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妇女妊娠期间(孕20周前、孕20~30周、孕30周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情况及妊娠妇女分娩时、分娩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比较各组妇女血浆中的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孕妇女D-二聚体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孕20周以前与孕20~30周比较,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30周以后与妊娠前2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分娩后d1D-二聚体水平较分娩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妊娠孕30周前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比较缓慢,30周以后随着孕周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娩时达峰,提产后迅速下降,恢复至孕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孕晚期血浆凝血因子、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50例GDM患者及50例HDCP患者,并选取50例正常的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D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PT、FIB、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与HDCP组P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与HDCP组、GDM组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均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GDM组1例患者在第35周由于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而行剖宫产,1例患者在第37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剖宫产,产后均恢复正常;HDCP组1例患HELLP综合征的孕妇于孕36周由于羊水过少进行阴道引产分娩。结论GDM及HDCP患者孕晚期时具有血液高度凝结的倾向,而异常升高的DD水平可以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及纤溶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7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8例)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组(21例),另同期选取45例产检健康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各...  相似文献   

4.
吴珺 《现代保健》2012,(17):157-15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52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结果: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至I庙产期P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中期妊娠的APTT值明显缩短(P〈0.05),中期与晚期和临产期AP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明显升高(P〈0.05);早期至临产期妊娠的DD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监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卢超 《现代保健》2013,(9):136-137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32例脑外伤患者及50例健康体查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并根据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外伤组的PT、APTT、FIB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IB及DD水平,对照组轻型、中型组和重型脑外伤组依次升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D水平与病情密切有关,密切监测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04例前列腺癌患者,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同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而FT、APIT、T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Fib、D-dimer水平和血清TPSA水平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有关;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浆Fib及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GS中高分化癌组(Gleason≤7分)(P〈0.05);GS低分化癌组(Gleason 8~10分)的血清TPSA水平明显高于GS高分化癌组(Gleason 2—4分)(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dimer水平与血清TPSA水平呈明显相关性(R=0.826,P〈0.01)。前列腺增生患者的5项凝血指标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前列腺癌病情诊崩、瘸程进展、临床分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智慧健康》2021,(18):22-24
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搜集的2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医院搜集的25例正常妊娠期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产前、产后1d...  相似文献   

8.
王奔放  朱丽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0-210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2例DIC患者和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DIC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DIC早、中、晚期的诊断,且是诊断早期DIC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院同期与研究组孕妇年龄、孕周等指标相匹配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gT、vWF、D-二聚体预测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空腹血糖、糖耐量1h及2h后血糖高于对照组孕妇(t值分别为6.339、2.945、8.393、7.958、7.822,P<0.05);研究组孕妇PAgT、vWF、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034、23.752、2.940,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61、4.288、3.897、4.5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前BMI、糖化血红蛋白、PAgT、vWF、D-二聚体水平为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487、1.176、1.776、1.745、3.02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gT、vWF、D-二聚体预测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0.530、0.505,敏感性分别为54.49%、54.00%、51.02%,特异性分别为64.12%、50.02%、53.10%.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孕妇存在更明显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平衡失调,血栓前状态较正常妊娠孕妇更严重,监测PAgT、vWF、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耀华 《医疗装备》2021,(21):55-56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崇左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0例HDCP患者,其中妊娠高血压46例,轻度子痫前期48例,重度子痫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GDM孕妇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的水平,同时选择10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分析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在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GDM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和尿酸与健康孕妇相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8.61、7.73,均P〈0.05)。结论D-二聚体、CRP和尿酸的测定在GDM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D-二聚体(D-D)水平。方法检测60名在我院建档检查的正常孕妇和6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的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D-D和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T、APTT和T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产期孕妇进行D-D水平检测,对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出血、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避免DIC发生、确保产妇及胎儿平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正常中晚期孕妇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了解正常中晚期孕妇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凝血四项测定均为凝固法,D-二聚体为免疫比浊法。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比较,PT、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FIB显著增高(P<0.01);TT差异不明显(P>0.05);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如DIC及羊水栓塞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9月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6例,其中轻度妊娠期高血压39例作为轻度组,中度妊娠期高血压31例作为中度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26例作为重度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四组孕妇的血压,测3次取平均值。四组孕妇均空腹抽取周静脉血检测脂联素、D-二聚体。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血清脂联素、D-二聚体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84±1.97)ug/L,与对照组的(9.37±3.08)u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5.64±2.13)、(3.95±1.42)u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0.24±0.06)ug/m L,与对照组的(0.16±0.07)u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6.30±1.33)、(11.30±4.06)u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逐渐上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直线相关对血清脂联素、D-二聚体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压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47,P0.05),D-二聚体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9,P0.05)。结论脂联素与D-二聚体检测可以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血压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在不同程度、不同阶段时内皮素(ET)、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腹泻患儿,轻型、中型、重型各2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婴幼儿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全部抽血检测ET、D-D。结果治疗前各组间ET、D-D存在统计学差异,腹泻程度越重,ET、D-D值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重型腹泻组明显。重型腹泻组治疗后ET、D-D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与D-D间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重型腹泻血浆ET、D-D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05-10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A组(67例)和B组(64例),A组患者为急性轻型颅脑损伤,B组患者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同期选取于我院体检健康的60名志愿者作为C组。采集三组研究对象在入院时的血液样本进行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检查并将三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A、C两组比较,B组患者D-Dimer显著升高,而Fbg明显下降(P<0.05)。与预后良好的患者比较,预后较差的患者的Fbg明显降低,D-Dimer显著升高(P<0.05),而三组的PT、APTT和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常规及D-Dimer等指标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病情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恢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症感染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室病房的患者分为无临床感染指征组和有临床感染指征组,采用凝固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无临床感染指征组相比,有临床感染指征组患者中PT、APTT、TT、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FBG水平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可作为早期危重患者感染性疾病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早期诊断患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明显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维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为了探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