置、主动求变三个维度。结果:患者有共情需要,医患双方视角的共情感知、共情表达和共情效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县域医共体服务数量逐年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升。结论:从提升医务人员共情能力,增强医务人员主动宣传医共体、引导分级诊疗的意识,完善配套措施建设三方面,切实提升县域医共体动态能力,促进县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人员的共情能力与领导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184名护理管理者进行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和护理管理者领导力问卷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管理者的共情能力评分平均为57.72±8.59分,领导能力总分平均为102.38±14.38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具有中等水平的共情能力与领导力,共情能力与领导力相互正性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共情能力以提升其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共情疲劳概念、共情疲劳症状表现、共情疲劳的评估工具以及影响共情疲劳的因素,发现学界提出的定义侧重点包括生理、情感、精神状况以及创伤、紧张、发生过程、情境、结果等,个体症状和表现包括生理表现、心理表现和社会行为表现,影响共情疲劳的因素主要是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体心理特征以及工作与组织环境因素。笔者综合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相关研究缺乏实验性研究、纵向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研究设计和工具也存在不足,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目前医生共情能力和医患关系评价的情况,分析医生共情能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找到新思路。方法 以锦州市某三甲医院31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DDPRQ-10量表对其共情能力和医患关系评价调查。结果 医生的共情能力总分为(81.66±8.27)分,医患关系总分为(32.72±4.63)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患关系主要受换位思考(β=0.19)和生育情况(β=0.15)影响。结论 医生的共情能力能够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共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相关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医生共情能力,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离职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方便抽样方式抽取广东省18家医院415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8份.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的短式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用于评估离职意愿、工作压力和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结果 有离职意愿的为93 人(22.79%);三甲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离职意愿明显低于二甲及以下医院(x<'2>= 15.56,P=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因素以及工作压力大和心理症状多是离职意愿的危险因素,工作满意度高是保护因素.结论 广东省18家医院急诊科22.79%的医护人员不愿意继续在急诊科工作.应采取措施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压力和增强心理健康,降低急诊科人员的离职意愿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于2021年7—8月抽取连云港市公立医院1家三级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对2家医院内各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共情能力及职业倦怠情况调查,并收集所有护理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医院级别、所在科室、职称、合同性质、工龄、夜班频次、相关培训学习经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共情能力,采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349名护理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共情能力总分(96.75±12.17)分,其中观点采择维度(51.23±9.81)分、情感护理维度(32.60±7.14)分、换位思考维度(11.05±2.9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33)、学历(β’=0.281)、所在科室(外科β’=0.109、内科β’=0.163、妇产科β’=0.096、康复科β’=0.456、手术室β’=0.280、其他科室β’=0.263)、合同人员(β’=-0.109)、工龄(β’=0.087)、夜班频次(β’=-0.487)、相关培训学习经历(β’=0.369)以及职业倦怠(β’=0.357)均是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通过相关培训学习、降低职业倦怠达到提高共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秦书红  何靖  李伯军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494-1494
对参加新乡市两期“120”急救技能培训的186名急诊科医生、护士,采取深入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高职业风险;②心理负荷重;③身体健康受到损害;④情感淡漠;⑤工作厌恶感。因此提醒医院管理者,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维护其身心健康,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高校直属医院在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及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医患沟通行为、态度量表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读的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分组探讨共情和医患沟通行为及态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医患沟通态度量表与行为及共情量表的关系。结合文献分析法探讨提高研究生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结果 147名受调查者共情量表情感维护、换位思考2个维度得分占比分别为31.93%及50.29%,均较低;医患沟通行为量表体会感受与反馈维度均分占比为85.19%,在该量表各维度中最低;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培训对于提高学生的共情和医患沟通能力可起正向效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共情及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可以对医患沟通态度量表起到预测作用。结论 情感维护、换位思考及体会感受与反馈能力是受调查学生的薄弱环节,易引发学生对于医患沟通的负面情绪,应加以重视,并通过培训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共情培训对医院运送工人共情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工作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3月运送工人50名,对其进行共情培训,培训前后均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进行共情能力评估,并使用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共情能力与希望的关系,并分析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希望量表、自尊量表对重庆市3所大学的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共情能力量表得分为(3.19±0.47)分,其中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及共情应对维度得分分别为(3.39±0.88)分、(3.06±0.63)分及(3.11±0.77)分。