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106例经桡动脉径路行PCI的患者,术前严格行Allen试验,并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57例)和阳性组(49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均经桡动脉径路行尺动脉、掌深弓、掌浅弓造影.对两组掌深弓、掌浅弓、尺动脉内径、显影帧数(从尺动脉显影到手部末梢血管显影)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Allen试验阴性患者术后有无手部缺血并发症.结果 阴性组与阳性组尺动脉内径[(2.02±0.18) mm比(2.07±0.17) mm]及掌深弓、掌浅弓比例[85.96%(49/57)比87.76%(43/49),75.44%(43/57)比81.63%(40/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手部缺血并发症.阴性组与阳性组显影帧数[(218.6±63.6)帧比(180.8±44.1)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影帧数≥380帧比例[14.04%(8/57)比2.04%(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en试验阴性患者经桡动脉径路行PCI基本是安全的,并非经桡动脉径路行PCI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颈椎护理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5例,护理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同时应用出血观察与止血的精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手术侧的疼痛评分及示指周围肿胀(值[1.91±0.32)分、(0.12±0.04)cm]显著少于对照组[(4.56±1.04)分、(0.41±0.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止血的精准护理效果肯定,可有效减少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局部损伤,可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1例)和经股动脉组(107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97±4.52)min和96.08%,经股动脉组为(4.72±4.16)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0.72±14.07)min和(24.96±9.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8.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98例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舒适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Kolea-b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采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止血,可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提高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金成子  高艺花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4679-4681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41例(A组)、2型糖尿病31例(B组)和健康对照组29例(C组),利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测检测颈动脉IMT,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用检测肱动脉内径的变化. [结果]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NID)与A组及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的颈动脉IMT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60岁以后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IMT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密切相关,肱动脉内皮功能损伤较颈动脉IMT异常出现早.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肱动脉皮功能和颈动脉厚度是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 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69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股动脉组84例,桡动脉组85例。对两组间的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PCI的成功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以及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疗效。[结果]股动脉组成功率为94.05%(79/84),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29%(81/85)。两组在PCI的成功率、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点局部的并发症、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显著少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与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成功率相似,且血管并发症少,有利于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因此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的途径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前经桡动脉心导管检查越来越普遍,但是它应用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CTO)较少被报道.本研究考察经桡动脉(PCI)介入治疗CTO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我们回顾性研究了我院419例从2008年2月到2010年12月因慢性完全性冠脉闭塞而进行了PCI治疗的病人.分两组,一组经桡动脉手术400例,另一组经股动脉手术19例.结果 两组基本临床特征相似.经桡动脉组比经股动脉组有更多的新病变发生率(76%vs47.37%,P=0.012),更少的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1.75%vs36.84%,P=0.006)和使用更小的导管(P<0.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如猝死、急性Q波心梗、紧急冠脉搭桥手术,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PCI治疗CTO病变更优于经股动脉.我们强力推荐在冠脉造影,尤其是治疗CTO时,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如果手术失败是因为导管小支撑不足时选择经股动脉PCI并用大号导管.  相似文献   

11.
陶锴  梁锦标 《医疗装备》2022,(24):104-106
目的 探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5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造影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与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LVEDD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穿刺时间、造影...  相似文献   

12.