大学生的希望量表及自尊量表得分则分别为(3.45±0.37)分及(3.35±0.30)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自尊及希望均呈正相关(P0.05),其中共情识别、共情理解与自尊及希望均呈正相关(P0.05),而共情应对与自尊及希望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自尊与希望呈正相关(P0.05)。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对其希望及自尊均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且大学生的自尊对其希望也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加入自尊这一中介变量之后,共情能力对希望的路径系数由原来的0.30变为0.07,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学生的自尊在共情能力与希望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93.00%。结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希望及自尊均呈正相关,同时大学生的自尊与希望呈正相关,且自尊是共情能力与希望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影像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10名影像科护士,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幸福感指数量表(IWB)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203名护士的IRI-C总均分为(2.46±0.44)分;MBI-HSS问卷中情绪耗竭均分为(2.71±0.54)分,情感淡漠均分为(1.53±0.32)分,个人成就感均分为(2.53±0.56)分;IWB总均分为(10.49±1.29)分。影像科护士的IRI-C总分与MBI-HSS各维度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IWB评分呈明显著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影像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对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具有中介效应(0.599,95%CI为0.413~0.815)。结论影像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是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负面影响的保护因子,在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和医学人文第二课堂为依托的叙事医学教育对提升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实践路径与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103名学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叙事医学教育,并参与医学人文第二课堂活动,对照组课程模式无叙事医学介入。干预前后运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测量两组学生共情能力,并结合学生反思日志和访谈观察该教育模式对共情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IRI总分及观点采择(PT)、幻想(FS)、同情关注(EC)和个人悲伤(PD)四个维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IRI总分以及PT、FS、EC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前后测量结果比较显示:实验组干预后IRI总分显著提高(P<0.05),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IRI总分及PT、PD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FS、EC维度得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医科”发展背景下医文融通式叙事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共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在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共情能力现状。方法:使用杰弗逊共情量表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15级—2017级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对象,对在院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院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现状。结果:是否接受过人文教育对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共情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情能力较低,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某部队附属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认知干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  随机抽取某部队附属医院30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调查其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干预后再评估其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该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  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轻、中、重度职业倦怠比例分别为26.67%、41.67%和20.67%,MBI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倦怠(24.73 ± 5.28)分、去人格化(8.77 ± 3.35)分、自我价值(35.21 ± 10.49)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35岁、有编制、夜班6~8次/月、不兼军职、月薪> 8 000元,年龄20~25岁(OR=3.969)、合同招聘(OR=2.538)、夜班> 8次/月(OR=2.943)、兼有军职(OR=2.600)、月薪5 000~8 000元(OR=2.231)或 < 5 000元(OR=2.379)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发生中、重度职业倦怠(187例)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或0.01)。调查对象经认知干预后的MBI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干预后中、重度职业倦怠人员比例明显下降(15.67% vs.6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较重,年龄较小、兼有军职、夜班频繁、月薪较低、非编制人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认知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可在科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护患双方角度研究共情,通过江苏省内8家医院护理人员?患者共情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分别研究共情的三个方面:(1)共情感觉;(2)表达共情;(3)病人感觉到共情?并设定微笑?专注?耐心?语言?倾听?初?高级共情六个因素对其进行验证参考?发现护理人员在专注?耐心?倾听三个因素做得较好,在微笑?语言两个因素还需提高,护理人员也产生共情意识?找出江苏省现阶段共情因素的薄弱点,便于为共情培训?共情研究打好基础,并提出利用巴林特工作小组培养共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剧在护生共情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选择大学护理专业的6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选择34人作为观察组,33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设置课程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采用的模式为传统教学与心理剧教学融合,同时对护生存在共情的基本心理护理技能进行重点培养。对照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生普通、临床共情能力[(86.86±11.09)、(76.26±6.94)分与(123.40±28.49)、(109.25±28.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生课程实施前后普通、临床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47、3.496,均P0.05)。结论心理剧可以有效提升护生的普通、临床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