罗长军  冯红兵 《现代保健》2011,(16):154-15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有冠脉造影指征且行Allen's试验阳性的患者,以右侧桡动脉为手术路径,使用5F桡动脉鞘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桡动脉穿刺80例中76例成功,成功率为95%,失败4例,其中桡动脉痉挛3例,1例因肱动脉处斑块狭窄导丝不能通过,后均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中对3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处理,未出现冠脉造影成功不能行介入治疗的情况.术后有5例发生手臂局部肿胀,未出现桡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由于卧床时间缩短、术后无体位限制等原因,更乐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彩超评价高血压内皮微颗粒(EMPs)水平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血浆中EMPs的水平,比较两组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吸烟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高血压患者循环EMPs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血压组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减低(P<0.01),循环EMPs水平与FMD值呈负相关(r=-0.142,P<0.01).结论 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较高水平的循环EMPs是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减低的影响因素,彩色多普勒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式,比较其术式与术后吻合口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不同吻合口径与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不同吻合口径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 61例行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患者首次穿刺血流量>200 ml/min 59例,成功率96.72%;57例行头静脉一桡动脉端端吻合术患者首次穿刺血流量>200 ml/min 43例,,成功率7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内径≥5mm,成功率95.24%(80/84);吻合口内径<5mm,成功率64.71%(22/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吻合口内径≤6 mm,心力衰竭发生率7.69%(5/65);吻合口内径>6 mm,心力衰竭发生率63.16%(12/19).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是较理想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可以控制吻合口大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桡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6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先桡动脉造影(pre-RAA)组341例直接行桡动脉造影;延后桡动脉造影(post-RAA)组341例在导丝、导管遇有阻力时立即行桡动脉造影,或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束时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桡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ost-RAA组桡动脉痉挛比率高于pre-RAA组[11.4%(39/341)比6.2%(21/341),P=0.015],post-RAA组手术失败率高于pre-RAA组[3.2%(11/341)比0.6%(2/341),P=0.014],post-RAA组桡动脉穿孔发生率和术后1~6个月桡动脉闭塞率显著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行桡动脉造影可以有效观察桡动脉形态,减少桡动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管超声评价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TRA)术前及术后桡动脉血管性状、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于2007年1~1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259例患者,每位患者共接受3次血管超声的检查(术前,术后1d及术后10d).超声检测包括了2维超声及多普勒血管探测.桡动脉穿刺失败患者为排除标准.[结果]通过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脉造影术268例,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共35例.经血管超声检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RAID)为(2.72±0.54)mm.男性患者的桡动脉内径比女性患者大(2.82±0.33) vs (2.53±0.40)mm, P<0.01.桡动脉内径与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没有相关性.男性患者的桡动脉血流量大于女性患者(0.04±0.01) vs (0.03±0.01)L/min, P<0.01.本研究中桡动脉的闭塞发生率为1.87%(5/268).对于未发生桡动脉闭塞的患者,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超声检测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操作对于术前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是安全的.桡动脉的超声检测对于筛选适合进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操作的患者及了解对术后桡动脉血管状况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低剂量替格瑞洛对老年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老年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5 mg,3次/d,口服)联合低剂量替格瑞洛(60 mg,2次/d,口服)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并记录结果。记录心绞痛发病次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临床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础动脉内径值和袖带充气施加压力时的充气后动脉内径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基础动脉内径值、充气后动脉内径值、FMD值均显著增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CRP值、TNF-α值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血、尿、粪常规及心电图均未出现显著异常,两组治疗方法均安全。结论尼可地尔联合低剂量替格瑞洛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微血管病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一系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PCI)术后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调整压迫器减压时间,减少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徐州市中医院CCU科室经桡动脉行PCI治疗的150例患者,按患者低分子肝素使用状况、压迫器减压时间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各50例,对比三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患者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分子肝素A组、低分子肝素B组患者局部血肿、手部肿胀、穿刺点渗血、去除压迫器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有增加桡动脉穿刺点渗血的风险,但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调整减压时间能明显降低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尿酸(UA)升高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别嘌呤醇干预对尿酸升高的慢性心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用常规药物治疗2周;别嘌呤醇组1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UA和内皮素(ET-1)。结果(1)用药前,二者比较UA水平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别嘌呤醇组UA水平及ET-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用药后UA水平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2)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别嘌呤醇组明显增加(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但两组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衰患者经药物干预后,UA水平降低,ET-1水平随之下降,尤以别嘌呤醇组降低明显。别嘌呤醇治疗后UA水平明显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别嘌呤醇是慢性心衰的一种便宜而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